马雪梅,徐 智,姚秉通
(巍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巍山 672400)
农村饮水安全是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解巍山县农村饮水卫生状况,提高饮水水质合格率,预防控制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巍山县疾控中心根据云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对人饮安全工程农村饮水安全监测的要求,对巍山县10个乡镇20个监测点,枯、丰水期相同供水点的出厂水、末梢水水质进行了监测。现将2011-2012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在巍山县辖区内10个乡镇,以水利部门所建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为对象,在考虑水源类型、供水方式、日供水量(>20 m3)和地理位置等代表性的原则下,分层随机选取20个监测点,在枯水期(3~4月)和丰水期(7~8月)各检测1次。20个点均为集中式供水:乡镇水厂5个,农村饮水工程15个。
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1],分别在枯水期和丰水期,采集监测点出厂水和末梢水各一份作卫生质量检测,检测指标23项。
结果评价按照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评价[2]。
在监测前对调查人员和实验室检验人员进行了水质调查、采样和检测分析培训,参加监测的实验室所用的仪器、器械和标准全部经过校准,检测的每批样本均带平行质控样,并对检测结果过高、过低的样本进行复检。
检测数据用Excel 2003录入并作相应统计学分析。
20个监测点中除9个水厂有净水设施、7个水厂兼有消毒设备外,其他监测点均无净水设施和消毒设备。2011-2012年共检测水样160份, 枯、丰水期各80份。共检测指标3336项次,合格2969项次,合格率89.00%。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中合格率最低的是浑浊度,仅为64.38%;毒理学指标全部合格;微生物及消毒指标合格率均较低。其中:细菌总数合格率为 30.21%, 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为35.00%,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35.00%。160份水样消毒的有56份,消毒率为35%,消毒合格率为42.86%(24/56),消毒总合格率15%(24/160)。分类检测项目的合格情况详见表1。
枯水期监测水样80份, 合格率为45.00%(36/80),丰水期监测水样80份, 合格率为7.5%(6/80)。枯水期水质合格率明显高于丰水期水样 (χ2=29.08,P<0.05)。
2011-2012年共检测农村饮用水水样160份,合格率为25.63%(41/160)。其中检测出厂水80份, 合格率为 26.25%(21/80), 末梢水 80份, 合格率为25.00%(20/80)。出厂水和末梢水检测份数、合格份数、合格率无差异(χ2=0.06,P>0.05)。
表1 巍山县2011-2012年农村饮水分类指标监测情况汇总
2011年检测农村饮用水水样80份,合格率为22.5%,2012年检测农村饮用水水样80份,合格率为30.00%,差异无显著性(χ2=1.18,P>0.05)。
表2 巍山县2011-2012年水质监测不同年份情况汇总
巍山是农业县,工业不发达,金属污染不严重,亦非高氟地区。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最低的是浑浊度,说明水源或蓄水池被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浮游生物等污染。细菌指标合格率均较低,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为35%,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35%,说明农村饮用水新近受人畜粪便污染普遍。160份饮用水仅有56份消毒,消毒总合格率仅 15%,提示消毒设施缺失,无消毒或未规范消毒,这与水管人员素质低、饮水安全意识差有关。枯水期合格率高于丰水期与王厚红[3]报道一致。提示丰水期水量充沛, 水源易被生活污水、垃圾、粪便等污染,而且水温较高,水中微生物繁殖快,水质较差。出厂水和末梢水合格率无差异,与卫祎丽等报道[4]一致,说明饮用水从供水点到用水点无明显变化。综上所述,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令人担忧,发生水污染引发介水传染病的危险较大。主要原因如下:
3.1.1 部门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由水利部门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缺乏与卫生部门的协调配合。表现在新建供水工程的水源选择、工程选址和设计、竣工验收等环节,卫生部门均未参与,未能发挥卫生技术支持作用,以致饮水安建工程不能与卫生防病相结合,多数工程缺乏净水设施、工艺和基本的消毒设备,给一些饮水工程留下饮水安全隐患。
3.1.2 水处理工艺不规范
供水工程简单化,缺乏净水设施和工艺,消毒设施缺失、闲置,消毒总合格率仅 15%。厂房地面、水井周围无水泥硬化,有的蓄水池未加盖封闭,未划定水源保护范围,多数水源受到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的污染,结果饮水安全工程虽改善了居民的饮水条件,但存在饮水安全隐患,易引发水污染事故。
3.1.3 管理不到位
饮水工程完工后基本上转包给个体管理者经营。个体管理者素质低,不能正确使用消毒设备及控制消毒剂剂量,为降低成本,甚至不消毒,致消毒设备及消毒剂闲置浪费。群众卫生意识差,不愿饮用经过消毒的饮水(有异味),也是饮水未消毒或消毒不合格的原因。水费低或难收取,难以对管网进行维护,致二次污染的可能,同时降低了有效供水面积,削弱了饮水工程的作用。
3.2.1 健全部门协调机制
加强卫生与水利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卫生防病相结合。落实责任,对管理人员进行水质消毒、消毒效果监测(如余氯测定等)及管网维护等培训,提高其水质卫生知识水平及管理水平,建设安全合格的饮水工程。
3.2.2 加强卫生监督监测
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的常规监督和管理,使农村饮用水水质达到或基本达到卫生标准。农村饮水水质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长效监测网络,逐步扩大监测覆盖面,加强水质监测信息的管理、分析和利用,为政府改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2.3 加大饮水卫生宣传力度
加大饮水卫生宣传力度,让群众了解饮水卫生知识,不喝生水,认识饮水消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让广大群众改变生活习惯,管理好粪便和垃圾,自觉保护水源,预防和控制介水传染病的发生,维护自身健康。
[1]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GB 5749 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王厚红.2009年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农村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J].地方病通报,2010,25(2):49-50.
[4]卫祎丽,原春生.三门峡市2008年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09,25(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