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华,崔 鑫
(1.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哈尔滨工业大学 体育教学部,山东威海 264209)
2012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刘鹏局长表示,要下决心采取措施搞好集体球类项目特别是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加大对集体球类项目发展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在讲到2013年如何提升集体球类项目运动水平时,刘鹏提出5项措施,其中第4条措施是深化对集体球类项目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从项目的发展布局、工作体系、管理模式、科学训练等方面探索创新,提高项目管理水平[1]。由此可见,我国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管理及其改革将是未来我国竞技体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方面。边界管理作为企业团队管理重要的管理理念和思想将对我国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的团队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笔者运用边界管理理论对集体球类项目边界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集体球类项目边界管理相关理论,为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管理者进行科学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边界的概念(表1)与不同的思想流派和边界的某个属性相关联。前人将边界定义为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分界线,跨越系统的界面,保护系统免受环境破坏的周界和系统为其生存获得资源的领域等等。前人认为,边界不仅限于“止于此”的概念,更有“发于此”的含义。也就是说,边界在依据组织与环境相区别的某种属性,限定了事物或领域之间的区别的同时,还是组织基于这种属性向外部拓展的几点[2]。
球类集体项目作为一个组织或团队,具有开放性与动态性,并且具有边界与边界活动。通过对边界概念的回顾与整理,笔者认为球类集体项目团队边界的概念可以界定为:为了维持球队作为一个团队系统并使其长期稳定的发展与生存,保持团队系统与外界环境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进行有意识的活动的领域。
表1 边界概念小结
鲍尔森和郝尼斯在2005年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一个二维框架来解释边界结构及其属性。第一维度反映边界在组织或群体周围划定界限这一过程的分类,包括物理边界、社会边界和心理边界,涉及到团队的规章制度、个体行为准则、价值观、信仰和理念等。物理边界主要由有形的实体形成,即物质边界,也包括决定团队成员之间、团队内部成员与外部环境之间可能发生的交换类型的规章制度和准则体现的制度边界。与边界“止于此”和“发于此”的意义相一致,鲍尔森和郝尼斯的边界二维框架的第二维度描述了边界对团队或组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边界的限制与授权属性。以鲍尔森和郝尼斯提出的关于边界的二维框架为基础,将球类集体项目的边界划分为物质边界、制度边界和社会心理边界(表2)。物质边界是指将球队与环境分割开来的有形实体,比如球场围墙、大门或球馆等。物质边界的主要作用是为集体球类项目训练的正常开展提供物质条件和保证。制度边界是指球队的各种规章制度与训练要求,它规范了球员的行为,并决定了球队如何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制度边界的主要作用是规范并限定了球队成员在一定的范围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才能发生的行为,为球队训练和管理以及竞技运动成绩的取得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社会心理边界是球队中的球员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或行为总和。社会认同是球队团队精神和团队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机制。通过社会心理边界的管理,可以提高球队的凝聚力和团队效能。社会心理边界管理创造和维持了一个和谐有序的内部环境,可以把球队蕴藏的动力与潜能充分释放出来,球队成员通过心理上的彼此认同、相互吸引和相互信任增强归属感和凝聚力,设计球队成员表现出高昂的团队精神,从而有效地提高团队效能[3]。作为限制属性,集体球类项目边界使球队内外控制成为可能。突破集体球类项目的边界意味着通过打破球队管理规则、违反球队行为准则与球队安排。作为授权属性,边界在限制球类项目中某些球员个人行为的同时,也使另外一些行为的产生成为可能。
表2 集体球类项目团队边界类型与属性
集体球类项目团队边界具有双重属性(图1)。限制属性控制球队内外部活动,避免球员打破训练管理规定,具有保护功能;授权属性限制球员行为并为球员其他行为的发生提供条件,具有开放功能。因此,可以将集体球类项目团队边界的双向属性进一步明确地表述为过滤(保护)功能和渗透(开放)功能。通过边界过滤功能的发挥,球队在获取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和比赛成绩所必需的信息与资源的同时保持了球队或运动团队的相对独立性,使球队的训练、比赛以及管理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和影响。通过边界渗透功能的发挥,边界能够有意识地进行选择,只允许有利于球队运转和良性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介入,使球队对环境保持相对的开放性,充满活动。
图1 球类集体项目边界属性与功能对应关系
与集体球类项目团队边界的过滤(保护)功能和渗透(开放)功能或者限制(止于此)和授权(发于此)的双向属性紧密相关,边界表现出清晰性—模糊性、稳定性—动态性、不可渗透性—可渗透性3个连续维度的特性。不同的组织边界处于3个连续维度的不同位置,构成了组织边界的内在张力,也是影响组织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变量[4]。
一些学者认为,边界活动描述了群体为识别边界和架起边界之间的桥梁而做出的努力。因此,边界活动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使焦点群体区别于其他群体,并设定它们之间的界限的过程[5]。Gladstein将边界活动定义为团队成员与团队外部互动的活动[6]。依据以往学者对边界意义和边界活动的研究,我们认为集体球类项目边界活动应该包括设定和维护集体球类项目边界的活动和与外部环境互动。因此,笔者将集体球类项目的边界活动界定为“集体球类项目运动团队所实施的建立和维持边界活动和运动团队与外部环境进行的交换与交流活动”。依据边界活动“止于此”和“发于此”的意义,边界活动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本文将集体球类项目边界活动的两方面内容分别称之为内向边界活动(Inward-facing Boundary Activities)和外向边界活动(Outward-facing Boundary Activities)。前者是依据内向拓展的视角,包括聚焦于团队内部因素、设定和维持边界的活动,后者是依据外向拓展的视角,包括运动团队与任务相关、指向环境的外部活动。
Ancona指出,边界管理是一个过程,是指团队管理他们与组织的其他部分的互动。边界管理也是一种管理方式,是指团队处理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方法。在这个过程和方式中,团队设定其边界,识别关键的外部团体,并与之相互作用。边界管理包括团队如何管理其边界以提高团队绩效的一系列互动过程[7]。Faraj和Yan认为团队边界管理活动是团队进行建立和维持边界并管理跨越这些边界进行互动的活动,包括边界巩固、边界跨越和边界缓冲[8]。根据边界“止于此”和“发于此”的意义和内向边界活动和外向边界活动的概念,集体球类项目运动团队的边界管理也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协调那些建立和维持边界的活动和管理球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换活动。分别称之为内向边界管理和外向边界管理。集体球类项目运动团队的内向边界管理(Inward-facing Boundary Management)是指协调边界设定与维持活动,提高球队成员对运动团队的认同度与吸引力以利于球队目标实现的过程与方法。集体球类项目运动团队的外向边界管理(Outward-facing Boundary Management)是指识别关键的外部群体,管理运动团队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利于球队团队目标实现的过程与方法。
对集体球类项目边界管理的内涵,可以从球员活动、球员心理和过程等几个反面来理解。
从球队运行和球员活动的角度来看,集体球类项目边界表现为球队为了发展和提高与外部环境进行互动的活动领域。因此,边界管理包括协调、合作和沟通等策略的运用。协调关注是将球员个体行为整合为一致的、具有凝聚力的球队整体的活动,合作强调的则是实现联合行动的活动,而沟通则是对联合行动的反思、自我调节和以变革为中心的活动。
从球队成员的社会心理的角度来看,边界表现为球队所属球员形成的共同的心理或行为丛总和,是球队所拥有的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风俗的固有模式,被球队成员普遍认可。也就是说,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的社会心里边界对内表现为球队中的球员对球队的认同或心理契合的关系;对外表现为球队的独特性并表达球队的信念,接收球队外部人员的检验和评价,形成球队的形象、声望和地位,表现为球队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因此,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社会心理边界管理包括提高球队成员对群体规范、价值观和同一性认同感的过程和方法。
根据以往研究者对边界管理的认识,本文将集体球类项目运动团队边界管理界定为“集体球类项目运动团队协调那些建立和维持边界的活动,并管理球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换活动以利于实现运动团队目标的过程”。由于团队边界的结构、属性和特征的多维性,以及这些维度之间并非相互独立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造成团队边界管理的复杂性。
如前所述,集体球类项目边界管理的活动包括内向边界管理活动和外向边界管理活动。内向边界管理活动是在球队内部开展的相关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球员对球队的认同度和忠诚度,增强球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大限度发挥球队的团队精神,实现球队目标。根据之前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集体球类项目的内向边界管理主要包括边界培养和边界巩固两个维度(表3)。边界培养主要是指集体球类项目的运动团队致力于凝聚团队中每个个体球员的能量,集中完成运动团队所设定的预期目标即达到期望的竞技运动成绩。边界培养是管理者(教练员或工作人员)把运动员从散漫的、与任务不相关的状态整合成团结在一起的团队状态,并保持团队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围绕一个共同的使命或任务,球队中的成员能够紧密地联合在一起,从而进一步巩固球队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边界巩固是指球队管理层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增强球员的边界意识和塑造团队同一性,从内部视角设定和开拓其边界的方式。
表3 集体球类项目团队边界管理维度
集体球类项目的外向边界管理主要包括边界跨越和边界缓冲两个维度。边界跨越是指集体球类项目运动团队深入其环境,以获取重要的资源和支持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例如,经常进行的比赛交流和训练观摩,与其他球队进行的一些合作培养计划等活动,显示各种边界跨越战略。边界缓冲是一个分隔战略,使球队将自己封闭并于环境相隔离。球队进行缓冲活动以保护自身免受不确定性和干扰,借以提高团队内理性行为的可能性。例如球队的封闭训练,球队在某一封闭环境进行集体放松活动或娱乐活动,全体球员在教室集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等,这些都属于球队的边界缓冲管理方法。
依据前面对于集体球类项目边界、边界活动和边界管理的分析与论述以及以往研究者的论点,提出集体球类项目团队边界管理机制的概念,即通过对球队的边界管理,调整边界的过滤性与渗透性程度,发挥集体球类项目团队边界的保护功能与开放功能,达到内向边界管理与外向边界管理的动态平衡,促使球队获得良好的比赛成绩和达到预期的竞技运动水平。集体球类项目内向边界管理与外向边界管理活动之间既存在相互支持和互补的关系,又存在相互冲突的关系,两者之间平衡的选择是集体球类项目边界管理活动必须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同时,内向边界管理活动与外向边界管理活动既相互竞争同时又可能相互加强,并因此维持一个协同的相互关系。例如,集体球类项目通过外向边界管理活动(如缓冲和跨越),球队可以有效地应对组织内和更大环境中的其他单元。相反,内向边界管理活动(如培养和巩固边界)能够集中整合球队内外资源实现团队目标。有效的边界缓冲活动有助于培养边界,因为减少外部干扰可能创造更加有益于球队的环境。然而,前者不能代替后者,因为排除外界环境的干扰并不能避免球队内部的冲突和矛盾,而运动团队边界的培养也不能代替跨越活动来获取来自外部环境的资源。
综上所述,集体球类项目团队边界管理机制的确定既要区别内外边界管理活动,又要实现内向边界管理活动和外向边界管理活动的动态平衡,关注二者在团队绩效中的共同作用。集体球类项目的团队边界需要连续不断地管理以确保边界既不会变得过于封闭,也会不变得过于渗透,以至于球队既不会孤立也不会失去同一性。
如图2所示,虚线建设性描述了集体球类项目的团队效能水平。当球队的管理趋向于内向焦点或外向焦点时,球队的管理集中表现为内向管理活动或外向管理活动,此时球队的团队效能基本没有体现。而当球队按照内、外向边界管理活动平衡分配资源时,运动团队的团队效能可能是高的,即调整内向边界管理活动和外向边界管理活动使二者适应球队的需求和实现资源的有效运用,从而达到图2中A点所示的边界管理活动的理想状态。对于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的管理者来说,合理控制好内向边界管理和外向边界管理的平衡,及时调整运动团队边界管理的稳定性与动态性、封闭性与渗透性程度,从而实现球类运动项目的高效能。
图2 集体球类项目团队边界管理机制过程模型
球类集体项目作为一个组织或团队,具有开放性与动态性。运动团队为了维持球队作为一个团队系统并使其长期稳定的发展与生存,保持团队系统与外界环境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进行有意识的活动的领域,被称之为集体球类项目的团队边界。集体球类项目的团队边界类型主要分为物质边界、制度边界和社会心理边界。团队边界具有限制属性和授权属性,与两种属性相对应的则是集体球类项目团队边界的过滤(保护)功能和渗透(开放)功能。集体球类项目的边界管理活动分为内向边界管理活动和外向边界管理活动,前者包括边界培养和边界巩固两个维度,后者包括边界缓冲和边界跨越两个维度。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的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控制好内向管理活动和外向管理活动的平衡,合理分配球队资源,团队建设适应团队任务,达到边界管理活动的理想状态,实现球队团队效能的最大化,以取得预期的球队管理状态和球队竞技运动水平。
[1]刘 鹏.下决心搞好三大球 加大政策支持和经费投[EB/OL].[2013 -12 -15].http://sports.eastday.com/s/20121226/u1a708 9546.html.
[2]朱敬恩.组织边界的确定过程[J].江淮论坛,2006(6):22-28.
[3]石冠峰.团队边界管理、凝聚力和效能间关系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46-47.
[4]石冠峰,林志扬.团队建设研究的新思路:边界管理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0(1):94-103.
[5]Lamont M,Molnar V.The study of boundari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J].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2002,28(6):167 -195.
[6]Gladstein D.Groups in Context:A model of task group effectivenes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84,29(4):499 -517.
[7]Ancona D G.Outward Bound:strategies for team survival in the organiz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0,33(2):334-365.
[8]Faraj S,Yan A.Blundary Work in Knowledge Team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9,94(3):604 -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