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配置失衡现象与对策研究

2014-05-16 10:57张玉国姜立嘉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体育赛事竞技

张玉国,姜立嘉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24)

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强调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占有主体已不再是由政府独自占有,市场正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且越来越重要的主体。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在高校竞技体育发展中的作用,如何处理高校竞技体育赛事中政府、高校和市场的关系,如何“少花钱多办事”,已经成为政府、高校、市场发展高校竞技体育的内在动力和价值追求。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优化配置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学校竞技体育”“学校高水平运动队”“资源配置方式”“市场配置”“资源优化配置”等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1993—2013年间相关文章,其中核心期刊刊登关于“大学生竞技体育”和“高校竞技体育”论文150余篇,相关博士论文28篇,通过综述分析掌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本论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遵循问卷设计原则和要求设计了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优化配置的相关问卷。在问卷发放前对问卷的结构效度、内容效度进行了专家效度检验。表1中问卷发放对象见包括在CUBS2012—2013赛季部分球队以及第15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东北赛区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河北工程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16支男篮队伍和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11支女篮队伍的教练员和领队;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见表2。

表1 问卷发放对象

表2 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1.2.3 专家访谈法

鉴于研究的需要,本研究围绕高校竞技体育资源配置方式和优化方式编制了专家访谈提纲,并采用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学校体育领域的专家、学者、高校体育工作管理者和大体协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其中包括访谈了曾勇夺CUBA“四连冠”,成就“八冠王”(至2013年6月)的华侨大学体育学院院长程一辉教授、国内第1支勇夺CUBA、CUBS双冠王的东北师范大学男子篮球队教练员和领队,首都体育学院孙民治教授等,并在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东北赛区期间对部分高校领导进行了访谈,获取了一些宝贵的资料。了解他们关于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配置的看法,听取他们关于如何优化配置高校体育赛事资源的意见和建议。

1.2.4 比较分析法

通过问卷和文献所得的数据资料,与国外高校竞技体育作比较研究,同时,论文还对不同体育赛事项目资源配置进行对比分析,以求对问题的研究更具有针对性,以取得良好效果。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理论基础

厉以宁先生在其编著的《市场经济大词典》中将资源配置定义为:“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各种不同的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并对资源配置方式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进行了界定,宏观层次上的资源配置是指资源如何分配于不同的部门、不同地区、不同生产单位,其合理性反映于如何使每一种资源能够有效地配置于最适宜的使用方面;微观层次的资源配置是指在资源配置为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生产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区如何组织并利用这些资源,其合理性反映于如何有效地利用它们以达到最大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产出[2]。资源配置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按照一定比例将各种资源实行组合和再组合,生产和提供各种产品和劳务以满足各种社会需要的经济活动[3],是趋向合理以便使现有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潜在的资源得以充分发掘的理论。

高校竞技体育赛事是一项社会投入巨大和内外关系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需要科学的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无论是政府对高校竞技体育赛事的宏观管理,还是高校内部的微观管理,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职能就是资源配置。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配置系统是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进行分配的各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包含若干子系统的系统。因此,结合当前我国正处于从资源计划配置到市场配置转型的特点,将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系统划分为主体系统、客体系统、资源配置方式和资源配置效益等。其中,资源的主体系统是发挥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运行载体和运行基础,既是资源整合行为的主体,也是资源的所有者或相关利益主体,主体系统的性质和功能直接关系到资源配置效益的高低;客体系统是主体系统作用的对象,是资源配置运行中所涉及到的一切生产要素的总和;资源配置方式决定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分配关系,并且资源配置方式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不同主体参与的程度,决定了主体系统的构成;配置效益则是上述各个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子系统运行的效率高低,最终将反应到效益上面来,同时效益还对各个子系统具有反作用。在系统中,系统各要素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信息的交流,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2.2 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系统失衡现象分析

2.2.1 高校竞技体育资源配置主体失衡

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是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的单一主体,也是唯一的利益主体,其规定着高校竞技体育赛事的项目布局、规定着高校竞技体育赛事的承办、组织和运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行,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的利益主体逐步向市场过渡,资源主体由单一的政府逐渐走向多元。从宏观来看,根据成本分担原则,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应该是在高校、政府和市场力量的作用下配置到各级各类的高校之中,“这3种力量不仅影响资源进入高校,而且影响资源的转换使用以及资源的产出方式”[4],3种力量相互制衡作用于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这也就决定了资源整合主体的多元化局面(图1)。

图1 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及主体关系

目前,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存在最大的问题是3种主体力量不能够各安其位。

1)在我国体育管理体制中,由于政府不是从整体和大方向上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而是直接干预具体事务,事必躬亲,从而形成政府对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过分干预,往往以“全能者”的身份出现,许多管理超出了其权限范围,涉足了本应由高校自己管理的内部事务,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5]。一旦政府在较大程度上参与了高校竞技体育赛事市场活动,身份就极容易转变为政府既管理赛事,又经营赛事的局面。

2)高校作为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实施者,很多领域必须要由学校主体自身来决定资源的配置,包括是否开展学校竞技体育、开展什么项目、如何发展等等都需要高校根据国家、社会以及自身情况而开展。现实则不容乐观,高校仅是政府部门的延伸机构,高校在资源配置中被剥夺了发言权。

3)市场就是要花费最低的成本把稀缺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的地方去,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市场化是高校竞技体育融入社会的渠道。但我国市场主体的约束机制不完善,监管不到位,同时多受到政府行政力量的干预,市场力量完全处于缺位状态。

2.2.2 高校竞技体育资源配置客体失衡

资源配置客体是行为主体从事各种活动、谋求自身生存、运行及发展的基础,是资源配置运行中所涉及到的一切生产要素的总和。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客体包括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组织和体制资源5个方面。

资源配置客体的失衡并不是指各种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应该平均分配,而是指应该把合适的资源用在合适的地方去。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配置客体的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各种资源自身配置过程的不平衡。物力资源——是高校竞技体育赛事系统中外显性资源,是一所高校竞技体育存在的物质基础。目前,高校物力资源配置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整体规划性,短视行为严重;资源的共享性差,区域资源利用效率低,单位所有思想严重。财力资源——目前主要靠政府的财政拨款和学生缴纳学费,企业、个人投资和社会捐赠力度较小,筹资渠道相对比较单一;加上人为的、制度因素等的影响形成财力资源的浪费,使稀缺的财力资源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导致高校竞技体育系统发展乏力。人力资源——学生运动员与运动员学生的同时存在以及学校竞技体育教练员的培训及认证尚未建立和完善。组织和体制资源——存在着竞赛体系管理制度不完善,规章法规不够全面和细致的现象。

2)资源间的配比关系不平衡。越来越多的高校注重表面现象,忙于招生、忙于短时的成绩、忙于找赞助、忙于建场馆,漂亮的场馆、一流的场地、器材和训练比赛条件。但高校竞技体育学生运动员生源越来越多地倾向竞技体育系统,同时,学生运动员的水平也没有达到社会各界的期待。

2.2.3 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配置方式失衡

1)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计划配置与市场配置边界模糊。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两种资源配置边界比较模糊,该由市场配置的领域而计划配置依然难以放手,该由计划配置的领域而市场配置却大行其道,从而使得资源配置出现混乱。

2)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市场配置方式还不规范。在高校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规则尚未形成,部分高校表现出唯市场需求为瞻的趋势。短期行为倾向严重,盲目设置运动项目专业;部分学校不顾质量只求招生规模,盲目抢夺生源,出现诸如“权钱交易”等不正当竞争现象,造成了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同时存在市场权力过大而影响高校竞技体育正常发展的现象,在访谈中某高校领导直言:“一些企业打着发展高校竞技体育的名义而从事谋取私人或者企业利益的问题,严重损害了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这些有害于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商业活动必须予以制止。”

3)高校内部资源配置与市场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脱节。在高校竞技体育经费增长最有可能增长的来源渠道调查中,如表3所示,有59.7%的选择是高校内部财政支出的增加,而选择企业赞助的仅有17.7%,高校与市场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脱节。

表3 高校经费最有可能增长来源调查表

2.2.4 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配置效益不理想

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优化成功与否,最终要通过效益来体现。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效益的主要是人才。高校以知识性产出的为主,其活动的产出效益主要表现在学校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竞赛成绩的高低、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学校教育素质的培养、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与培养,还反映为一定的科研成果和训练成果,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所以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的产出很难用成本与收益的形式加以精确的定量分析。我们以在高校中开展最好的篮球赛事为例,分析从高校毕业后进入职业联赛的球员数量,从侧面反映高校竞技体育的产出质量。从美国高中生及NCAA学生运动员进入更高级别赛事的比例(表4)可以看出,每百名学生运动员进入职业联赛的比例较高,棒球项目的最高达到10.5%,男子篮球也达到了1.3%。从我国篮球职业联赛中球员来源于高校情况统计(表5)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篮球联赛自1998年成立至今已经有16年,仅仅有12名球员进入更高级别的职业联赛,说明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整体产出效益不甚理想。

表4 美国高中生及NCAA学生运动员进入更高级别赛事比例

2.3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系统优化配置总体思路

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是必须要符合高校竞技体育的整体利益,有利于高校竞技体育系统的整体发展与全面提升。

2.3.1 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配置主体优化

1)资源配置方式转型为市场配置之后,政府主体作用虽然有所下降,但是由于我国还处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阶段,政府将继续发挥其在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这是我国当前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配置的必然。

表5 我国篮球职业联赛中球员来源于高校情况统计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支持、组织协调等手段间接参与高校竞技体育赛事的运作,通过转变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运营中的政府职能,改变政府管理和干预过宽的问题,鼓励市场参与,借助市场动力满足高校竞技体育赛事供给和生产的条件。

2)高校作为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实施者,很多领域必须要由高校根据国家、社会以及自身情况而开展和优化,决定资源的配置,包括是否开展学校竞技体育、发展什么项目、如何发展等。

3)由于高校竞技体育赛事的特殊性,决定了企业必须遵循经济规律,不能将高校竞技体育赛事等同于一般竞技体育赛事,不能急功近利地追求经济回报,遵循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对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2.3.2 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配置客体优化

针对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配置客体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借鉴国际高校竞技体育和国内竞技体育的成功经验,探索出优化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管理条例、法规建设,完善制度资源;加强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持续投入和人才定期培训计划;完善竞赛时间和场次的安排,加强赛事资源开发等举措。

2.3.3 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配置方式优化

资源的市场配置和计划配置,在配置过程中都具有“有限的合理性”,计划配置产生的原因在于市场配置的不完善,而计划配置作为市场配置的完善和补充,其作用方向与市场配置是相对应的,将任何一种模式推向极致都会影响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2.3.3.1 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配置市场化可行性分析 对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的配置方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外生性变量(经济全球化程度、中国社会经济制度环境与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和内生性变量(高校竞技体育相关的制度安排、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等相关)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这些变量既决定着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转型的性质、程度和方向,也影响着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

1)经济全球化与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相关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全球的社会资源、教育资源以及竞技体育资源的生产方式、资源配置方式都出现了重新配置和整合的趋势。市场要素在全球的流动更频繁,竞技体育资源市场化、全球化的程度尤为明显,这为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市场化配置提供了大的环境。

2)我国市场经济制度与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相关性。本研究论述的基本前提是我国正致力于建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市场制度,从本质上说,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配置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资源配置方式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些政策的出台,使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配置方式由政府计划配置为主转变到由市场配置为主成为可能,也为高校竞技体育市场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指明了发展方向。

3)政策法规对高校竞技体育赛事市场化制度上的支持。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的通知指出,“传统校应当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传统校代表队应当积极参加上一级体育、教育部门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7],允许承办规模较大的体育赛事的单位,以运动会或比赛的名义征集赞助款、广告等行政拨款以外的收入。《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提出了体育要‘面向市场,走向市场’的基本思路。对高校竞技体育赛事市场的开发从起步阶段的‘简单型’创收、赞助,步入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发的轨道[8]。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进入了对高校竞技体育市场开发的迅猛发展时期。

4)高校竞技体育市场化有利于解决赛事财力资源短缺的问题。现代竞技体育赛事的发展已经表明,体育赛事单靠政府包办,全部费用由政府财政投入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体育赛事发展的内在规律。高校竞技体育赛事未来的发展,也不能走政府包办之路,市场机制的引入将成为继政府之后最为重要的赛事资金来源渠道。

5)高校竞技体育赛事的市场化可以有利于增强竞争意识,提高体育赛事运营效率。单纯政府部门或市场行为的区别,主要在于各自追求的目标不同,政府追求的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若单纯由政府计划供给,必然因缺乏竞争而导致效率低下,加重政府负担,加大赛事的运营成本,过度消耗和占用社会资源;而市场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目标,企业在利润的趋势下会加大高校竞技体育赛事的运营效率。

高校竞技体育赛事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具备竞争性要求。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激励机制,必定可以充分地向政府证明自己能够更有效地提供这种产品或服务,竞争的结果将会更好地、更有效地完成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运营管理的目标和要求。

6)高校竞技体育的市场化更有利于高校竞技体育赛事的宣传。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更需要媒体、舆论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广泛宣传其在教育、体育中发展的作用。高校竞技体育赛事的市场化,企业将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高校竞技体育赛事的宣传。

2.3.3.2 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市场化中注意的问题 高校竞技体育赛事,作为一种复杂的、极具公共产品属性的社会产品,其生产活动和过程是复杂的。政府提供了赛事的目标要求,但这并不能说明市场提供赛事是无效率的。分清这一过程中的政府合理行为和市场合理行为,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独特力量与市场机制灵活性结合,是高校竞技体育赛事管理效率和质量提高的前提。

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化决不意味着也更不可能完全脱离政府。即便是学校竞技体育高度发展的美国和加拿大,法规保障仍是横贯市场化配置的一条主线,所有高校体育运动的组织与管理都必须遵循联合会的法规。如果没有这些政府的法律法规保驾护航,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的市场配置将寸步难行。

1)政府要为高校竞技体育赛事参与者提供制度激励。正如诺曼·尼科尔森所指出,政治过程在任何情况下都将通过对关键性经济制度的影响来塑造私人的选择。而产权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排,私人无法进行界定,只能由有的政府来界定。由于高校竞技体育赛事具有的教育性、公益性、公共性等特点,政府应该给予制度和政策的支持。

2)在市场参与的过程中,政府有必要对赛事给予特定支持。因为高校竞技体育赛事在本质属性上属于准公共产品,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政府允许企业参与到高校竞技体育赛事当中去,决不意味着政府在此方面的责任让渡。高校竞技体育赛事涉及众多的部门和资源,在很多方面单单依靠企业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借助政府的行政力量来获取公共资源的支持。

3)高校竞技体育赛事市场化,可能出现某些负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规范制约。市场中的私营资本最关注的是其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是资本的内在本能。而高校竞技体育赛事作为一种以公益属性为主要目标的赛事活动,与私营资本参与的这一目的存在冲突,需要政府予以合理的监督和引导。政府有责任对高校竞技体育赛事参与者进行必要的规范、监督和制约,以切实保护高校的权益。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系统存在着资源配置失衡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高校竞技体育资源配置主体的失衡——政府、市场和高校等主体力量出现错位和缺位现象;客体的失衡——资源自身配置过程和配比的不平衡;资源配置方式的失衡——计划配置与市场配置边界模糊和配置方式不规范和资源产出效益不理想的现象。

2)针对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配置中的失衡现象,从影响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的配置的外生性变量和内生性变量、宏观和微观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优化配置对策和资源优化手段,分析了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可行性和需要注意问题。

3.2 建议

1)国家干预高校竞技体育应集中在宏观层次,逐步从取而代之的行政管理中解脱出来,要依靠立法和体育社团,因时因地制宜地辅之以有限行政手段,保证高校竞技体育市场发展的方向,建立和完善为大学生体育市场服务的体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的独特力量与市场机制灵活性的结合,提高高校竞技体育赛事管理效率和质量。

2)高校竞技体育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到高校竞技体育赛事系统自身的教育性、竞技性,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又要认真权衡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在高校竞技体育领域中的长短优劣,然后审慎地加以选择。

3)建议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化,可以优先选择篮球和足球项目,然后再逐步推广到其他项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jrzg/2013-11/15/content_2528179.htm,2013 -11 -15.

[2]厉以宁.非均衡的中国经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56-57.

[3]于法稳.资源配置的驱动机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1999,5(4):32-33.

[4]康 宁.中国经济转型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17-218.

[5]夏丽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74 -75.

[6]孟春雷,牛佩林,王泽杰.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考试制度解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23(1):118 -120.

[7]教育部关于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Z].2000.

[8]王朝军,张小龙.试论转型期我国大学生体育无形资产开发与利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4):451 -452.

[9]池 建.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体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58-74.

[10]张贵敏.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转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5):7-9.

[11]张守伟.我国学校竞技体育教练员培训与认证系统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3.

[12]雷金火.论我国体教结合的未来发展取向——兼对上海市体教结合的调查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3):17-18.

[13]王凯珍,潘志琛,刘海元,等.深化“体教结合”构建运动员文化教育新体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29 -133,137.

[14]张玉国,姜立嘉.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1):102 -107.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体育赛事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历史财务信息的资源配置功能——以苏宁云商为例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