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硕
近一年来,网络秩序整治初见成效,网络舆论生态出现明显好转,网络空间逐渐清朗起来。走过被大V控制的狂热时代之后,微博的舆论格局正在发生可喜变化。昆明“3·01”暴力恐怖袭击事件的舆论传播表明,网络戾气有所缓解,媒体微博开始崛起,正面声音抢回麦克风,微博价值逐渐沉淀和回归本源。
微博成为事件首发信息源
在重大新闻突发事件现场,第一时间获得资料并将其散播出去的往往是普通微博用户。“7·23”甬温动车事故发生后,关于事故的第一条信息来自网民的微博直播,两个小时后,才有媒体开始报道。梳理昆明暴恐事件的媒体传播路径,微博再一次成为首发信息源和主要舆情传播平台。
3月1日晚21时25分,新浪微博用户@我要存钱买药 发布现场第一条微博,距离事故发生仅七分钟。紧随其后,不断有群众通过微博发布现场消息。
22时01分,当地媒体@春城晚报发布网民爆料“听说昆明站包裹寄存处,有人持刀闹事,求真实消息,不要变为谣言”,以转发方式求证,保障了信息的真实性。昆明电视台账号@8099999、@云南网等媒体相继通过微博通报现场情况,补充细节信息。
22时21分,新浪官方账号@头条新闻作为全国性市场化媒体首发这一消息,引起意见领袖关注,网民大量转发。
22时30分,人民日报法人微博综合@8099999和@云南网的报道发出微博,加快了事件传播。22时55分,新华社账号@新华视点发出昆明市警方的声音,证实这一信息。3月2日零时46分,@新华—我报道 发布伤亡情况(英文版),事件开始迅速扩散。
从网民爆料、当地媒体关注、市场化媒体介入、意见领袖参与到主流媒体发布官方消息,昆明暴恐事件通过微博在网上形成了完整的信息传播链条,微博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情价值表现无遗,也为现场处置和救援争取了时间与支持。
主流媒体微博运营趋向专业化
互联网上国家队逐渐崛起,百余家体制内媒体相继开通法人微博。在此次暴恐事件的报道中,主流媒体微博在信息传播、观点评论等方面出色扮演了专业队角色,有效引导了舆论。
实时发布,跟进迅速。昆明暴恐事件的网络传播由网民、本地媒体、中央级媒体三个层级依次展开。现场网民发布第一条信息36分钟后,随即引起本地媒体关注;事件发生64分钟后,中央级媒体发布消息。三个层级的信息在一个小时左右迅速贯通,反映出法人微博及时的发布意识。@春城晚报、@8099999、@云南网等当地媒体微博积极回应网民关切,@人民日报、@新华视点、@央视新闻 等中央级媒体微博及时发声,消除了事件状况的模糊性,将信息饥渴、情绪慌乱的网络舆论导入有序的参与空间。
辟除谣言,避免恐慌。事件发生后,一些虚假消息滋生,针对网上出现的“多地发生暴力事件”、“恐怖分子潜入某城市”等谣言信息,@央视新闻及时联系云南省公安厅证实,并通过微博予以辟谣,避免了恐慌情绪扩散。@云南信息报发布《这五大谣言,千万别相信》,对不实信息统一汇总,有力阻断谣言传播。主流媒体同时在网络上发起“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倡议,得到网民积极响应,牢牢掌控了话语权。
议题设置能力显著提高。针对一些西方媒体在事件报道中阴阳怪气、逻辑混乱,法人媒体纷纷站出来,勇于发声,维护了国家利益。@人民日报以《CNN:为什么要在恐怖分子上面加引号?!》为题,发微博质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中的暧昧态度,要求其给予解释,被网民转发和评论近万条,影响巨大。在传递信息之余,@新华社中国网事、@法制晚报等媒体还发起祈祷逝者安息活动,部分媒体将微博账号头像变更为灰色以祭奠逝者,不少媒体发布的防暴求生手册、自救知识的微博被网民大量转发,体现了媒体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关照。
网民的理性责任心态得以提升
自媒体的净化功能在此次网络传播过程中较好地发挥了作用,网络舆论主流声音集中,正能量大量传播,网民的理性责任心态在一次次“网络事件”中得以提升。
情绪化极端性言论遭声讨。个别网民为体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对暴徒的死伤表示同情,把暴恐事件的责任诱导向对政府和体制的批判,将针对平民的无差别屠杀归咎于我国的民族政策。某时评人在微博中引用一位记者的话“从来不告诉你发生了什么,只让你盲目仇恨,莫名恐惧,稀里糊涂的活,不明不白的死”。一位旅英女作家在微博里称,“此类事件如果发生在欧美国家,第一件事就是首相道歉,媒体控诉执政党无能,最多一两个月首相就会下台”,并说“国内的人真是被洗脑洗晕了。”这类过激观点极大激怒了社会公众底线,在网民集体声讨中,发博者纷纷删帖。网民认为,“这般往回找补的行为再度暴露了投机贼的嘴脸”,“说明一个事实,不管你披着什么外衣,当你践踏了人民的心理底线,你就是人民的敌人,不管你把自己整饬得多么正义与高尚,当你玩弄了这个底线,你就会得到应得的结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制造民族矛盾和分裂的意图被拆穿,自取其辱,表明网民对不良、反动言论的甄别能力和反应速度有所加强,正义得以伸张。
中V舆论引导能力较好彰显。在此次事件的舆论传播过程中,一些专业背景扎实的中V审慎进言,为网络社会理性心态的培育发挥了中坚作用。事件发生后,微博中出现了关于媒体报道准则及职业伦理的讨论,很多媒体人和专家学者发微博,呼吁媒体和现场网民不要过度披露灾难细节,以免加重群众的恐慌,为恐怖分子提供情报信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教授何镇飚称,“不传播恐怖分子的政治主张,不采访恐怖头目,不过分表现民众的恐慌无助,不体现恐怖分子的英勇高大或博得同情,不播出血腥残忍镜头,不成为恐怖分子的帮凶,这是媒体报道恐怖袭击的伦理与责任。希望我们的媒体勇于承担,告诉公众正在发生的事实,以及战胜恐怖主义的信心与行动。”该微博提出的灾难报道“六个不”原则获得网民认同,网民在信息传播中自觉抵制转发不当报道。endprint
网络正面声音和正能量传递。事件发生后,众多网民加入到祭奠逝者的队伍中,截至3月4日零点,新浪微博网友关于“祈福昆明”的话题多达364万人次讨论。一些呼吁献血的微博信息同时出现,昆明血液中心献血服务部官方微博公布了固定献血点及献血车地址,部分网民从线上走向线下参与献血,微博平台上正能量聚集。与此同时,负面微博和网民间地域性攻击减少,情感词激烈度下降,涌现出的巨大爱国声浪让正面声音夺回麦克风。@人民日报提出“不要把对恐怖分子的愤怒,扭曲成对一个民族的敌意,那正是他们想要的结果;不要把对暴力的还击,扭曲成对一个民族的歧视,那正是他们想要的效果”,呼吁不要将此事件同民族宗教问题挂钩,得到网民普遍认同,大量转发。
微时代的舆论引导之思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微博和微信强弱之争的讨论话题逐渐增多,随着微信热度不断提高,舆论认为微博已经开始走向没落。昆明暴恐事件使网民认识到,微博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净化网络谣言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网民出现重返微博平台的趋势。
3月2日凌晨,“昆明火车站”已高居新浪微博热搜榜首,搜索超过16万次,相关实时微博则超过200万条。与此相比,微信平台在该事件中的传播速度、广度、热度远不及微博,舆论环境相对平静。由于微信在信息传播方式上有一定局限性,如:不具备搜索功能,查询相关信息困难;留言私密度强,话题讨论受限;无法直接转发,不利信息扩散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热点事件的传播。很多网民表示,虽然最初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得知昆明发生暴恐事件,但随后还是转向微博平台进一步获取信息,参与话题讨论。
深入治理互联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昆明暴恐事件在舆论传播中反映出的新变化,为政府利用微博进一步改善网络舆论生态提供了启示。
一是掌握好治理网络乱象和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之间的平衡。相较于微博而言,微信的私密性更强。当微博活跃度下降时,网民的意见表达将下沉到微信等平台,舆情监控、引导及民意对话的难度将增大。政府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依法治理互联网乱象的同时要保障网民依法表达、依法监督权利,因此应注意保存微博的舆论活力,以变革创新提升舆论引导力,以互动交流求取“最大公约数”,通过积极的舆论引导促进公民有序表达和网络空间净化。
二是掌握好网络言论“自净”和“他净”之间的平衡。海量的普通网民关心公共事务,参与热情高,是网络舆论和社会舆论发酵的最重要基础,但也往往缺少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易成为谣言传播的帮凶。防止谣言扩散,除了要求网络传播的从业人员加强自律,更要激活网络的自净和他净功能。一方面加强网民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其学会自觉反思媒介内容,在转发和评论的过程中,通过对信息的甄别、比对和个性化评论,实现多源信息共享,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另一方面寻找网民意见表达的制衡机制,引导网络话题均衡分布,放大正面、理性的声音,对冲偏激的意见,促进网民理性表达,自觉抵制不当言论和舆论狂欢。
三是掌握好信息公开和谣言治理之间的平衡。互联网“国家队”的崛起促使网络舆论力量对比发生重要变化,有力地扭转了政府工作网上被“围观”的被动局面。在突发事件和敏感议题上,政府部门应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及早发声,诚恳对话,通过信息公开消除状况的模糊性,成为公共政策、突发事件的“第一定义者”;同时掌握好信息流动和打击谣言之间的平衡,对故意造谣、传谣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严厉查处打击。
四是掌握好体制内和市场化媒体之间微博监管的平衡。专业媒体对于舆论的走向负有重要责任,媒体微博不能放任自流。应继续做大做强党报等主流媒体微博,创新宣传方法,倡导主流价值,打造思想高地。对个别曲意迎合舆论、放大错误判断、传播糊涂逻辑的市场化媒体微博,要进一步加大监控管理力度,引导其审慎用好媒体的“话语权”,恪守政治大局观和新闻专业精神,为网络不实信息和偏激情绪做好把关人。
五是掌握好整治“大谣”和吸纳“中V”之间的平衡。互联网上一些“大谣”以“大V”、“公知”身份做伪装,越界发言、信口开河,甚至炮制虚假新闻、故意歪曲事实,从而制造事端。相反,具有高级教育背景和扎实知识结构的专业人士用网比例较低。改善网络舆论生态,继集中整治“大V”不负责任的言论后,下一步则需要发展网上统一战线,可引导学院派上网,对有扎实专业背景的知识分子加强政治引领和网络吸纳,鼓励“中V”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理性建言,增强网络舆论的理性和专业性。
链接
“围观”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微博的诞生让每一个人都有了自由发声的平台。微博的草根性、即时性,以及传播方式的裂变性都使民意的反馈变得更加直接,形成了公民新闻。同时,微博的发散性信息互动特点,也使舆论的导向变得多样化,公民的自由言论空间得到极大提升。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到来,让传统的单向资讯传播方式变得不足以满足社会需求,信息源主体从传统的大众媒体及其控制机构逐步扩展到公众个体层面。同时,新媒体的交互性带来了充分的即时交流和网络互动,以往传播格局中泾渭分明的传者和受者界限逐渐模糊,任何个人皆可成为信息发布者。各种新情况的出现给政府在适应“微时代”信息舆论引导工作新要求方面提出了挑战。
可以说,政府对舆论进行引导,其目的除了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更有针对性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升政府为民执政的社会形象,强化公信力,凝聚民心,倡导和谐。在利益诉求多元,舆论信息可以随地即时互动传播,规模庞大的网民成为信息创造和传播者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适应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信息传播要求,更好地把握“微时代”舆情工作的特点,转变政府引导舆情信息的工作手段,提高效用和效能,将成为新时期政府能否引导话语权的关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