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旎+朱宝莉
一项目化课程对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价值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项目化课程改革自提出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它实质上是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立足于岗位要求,将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各个项目,根据项目来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实现与职业岗位实际密切对接的课程体系。它的实施主要是围绕着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设计项目,依据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原则,以实现任务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完成特定的项目开展教学工作,非常强调学生主体的体验,注重学生自主开展学习,并通过项目的完成,使学生在实践中发展沟通合作、认知、分析、判断与解决问题等多种职业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实现从以知识讲授为主向以知识应用为主的转变。以理性思维为主向以能力训练为主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课本为中心向以项目为中心的转变。以上转变会要求学习方式发生相应的转变。
(一)由他主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学生大多是在缺乏对课程的价值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被动地进行学习。项目化课程中,教师创造的是一个类似于企业中某种特定的“情境”的有职业环境特点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以完成一个具体的、有实际价值的项目为任务。在这样一个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的单纯的学习者到生产实践参与者的转变,并实现了学习者与工作者的统一,既培养了自学能力与动手能力,又能更加深刻认识到课程的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可见,在项目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努力实现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自主学习突显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规划性,学生在项目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学生才能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包括自己制定自己的学习进度,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并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同时能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进行自我监控,适时调整,使自己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由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当中较少合作,学生合作意识较淡薄,不愿与他人一同分享学习的成果。而在项目化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由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因为项目化课程一般分为5个教学阶段进行:第一,教师确定项目任务;第二,由学生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程序,并得到教师的认同;第三,学生明确每个人在工作小组中的角色及合作形式;第四,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给出评价;第五,将项目的完成记录归档或应用到企业及学校的实践教学中。所以学生应在项目化课程中需要开展合作学习,明确责任分工,互帮互助,才能共同努力实现设定的任务。可见,在项目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努力实现由个体学习向合作学习的转变。合作学习突显了学生学习的互动性、互助性、交往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且学生在确定了自己在组织团队中的角色扮演后,能进一步认识到责任感,从而保障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项目化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由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常常是依赖教师的,是在教师主导控制下进行;学习过程主要是被动接受,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出现的书本知识为主。而在项目化课程中,学生的学习需要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为基础,能动地对学习的对象进行辨别、筛选、加工与改造,以主导的方式将知识吸纳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此时,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与认同,而是独立地分析、判断、思考的过程。在这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主动地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与技能,养成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转变成了知识的发现者。可见,在项目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努力实现由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探究学习强调了学生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批判思考的习惯,学生才能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导者,从而顺利推进项目化课程的实施。
二项目化课程背景下进行学习方式转变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师的教育理念影响教育行为。“在项目化课程中,教学由教师过去的‘独白变为师生‘对话,从先前的教师为主角变成了教师与学生双主角,整个课程教学必须保障学生充分的话语权。”[1]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即一切为了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各方面的成长。为此,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中的“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努力与学生构建平等的沟通合作关系,并积极为学生创建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创设轻松自然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创新的发展,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树立学习的理念。教师如果不能理解项目化课程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精神,就会出现教学形式化、表面化,造成无视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局面,致使学生不能真正进入学习情境中,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需要通过在职进修、培训、自学等形式不断完善自我,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反思与总结,从而实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突破与创新。
(二)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影响学生学习效果。项目化课程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熟悉学生。“师生关系带有对话交往的个人特点,是双向的和交互作用的。”[2]所以教师要时刻保持与学生的交流,相互理解,情感融洽。二是要求教师组织好教学。在项目化课程过程中,学校的教学设备设施要满足此类职业活动导向教学的需要,如建造一些仿真企业的实训场所,配备一些满足分组教学的实训设备等。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前,要熟悉企业的运作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设计学习环境,根据学生的基础安排教学内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适时引导,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总之,教师需要努力地在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任务特点、学生实际等,力求扬长避短,灵活的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并能对教学过程做出反思和调控,不仅知道“教什么”、“如何教”,更懂得“如何有效地教”,[3]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以保障项目化课程的顺利实施。endprint
(三)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教的方式决定了学生学的方式。“教师只有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4]因此,在项目化课程中,要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就要改革教学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与保障。教师能否真正理解项目化课程理念,真正将其落实到教学方式中,用其教学方式来带动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可以为顺利推进项目化课程提供支点。教师要改革教学方式,首先需要实现教学方式由机械、单一向灵活、多样变革,将创新作为教学信念,在实践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认识不同的教学方式所具有的不同的教学价值,分析不同教学方式的适用范围、优势及操作要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创造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5]还可以分析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程度及个性等多种因素,对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整合优化。此外,“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概念,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方式,包括行为参与、情感参与或认知参与、社会参与的有机结合。”[6]可见,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有认知和技能领域,还包括情感。为此教师应向学生渗透积极的情感,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将独立思考留给学生,将自主实践交给学生,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让学生自主操作项目。同时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帮助其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
(四)改进评价制度
传统的教学评价制度已不适应项目化课程的需要。一方面,对于教师教的表现的评价,学校不能仅以教学结果来衡量,需要更关注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更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不再仅仅关注教什么,而更多地是真正去了解学生的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怎么教学生学。同时,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同行、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反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首先,实现评价内容综合化。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尽管项目的最终实现非常重要,但是项目化课程的评价应更加关注学生在项目过程中自己各方面的成长。因此,评价内容除了静态地关注项目中任务的完成之外,还应也包括动态地全面地关注学生各方面能力(主要包括实际操作能力、资料搜集处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造能力等)的提高以及学习过程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参与、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思维、学生的交往等)。同时,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评价主体应实现从教师一元转向师生多元的转变,不再仅仅是教师主导实施评价,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此外,评价的方法也应多样化,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包括书面测评、观测、模拟操作、案例分析、工件制作、自评等,从而更全面客观反映真实情况。
总之,项目化课程中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话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但必须明确学习方式的转变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武纪.职业课程项目化改造和教师观念角色的转变———从新旧知识观比较的角度[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6).
[2]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82.
[3]谭顶良,周敏.学习方式的转变:热点冷观[J].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4(l).
[4]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52.
[5]王平.论基于学习方式变革的教学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3:38.
[6]孙春福.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催生高品质学习方式[J].江苏教育研究,200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