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及其对策

2014-05-15 15:38谭泽群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年4期
关键词:院校传统高职

谭泽群

通过历来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结合学院教育教学实际,从传统文化知识、传统文化美德等方面详细阐述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包括: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贵和持中的中和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重人轻神的人本精神;知行合体、学以致用的实用精神;重德尚义的民族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有容乃大的开放精神等。《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同时强调“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这为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不仅要强化职业技能的培训,还应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而现今的高职院校,本着“必须、够用”的目标来培养高技能人才,导致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比较普遍,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堪忧,因此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已刻不容缓。

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的现状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一系在2012年上学期举办的三笔字大赛中,参赛的作品整体质量都不高,甚至有的作品中还出现了错别字。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今天,像我们这种师范专业的同学对传统文化都不是特别地重视,更不要提其他的专业了。笔者通过对广安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同学的随机调查和访问,重点了解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

(一)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

调查发现,除了语文教育专业的同学系统学习了古代文学知识之外,其他专业的同学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多,基本停留在高中语文课所学内容。就拿语文教育专业来说,了解孔子、老子、庄子、黄宗羲、王夫之等古代哲学家的生平、主要思想的大概有5%,读过其著作的只有不足5%。对《论语》及其主要思想的了解,基本停留在上课时老师的讲授,真正完整读过《论语》的只有3%不到,能背诵其中几个章节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对四大名著的阅读,完整的读完的同学只有3%。语文教育的专业尚且如此,就更不说其他专业了。调查表明,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或基本没有兴趣的占80%,他们的购书意向主要集中在考试辅导书籍、杂志期刊等方面,有购买传统文化书籍意向的只有6%,近期有阅读传统文化书籍意向的不足10%,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对自身发展意义重要的占8%,喜欢通过电视节目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明显高于研读原著的比例。调查还了解到,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类的课程兴趣不高,认为没有意思或没有意义的大有人在。这些都不同程度的表明,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够、热情不高,这是造成他们传统文化缺失的内因。

(二)传统美德缺失

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论语·先进》中所列的孔门四科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儒家将德行列于首位,深深寄寓有德行是人之为人的首要问题。而高职学生在美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恰恰十分严重。在社会公德方面,很多同学随地乱扔垃圾,把早餐带进教室,在公共场所抽烟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很多同学关系尤其是寝室关系紧张,彼此之间互相猜忌,以至发生打架斗殴等校园暴力事件。而上课迟到、说话、睡觉、玩手机之现象,不绝如缕。在集体主义方面,很多同学集体荣誉感不强,抱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比如开班会或团会,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与自己无关,只要不是自己上台表演节目,就玩手机、聊天等,既不尊重上台表演节目的同学,又无视学生会或团委的检查。就此,清华大学教授张岂之,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曾指出:“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虽然拥有优秀的学业成绩,但缺乏合作精神,待人接物缺少文明礼貌”。

(三)传统文化教育力度不够

现有的高职院校很多非师范专业大学语文每周才两节课,甚至没有开设语文课。据了解,广安职业技术学院非师范专业就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课,而初等教育专业每周开设三节,总共开设一学期。除专业课外,还比不上英语课。实际上,大多数人一辈子用不到几次英语,而花在学英语上的时间远远比学传统文学知识的时间多得多。国外的中医热和中文热,世界各地一千多所孔子学院的设立就很好地说明了全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和敬仰,而我们却捧着金饭碗低声下气地去找别人要饭。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缺失的原因

(一)高等教育本身的失误

从世界范围来看,虽然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倾向,即过分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特别是作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来说,这种倾向尤为严重,人文教育的缺失,让整个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受到了很大影响,并间接导致了全社会很多不良现象的发生。如环境污染、精神危机等,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人文素质缺失所导致的结果。所以说,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加强,已经不再单纯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整个社会进步的需要。如果该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关注和加强,最终吞下苦果的只有人类自己。

(二)教育价值取向不同

职业院校从建立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其培养方向是以技能为主的,但是这只是一个突出的培养方向,而不是全部,如果将精力全部投入到技能培养上,势必会使传统文化教育受到影响。而且这种状况在教学实际中也有着鲜明的反应。如一些传统文化类的课程,与专业课程在数量、时长上都不成正比。除了专业课的学习,很多学生基于就业的考虑,也把课余时间用到了计算机和英语上。所以说,传统文化教育几乎无从谈起。

(三)学生自身因素

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较低,并没有很好的文化基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加之近年来全球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很多新的思想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了鲜明的影响。很多学生都有着强烈功利性心态,只重视当下的生存和就业,并不考虑今后长远的发展,很多学生并没有将课余时间用在对自身的丰富和提高上,而是沉溺于网络、恋爱等。传统文化教育可谓是举步维艰。endprint

三推进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一)将传统文化教育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事实上,传统文化并不是一种隐性文化,而是时时刻刻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一系列活动中,都有着传统文化的影子。而在课程开设、学生学习时间都难以保障的状况下,将传统文化教育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就成为了一个关键所在。特别是作为语文这一门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力学科来说,更应该主动肩负起这一重任。在教学目标方面,除了语文教学本身目标的实现之外,也要适当的向传统文化教育目标予以倾斜,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明确传统文化教育应该达到的效果。在教学方式方面,要改变传统“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旧模式,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并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从而方便教师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教学实践方面,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传统文化教育,都不应该仅局限于课堂中,而是应该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可以多举办一些讲座、参观一些展览,参加一些义务劳动等。让学生真正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继而加深他们对其传统文化的认识,并用传统文化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优势作用

高职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学习能力也比较强,因而涉及政治理论、思想修养、道德法纪、文学艺术、文化知识、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书刊、资料是他们很好的精神食粮。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大都存在着馆藏不足、开放时间短等问题,导致了高职生无法高效地利用图书馆,这一点与本科院校的差距尤为大。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科学规范管理,提供高质量的读书服务,让健康有益的书籍占领高职生阅读视野和空间,为他们提供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吸取文化营养。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

高职院校的学生活动丰富而多彩,但是很多学生活动具有意义不明显、偏重娱乐性、重复性较高、参与面较窄等缺憾,让高职生深入思考的地方不够多。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成立了各种各样的社团,但社团传统文化气息不浓。所以,平时要多组织开展有意义、有影响力的学生活动,比如说成立书画社、文学社等,举办文艺演出、诗歌朗诵比赛、书画展、写作大赛和摄影大赛等,尽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四)培养学生主动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的自觉性

“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终身文化意识”是学生获猎传统文化知识的基本理念之一。高职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技能培养上,很少关注传统文化的知识,平时课余可以播放一些有关传统文化内容相关的影视,或者开展一些诗歌朗诵活动、或者举办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知识竞猜的比赛,以此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养成主动获猎传统文化知识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陈占安,等.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2]范绪锋.著名史学家张岂之谈入世后传统文化教育:立足本土拥抱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2-01-06.

[3]王培军.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endprint

猜你喜欢
院校传统高职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