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红了

2014-05-15 21:08邓琳高凤义
中国扶贫 2014年5期
关键词:先锋枸杞有机

邓琳+高凤义

秋天,走进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先锋镇,远眺万里沃土,放眼河套平原,只见如红云般的枸杞缀满枝头,袭人的清香弥漫乡间,喜悦笑意写在每一位采摘枸杞的农牧民脸上,构成了一道和美而独特的风景。

致富之果

《神农本草经》记载:“枸杞为上品,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枸杞富含氨基酸、甜菜碱、多糖、钙铁、多种维生素、亚油酸等营养成分,具有促进造血功能,抗衰老、抗脂肪肝及降血糖等功效。

先锋镇是革命老区,位于河套平原东端,乌拉山脚下,全镇总面积670.37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69个村民小组41905人,耕地面积35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先锋镇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日照时数3202小时,年平均气温7.2℃,无霜期145天左右,年降雨量为200—500mm,有着“全国枸杞第一乡”之美誉。

先锋枸杞“沐塞外之寒露,蕴天地之精华”,独特的地区性气候及黄河水灌溉的便利,孕育了先锋枸杞良好的品质,所产枸杞粒大、皮薄、肉厚、味甘,富含多种常量微元素,营养丰富,品味居全国之首。

先锋镇村民岳秀琴家种了11亩枸杞,全年的毛收入能有将近10万元。在当地,她家的枸杞种植面积算少的,多数农户种植面积在二、三十亩左右,个别农户可达七、八十亩。目前全镇12个行政村有7个村6800户20000余人主要以枸杞作为主导产业,农民60%以上的收入来自枸杞,2012年全镇农民人均来自枸杞产业的收入达2000元以上。枸杞已发展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是先锋人民致富的“摇钱树”。

先锋镇种植枸杞已有50余年的历史,1997年,先锋镇被自治区定名为“自治区枸杞种植示范基地”,2013年2月,又被中国经济林协会特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目前,全镇枸杞种植面积已发展到6万亩,年产干果1600万斤,市场营销由零星贩卖发展到销售网点遍布全国,作为内蒙古最大的枸杞集散地,先锋枸杞产业综合产值近3亿元。

合作社引导

从有着50年种植史却默默无名到被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先锋镇的枸杞产业曾走过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

先锋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得当地的枸杞品质出众。然而过去,这里一直没有自己的品牌,大量的枸杞要低价卖到外地,挂着别人的品牌出售。华融扶祥农贸专业合作社主任王莱祥说:“以前我们先锋人种出枸杞,都要挂上宁夏枸杞的牌子卖,东西好,但是卖不出好价钱。”

为了改变这种为别人做嫁衣的现状,给先锋枸杞找到一条更好的出路,2010年,当地政府下大力气引导农民发展绿色有机枸杞种植,成立了华融扶祥农贸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位于先锋镇西坝头村,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服务社员、共同发展”的宗旨,在抓好市场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订单式服务三大工程,让西坝头的杞农切实享受到现代农业带来的实惠。

张小虎是西坝头村第二村民小组绿色有机枸杞种植户,自从2012年加入合作社,种了近30年枸杞的张小虎真正尝到了种植绿色有机枸杞的甜头:“合作社的绿色枸杞每斤价格要比普通枸杞多两块多钱,好的时候能多四块到五块钱,大家都对合作社前景相当看好。”

2011年,合作社带头进行了有机枸杞示范种植,并逐步扩大种植规模。政府成立有机枸杞防护办公室,派出多名技术人员进行全程技术跟踪服务。为了让有机枸杞得到市场认可,当地还注册了内蒙古“扶祥”牌枸杞商标,并在提高枸杞的品质上进行严格管理,从病虫害防治、农药、化肥的使用到晾晒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近乎苛刻的管理使得当地枸杞品质显著提高,在接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检测过程中,农药残留、有色金属含量等27项指标都达到了绿色食品A级标准,2012年顺利拿到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同时得到了QS认证,成为国内同行业中少数几个获此殊荣的枸杞品牌之一。华融扶祥农贸专业合作社经理王栽树说:“我们的有机枸杞通过包装以后,更加卫生、环保、上档次,现已销往全国各地。”

如今,合作社已由2010年的3000亩绿色有机枸杞种植规模,发展到了现在的5000亩,并被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养殖专业委员会和台湾中华中药商业同业公会全国联合会共同命名为“向台指定出口枸杞基地”。

“枸杞基地建设的好坏,是直接关系到地区枸杞市场能否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说建设好枸杞基地,走绿色食品的道路对先锋枸杞的发展意义重大。在绿色消费成为时尚的今天,打造绿色品牌,走向全国各地,是我们的目的。现在,这个目的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已经达到了。”先锋镇党委书记王瑞强说。

发展瓶颈

晾晒对于枸杞来说至关重要,晾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枸杞的品质和价格,决定着农户的收益。每年6月至8月底是采摘枸杞的季节,每到这个季节也是枸杞种植户提心吊胆的时候,他们最怕阴雨天,只要遇到这样的天气,枸杞肯定会受到影响,有的变黑、有的变紫,枸杞品质差,卖不了好价钱,农户就会受损失。

“老天爷下不下雨谁也决定不了。每年枸杞的收获季节往往也是雨季,我们也肯定会受损失。现在好了,从去年开始我们就不用再为这个问题发愁了,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我们建起了枸杞烘干炉,所有枸杞都通过它来烘干。镇领导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岳秀琴如是说。

先锋镇现在投入使用的枸杞烘干炉一次性可放1500斤枸杞进行烘干,16个小时左右就能出炉。而以前,自然晾晒需要一周时间,农户还得不断地翻晒,防止枸杞发霉和色泽不均匀,费时、费力、费人工,枸杞品质也不一定最好。而用烘干炉,不仅省时、省力、省人工,枸杞色泽也均匀。

烘干技术是解决了,然而另外一个难题又出现了。

据王瑞强介绍,采摘工紧缺这一现状制约着先锋镇枸杞产业的发展。每年到了枸杞采摘的季节,就会有3万多名采摘工从河南驻马店、安徽阜阳、江苏等地前来。为了吸引他们,先锋镇给采摘工提供一切便利条件,报销来回的路费,提供免费食宿,还为每个采摘工购买了意外保险。采摘费用也在逐年上涨,80年代采摘一斤枸杞的价格是两三毛钱,那时候枸杞种植面积小,雇佣的采摘工也少。之后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雇佣的采摘工也越来越多,采摘价格也从一开始的2毛钱逐渐上涨至3毛、5毛、7毛,2013年采摘一斤枸杞的价格已经涨到了1—1.1元。

即便如此,每年到了枸杞采摘的季节,采摘工还是特别紧缺。先锋镇组织宣传统战委员高铁军说:“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的补贴越来越多,生活条件逐渐改善,很多人都不愿意千里迢迢来这么远打工,所以出来采摘枸杞的人也在逐年减少。”

“以前,包头一家公司研发过采摘枸杞的机器,但是技术不过关,没能投入使用。现在,我们希望懂这方面技术的人才能够研发出这类机器,解决采摘枸杞的难题。自治区的8337发展思路中提出,要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枸杞不仅有经济效益,也有生态效益,所以我们也希望自治区优惠政策能够向我们倾斜,把枸杞种植面积保住,甚至扩大,这样既能给老百姓带来经济效益,又能给社会带来生态效益。”王瑞强表示。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先锋镇的有机绿色枸杞经过3年的实地种植,已然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纯天然的绿色致富道路,为当地杞农创造了不小的经济收益。然而,不满足于现状的王瑞强对先锋枸杞今后的发展寄予了更大的希望和更美好的愿景。他说:“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广泛吸收外资和民间资本,依托龙头企业加快对枸杞进行深加工,提高枸杞产品附加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研发枸杞下游产品,开发绿色枸杞保健饮料、枸杞茶、枸杞酒、枸杞口服液、枸杞中药制剂等高科技保健系列产品,促使先锋镇枸杞向绿色化、产业化、标准化转变,将枸杞产业做得更大更强。”endprint

猜你喜欢
先锋枸杞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是酸是碱?黑枸杞知道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采枸杞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枸杞到底是怎么养生的?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