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新政一年

2014-05-15 14:07龙在宇
廉政瞭望 2014年3期
关键词:李克强座谈会总理

龙在宇

新一届政府施政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从改革方案出台到具体政策落地,时间大幅缩短。“速度的背后,是以惊人的执行力作为支撑。”

去年3月15日,李克强就任国务院总理。作为新中国首位“博士总理”,李克强将引领这艘经济巨轮驶向何方,全球拭目以待。

在3月17日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首次向外界描绘自己的执政蓝图。谈理念,他说“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谈改革,他说“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谈经济,他说要“用勇气和智慧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谈廉政,他说要“给权力涂上反腐剂,戴上‘紧箍咒”……

过去一年中,一幅波澜壮阔的施政大卷正有条不紊地铺开。要读懂这幅大卷,无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但选取几个侧面,或许更有助于我们理清新一届政府的执政脉络。

李克强之问

除了定调性的总结发言,李克强还颇为喜欢发问,甚至是“连珠炮”式的不断追问。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李式追問”,在过去一年越来越为外界津津乐道。

其实在2012年11月21日,十八大闭幕仅6天后,刚连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克强,就让下属领教到“李式追问”的厉害。在当天举行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有关省市相关负责人发言不到两分钟,李克强便插话打断:“你们的发言稿我都已经看过,不用再念了,我们既然是座谈会,就应该多谈试点过程出现的具体问题、谈谈你们在推进改革过程中的需求。”

接下来,李克强抛出一连串问题:“你谈到的对工业耗水大户实行阶梯水价、累计加价,我想问一下,加价的累进率是多少?企业承受力如何,评价怎样?”看到这位负责人一时语塞,没有完全明白自己的提问意图,李克强只好进一步做出解释。

回答好领导的提问,是下属的必修课。然而面对李克强刨根究底的连番追问,许多过去的“老套路”行不通了。正因为这样,媒体将“李式追问”贴上了“求真务实”的标签。

梳理李克强之问,更能窥见这位大国总理心中,念兹在兹的究竟是什么?

民生冷暖,李克强自然挂念在心。2013年3月,在江苏常熟的一片麦浪中,李克强三度追问家庭农场的农户徐建华“有何困难?”是年6月在河北邯郸,农机驾驶员老周又成为李克强发问的对象。“一亩地能挣多少钱?”“是不是现收现付?”“是否知道柴油降价?”……

对于改革,李克强更抱有坚定决心。去年3月底赴上海调研时,他连续三次追问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与市长杨雄:“上海到底是要政策还是要改革?”杨雄曾在后来回忆说,当时总理一再问我,上海是不是要改革?我说是,态度是表得非常坚决,我说我们没要政策,我们要改革。总理肯定了上海在改革态度上的积极和主动,敢于自己挑重担,并强调一定要把改革放在第一位,制度创新放在第一位。

今年“两会”前夕,一则李克强针对雾霾问题追问环保部长数十问的消息更引发外界关注。在2月12日举行的第38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 坐在李克强对面汇报的是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听汇报时,李克强一直在材料上记录着。当周生贤汇报结束准备离开时,李克强说:“你先别走,我还有几个问题要问你。”然后他便对着材料后面的具体措施逐条发问:“这几条措施以前就有同样的政策,这次是不是准备加大力度?这几条措施是新推出的,设计合不合理,有没有做过足够的论证?……”

李克强喜欢刨根究底的追问,即便在与专家座谈时也不曾改变。曾获邀出席李克强主持的座谈会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向廉政瞭望记者回忆,李克强鼓励大家有话直说,不用考虑什么婉转的表达方式。谈到某个议题时,李克强也会连续发问,甚至当场向相关人员求证数据。“整场座谈会,感觉不像给领导汇报,而是一群经济学者间的交流。”

对于风格鲜明的“李式追问”, 薛澜也给出了自己的评价:“实事求是,不端架子。”

“甩开膀子”的执行力

李克强是一名改革者。为人所称道的,是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推动改革的执行力。在去年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曾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过去一年,新一届政府用事实印证了这句话。

履新之初,李克强就表示,必须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来转变政府职能。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

在2013年,国务院一共下放和取消了416项行政审批事项。到了2014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再次取消和下放64个行政审批项目和18个子项。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告诉廉政瞭望记者,在简政放权,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新一届政府展现出可喜的效率,初步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国务院日前还决定,向社会公开国务院各部门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以锁定各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底数”,接受社会监督。

“这就是动真格的样子。”汪玉凯分析说,简政放权喊了很多年,常常是这边减、那边增,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甚至变成“数字游戏”。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家底不清”,有的审批项目本来是不存在的,有的项目又存在多部门交叉。现在先把家底弄清楚了,再来逐一落实。

新一届政府的效率,不仅仅体现在简政放权领域。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此时,距离该年3月底李克强在上海调研时提出自由贸易试验区,仅仅半年时间。如此速度,令国际财经界人士几乎难以置信。

2014年2月7日,国务院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根据该方案,企业年度检验制度将改为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到了2月19日,国家工商总局即决定,自今年3月1日起停止对领取营业执照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来华从事经营活动的外国(地区)企业,及其他经营单位的企业年检工作。

中央黨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韩保江向记者分析,新一届政府施政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从改革方案出台到具体政策落地,时间大幅缩短。“速度的背后,是以惊人的执行力作为支撑。”

总理的座上宾

作为新中国首任“博士总理”,其发明的“克强指数”,曾引来媒体热捧。

2007年,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告诉来访的美国驻华大使,他更喜欢通过三个指标来追踪辽宁的经济动向:全省铁路货运量、用电量和银行已放贷款量,以挤掉统计数字的水分。英国《经济学人》认为,“克强指数”比官方GDP数字更能反映中国经济的现实状况。

当然,李克强同样需要借重智囊的力量。

今年1月17日,北京大学刘伟、腾讯公司马化腾等专家、企业界代表受邀参加总理的座谈会,主题是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

过去一年,李克强曾与学者、企业家代表进行过3次经济形势座谈。

2013年4月,李克强主持召开了新一届政府首次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座谈会上,来自高校、研究机构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中国外贸、金融、房地产等的运行情况发表了看法,来自家电、纺织、能源、机械制造等领域的企业负责人反映了当前市场变化和企业经营状况。

7月,来自机械、家电、节能、金融等行业的企业负责人在总理座谈会上反映了生产经营状况、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李克强勉励他们继续就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意见。

10月,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分析中国经济走势、谋划明年经济工作是会议的主题。受邀发言的10人中,有6人是从事宏观经济、金融、房地产、对外经济研究的专家,4人是企业家。

梳理四次座谈会的内容便能发现,前两次获邀的代表中,许多人从事的是传统行业,这些行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面临发展瓶颈。后两次,则有许多新经济领域的领军人物。从与会嘉宾面孔的变化,或许就能一窥中央政府“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导向。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参加了今年1月的座谈会,他告诉记者,此时上海自贸区建立不久,各地筹建自贸区的热情高涨。自己长期以来研究开放经济,能够获得邀请,或许是中央领导想听一听这方面的意见。

能成为总理座上宾的另一个群体就是民营企业家。过去一年,包括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等民营企业家先后走入中南海,几乎占据企业家代表的半壁江山。

在去年10月的座谈会上,李克强对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说:“今天把你请来座谈,就代表着我们的信任。对民营企业家,政府不仅信任,还要依靠!”

猜你喜欢
李克强座谈会总理
新总理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李克强在甘肃考察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李克强在江西考察
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16日)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总理答记者问最『强』音
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