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琦
每一次金融危机之后,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思都会成为一时风尚。2008年危机作为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危机,自然也引发了不少反思,甚至不少危机之前说资本主义“坏话”的书也得以再度畅销,如《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好的资本主义,坏的资本主义》《喧嚣的九十年代》等等,而直接针砭这场危机的书也不在少数,其中佼佼者有美国著名法律经济学家理查德·波斯纳的《资本主义的失败:08危机与经济萧条的降临》、克鲁格曼的《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和鲁比尼的《危机经济学》等。
在这些大腕出手之后,法国人皮凯蒂能够凭借其《21世纪资本论》一书再度“兴风作浪”,自然有其不同凡响之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数据够丰富时段够长,对过去三百年欧美国家财富收入进行了详尽分析;二是结论够简单,因为资本收益率倾向于高于经济增长率,所以贫富不均是资本主义固有的东西,这比那些繁冗的数据模型和令人眼晕的CDO(担保债务凭证)、CDS(信贷违约互换)等等要高明不知多少倍;三是对策足够狠,对富人征税,而且全球范围一起征,让资本无处可逃,这又比加强金融监管协调,防止政策套利等等又要决绝很多,让人觉得解渴又过瘾。最后,由于本轮美国复苏伴随较明显的无就业复苏,就更容易让人对劳动者的“无助”产生共鸣。
此外,本书在欧美左派知识分子中比较风行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很久以来都没有像这样一本彻头彻尾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书出现了。与它相比,此前的那些批评太温和了,而且都旨在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修修补补”,属于“小骂大帮忙”,只有皮凯蒂敢于把资本主义“打翻在地”。因此,人们把这本书与马克思的《资本论》相提并论,认为它是“21世纪的资本论”。
虽然《21世纪资本论》的中译本尚未正式推出,但中国知识界已经开始就其展开了热烈的、甚至是针锋相对的评论了。
皮凯蒂的数据选取模式、分析推导过程,以及结论和对策肯定都不是无懈可击的,人们也已经分别从商业模式变迁下资本估值模式的变革、资本所有者的流动不居、“知本”应归于资本而非劳动等等方面对其进行了驳难,但更有意思的一个关照角度是在中国的语境下,皮凯蒂及其著作如何变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测试帖”,也即在关于皮凯蒂和由其引发的交锋中,中国知识界的问题意识和内心深处对政策走向的忧惧是如何被折射出来的。
对于“市场派”而言,担忧在于皮凯蒂的“流行”会否引发中国新一波“仇富”和“均贫富”的民粹主义,但又担心对于皮凯蒂批评的嗓门太大,有为资本张目之嫌,而对于“公平派”而言,问题的吊诡则在于当他们为皮凯蒂点赞时,不敢过于见猎心喜,怕被人们目为民粹主义分子,甚至妄图开倒车、走老路。
中国知识界围绕皮凯蒂命题的忧虑与尴尬,其实恰恰表明我们确实还缺乏一个正常的去“政治正确”化的学术争论的氛围,又或者说,正因为我们习惯于通过学术争论去影响政策的制定,那么即使当我们确实在进行正常的纯学术探讨时,也不免带着或强或弱的指涉政策的痕迹。
或许在未来,人们有了正常的影响政策的“平台”后,学术和政策的互动不再那么“隔山打牛”之后,学术的归学术,政治的归政治,才真正成为可能。
作者:[美]吉米·卡特
出版:三聯书店
定价:38元
根据自身经历和世界各地女性问题现状,美国前总统卡特在书中向读者揭露了一个真相:超过世界一半人口的女性并不能享受到与男性平等的权利。
作者:邓野
出版:社科文献出版社
定价:38元
巴黎和会就其本身而论,只是一个纯粹的外交意义上的国际会议。但是,外交是内政的继续,在南北分裂、派系林立的特定条件下,外交不可避免地卷入政争。
作者:房伟
出版:三联书店
定价:39.8元
通过大量的采访、回忆、论述等资料,加上作者对王小波研究的独特心得与感受,回顾了作家王小波的一生。
作者:余世存
出版:九州出版社
定价:39.8元
一本有趣的人情世象笔记,也是试图对世道人心做出“总体性解释”的观察思考。
作者:[意]安贝托·艾柯
出版:广西师大出版社
定价:42元
由作者的四篇演讲稿汇集而成,探讨了那些引人入胜的文学话题:小说和非小说的边界是什么、何为创意写作、小说家如何写成一本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