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往来

2014-05-14 16:53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36期
关键词:治疗师性爱新闻周刊

封面反馈

@猴里木洛杰斯:感觉性治疗的行业没有统一的入门标准,如果患者治疗后发现不对劲,可能不好意思投诉。

@彭晓辉:迄今为止对于性的题材采访得最好的一个报道,甚至可以作为性学研究方法论的实用教材了。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读者来信

常觉得自己活着很悲催,总有这样那样的压力,可看着《地铁1号线的北京故事》里鲜活的人,特别是从体制内跳出的李征,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其实我比他们的纠结和彷徨已经好多了,完全可以生活得更洒脱。在执念中踌躇,或者在肆意中前行,都是生命的一种历程,何苦难过? (吴宏)

记者手记

性,不是永恒的挑战

“裸猿是现存的灵长类中性欲最旺盛的物种。人类坚守基本生物冲动的程度,比我们原来想象的还要深刻。”德斯蒙德·莫里斯在《裸猿》里写道。这两句话,可用来作为性治疗产业在中国悄然兴盛的生物学解释。

然而,人类这一深刻隐秘的欲望,也成为一些人赚钱最便宜最稳妥的因由。和人聊天做心理分析,做一次行为治疗,开点激素,给企业家老板讲讲“房中术”,就能轻松赚到几千上万元——如果考虑到入行门槛很低,那么这一行简直可以用暴利来形容。相比需经过起码5年系统训练才能真正上手的医生,有的性治疗师只需自学心理学知识考个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就能半遮半掩地开业收钱。

“过去,美国阳痿患者的就诊率只有7%,而在伟哥上市之后很快增长到40%。”看到这些数据,我开始怀疑,究竟是人们的性困扰成就了性治疗产业,还是现代医学制造出了人类的性障碍?

采访中,我发现,除了性知识或者药物可以解决的问题,性治疗师在面对更为复杂的性困扰时,仍显得技穷。性活动不仅与生殖系统有关,还牵涉到人们的内分泌、心理和情感,非常奇妙复杂。性学界有一句经典名言:大脑是最重要的性器官。如果谁能解决一切性问题,那他就不仅仅是性爱大师,而是洞悉一切的人性大师。

由此,更令我揪心的,是从业人员混乱的价值观。采访中,有人鼓吹“采阴补阳,延年益寿”,有人在死死捍卫婚姻,也有人认为性自由高于一切。或许不能指望性治疗师们能有多高超的见解,因为爱情与婚姻早就被异化和扭曲。

我不由得想起了开创行为治疗的性学先驱——马斯特斯与约翰逊。当年,他们为了学术而结合,成为美剧《性爱大师》的原型。但在推动了1960年代的性革命之后,他们发现,人们渴望超越单纯性冲动的感情承诺——他们自己就是这样。两人在晚年离婚,马斯特斯娶了自己在医学院时暗恋的女生,约翰逊嫁给了高中时代的男友。也许,更能揭示性治疗本质的,不是他们的研究成果,而是他们的人生。

对性功能的了解不能代替心的智慧。只有有了爱这个因素,人类才不仅仅是“裸猿”。和过去上千年的历史一样,爱,才是我们永恒的挑战。

休刊启事:

适逢十一国庆节,本刊10月6日休刊一期。祝广大读者假期快乐!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

猜你喜欢
治疗师性爱新闻周刊
厄瓜多尔传统治疗师疗愈身心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肌肉紧张,六个拉伸动作来帮你
帮孩子摆脱分离焦虑
美《新闻周刊》回归纸媒
略施小计,享尽夫妻惬意性爱
性爱多美妙 不当有“性伤”
性爱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