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珊
跟小学生和大学生相比,中学生的作业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作业没有任何变通,老师就是权威,你必须无条件地全部完成。大学阶段的作业则极具弹性,难以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毕竟学生的能力、兴奋点、未来的职业方向等等有太多的不一样。而中学时代的作业表面上是落实老师当堂的教学任务,实际上还包含学生对这门学科的重视度,进而表明对任课老师的认可程度,甚至关系到中考和高考。中学时代的作业成了一个标尺,不免牵动学生家长的心。
不太善于表达的学生往往通过作业来向老师表忠心,由此成为略带偏执的“作业控”。一个因为经常不去上学而面临休学的初三女生,找我咨询时提着一个长得像保险箱似的收纳箱,里面装满了她的作业,每份作业都有三种颜色,蓝色是最开始写的,红色是改错的,绿色是由本题延展出的知识点和公式。
“你的作业可以直接办展览了!”我开玩笑地跟她说。她告诉我,她的作业经常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宣传栏里。正是因为她对作业追求完美,升入初三后,面对雪片一般多的作业,她简直无力招架。如果将没做完的作业交上去岂不是对老师的大不敬?于是她彻夜不睡也要将完美作业呈上,结果是身体先招架不住了,之后心理也撑不住了,最后她选择了彻底逃避。“学生的天职就是完成作业,我连作业都无法完成,还有什么资格去学校上学呢?”
“作业控”告诉我,初一时的班主任反复叮嘱她们:“每个学生和老师最好的心灵交流平台就是作业。你爱老师、爱这门课就会认真无误地完成作业,而敷衍了事的作业也将你对老师的不尊重暴露无遗……”“作业控”可不敢对任何老师不尊重,从此之后,她每次写完作业都会认真审视一下:能拿得出手吗?不会让老师产生误会吧?
而实际上,如果每个学生都要如此完成作业,那估计没有人能真正地完成作业。
为了让“作业控”了解“学霸”们是如何应对作业的,我替她请来高二年级的师兄——轩哥。轩哥在学业上永远是年级第一,在全校最大的社团担任副团长,组织过很多活动,课余时间他还驰骋在足球场,是典型的“会学又会玩”的学生。
轩哥说,要想在成绩上立于不败之地,一是要提高课堂的吸收率,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节奏,将老师所讲的内容“刻录”到大脑里,为了保证“刻录”效果,提前的预习是不可小瞧的。二是将老师留的作业进行分类,有准时精做、延时精做、可做可不做、根本不用做四档。
对于治学严谨、替学生慎重选择题目的老师所留的作业一定要当天消化,这样对巩固课堂知识大有好处,况且这样的作业往往不会太多,一般30分钟之内肯定能完成。
对于教学水平高、充满人格魅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定要在周末用充分的时间认真完成。
至于“一个对钩一个阅”、课堂上也不讲评的作业,就是可做可不做的。有些老师像跑马圈地一样不加选择地留作业,不重视质,只在意量。对于这样的作业,是可以选做的。
而那些留过之后老师就不再提起的作业,就可以彻底不做了。
这绝不是钻空子,而是将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技巧。
当然,以上只是轩哥的个人经验。但作为老师,第一次听学生这么有理有据地分析作业,我也颇感意外。
我曾经教高三文科班的历史课。高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我给他们布置的作业是历史专题研究,谁完成谁交给我。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总是被即时性的作业绑架,他们无暇顾及我布置的作业。
后来我调整策略,让他们组成学习同盟,自己做小老师,自选专题写出讲义,给全班同学讲课,并回答同学就这个专题的各种提问。
“太刺激了!准备不充分就太丢人了!”一时间,学生们学习历史的热情高涨,每个学生都成为他所做专题的专家。他们在钻研中建立了历史思维,那年的高考,他们的历史轻轻松松就获得了全市第一的好成绩。
中学时代的作业,使担任同一个班教学的各学科老师之间、老师和学生间形成微妙的博弈,只有平衡好各种关系,求得效率的最大化,才能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