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对当地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以河南紫云山风景区为例

2014-05-14 02:17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风景区农民收入农家乐

张 萌

(洛阳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乡村旅游对当地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
——以河南紫云山风景区为例

张 萌

(洛阳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乡村旅游取得的收入大幅度提高了农民的总收入水平,同时打破了景区内农民传统的以家庭经营性收入为主的收入结构。以紫云山风景区从事乡村旅游农民的收入结构变化为例,详细探索乡村旅游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民收入结构、促使收入结构趋向多元化、促进新型收入结构出现等方面的影响。

乡村旅游;农民收入结构;影响

位于河南省襄城县西部的紫云山风景区拥有一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是襄城县最重要的旅游景点。虽然该景点只是一个2A景点,但随着紫云山风景区的日益发展,乡村旅游也渐渐发展成景区的朝阳产业并提升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一、紫云山风景区乡村旅游发展进程

紫云山风景区的乡村旅游最开始是依附于景区传统旅游形式存在的,近几年在政府的引导下走上发展乡村旅游之路,并且快速发展起来。

(一)初级阶段:农家乐的出现

1998年到2002年间,位于紫云书院门口的小广场,紫云山景区村民主要经营方式为一家一户摊位经营,贩卖廉价餐饮、小商品、旅游纪念品等。

(二)发展阶段:休闲体验农业逐渐形成规模

2002年后,由政府拨款,全面翻修紫云书院,改善紫云山交通状况,促使游客数量猛增。许多有头脑的村民在此契机的引导下开始发展农家乐经营。张家小居位于紫云书院的门口,是紫云山风景区内农家乐的先驱,以经营餐饮起家,逐步发展游客住宿。由于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紫云山乡村旅游的形式也更加新颖,开始形成具有独特吸引力的乡村休闲旅游模式:张家小居在六年内,扩建了自身规模,由单一农家院建成了一个小型的场院,住宿房间增至7间,设置网线,装修了独立卫生间,设置麻将室,免费提供茶水,新建了自己的特色菜园、野兔圈、野鸡圈,形成了独立完善的住宿、餐饮、娱乐综合体。

(三)成熟阶段:休闲体验农业自成一体

2008年,一位申姓村民在上沟大桥路段,开建了崇明槐花园。崇明槐花园中种植约二十亩槐花林及桃、李、梨、樱桃、杏等挂果期的果树,树下的田地用来种植各种野养的应季蔬菜,游客不仅可以采摘也可以就地烹饪或者带走。扩建兔圈、鸡圈、猪圈、羊圈,采用半放养的模式饲养动物,增加体验喂食,让养殖过程具有了观赏性。娱乐方面,不仅建立了棋牌室、电脑游戏室,还为游客提供出租自行车进行游山服务。

紫云山风景区形成了以张家小居和崇明槐花园为代表的农家乐旅游圈。随着这里的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这时开始,有游客专为品尝农家风味,感受农家恬淡生活而来到紫云山景区,乡村旅游的魅力也在这个时候开始在紫云山风景区真正的展开,并又好又快发展。

二、紫云山风景区内农民收入状况分析

(一)襄城县未开展乡村旅游地区农民收入情况

农民的收入情况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即家庭成员人均收入水平和农民收入的收入结构。为方便对紫云山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地区农民收入状况进行对比分析,须了解紫云山景区所在地襄城县未开展乡村旅游地区农民的收入情况。

表1 襄城县近年农民家庭收入情况(单位:元)

根据表1分析得出,襄城县农民整体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收入,且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连续多年都占总收入的70%以上。襄城县农民整体上收入水平不高,收入结构沿袭传统农民收入结构,有待优化提高。

(二)紫云山风景区开展乡村旅游农民和开展乡村旅游农家乐业主收入情况

根据走访紫云山风景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农户近几年的收入情况可以发现,发展乡村旅游地区的农民收入情况与襄城县农民的收入情况有很大差异。

表2 紫云山风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农民近年收入情况(单位:元/人)

表3 紫云山风景区农家乐业主农民收入情况(单位:元/人)

根据表2,3得出,2005年到2010年间紫云山风景区开展乡村旅游的农民的总体收入水平高于襄城县普通农民,从事乡村旅游农家乐业主的人平均年收入大幅度高于普通农民,其人年平均收入是普通农民的2.09倍。

(三)紫云山风景区开展乡村旅游的农民的收入结构优于襄城县普通农民收入结构

根据表1可以看出,襄城县地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就是家庭经营性收入,而表2可以看出,早在2005~2006年间,在紫云山风景区从事乡村旅游农民的收入结构中占据一半以上比例的就是工资性收入,而家庭经营性收入只占40%不到,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紫云山风景区开展乡村旅游后,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民收入结构开始异于襄城县农民总体收入结构,由以家庭经营性收入为主的收入结构转变为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家庭经营性收入仍占一定比例的收入结构模式,而且工资性收入比重在不断增长,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在小幅下降,这说明这样的收入结构已经步入正轨并且在不断自我巩固完善当中。

(四)形成了独特的以个体经营性收入为主的收入结构

紫云山风景区开展乡村旅游的农民中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群体——农家乐业主,他们名义上是农民,但实际上从事着个体经营活动。根据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紫云山风景区农家乐业主的人年平均收入高出在紫云山风景区内为农家乐业主提供粮食、蔬菜、家禽以及劳动力的农民,也大大高于在景区内从事其它旅游活动的农民,更高于普通的襄城县农民。农家乐业主的年人均收入是景区内农民年人均收入的1.61倍,是普通农民人均年收入的2.09倍。紫云山发展乡村旅游大幅度提高了农家乐业主的收入水平,给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了一条康庄大道。

同时,紫云山风景区农家乐业主的收入结构形成了以个体经营性收入为主,家庭经营性收入并举的模式。从表3整体数据来看,2008~2012年间紫云山风景区农家乐业主年人均收入结构中的个体经营收入比重逐年加大,而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连年缩水。总的来看,农家乐业主以个体经营性收入为主的农民收入结构已经形成并且在逐年稳固中。

三、紫云山风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对当地农民收入结构产生的具体影响

根据实地走访情况及对所得数据的计算研究可以看出,近年紫云山景区的农民收入水平及收入结构与未从事乡村旅游地区发生了重大变化,明晰收入结构的演化规律及趋势,并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改善收入结构,对农民增收有着重大意义。[1]

表4 襄城县农民收入结构一览表

(一)紫云山景区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历年紫云山景区农民及农家乐业主收入与襄县农民平均收入相比是普通农民收入的1.2倍以上。尤其随着乡村旅游在紫云山景区的蓬勃发展,这种差距在日益扩大。在良好的收入结构的促使下紫云山景区农民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攀升。与普通襄县农民相比紫云山风景区农民的人均收入总数值及人均收入的递增值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增大。

(二)紫云山景区落后的农业结构得到优化

在2002年以前紫云山景区的农民遵循传统的以家庭经营性收入为主的的收入结构。家庭经营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基础,应该予以巩固和加强。[1]然而,以前的紫云山景区农民固守成规的农业经营方式使家庭经营性收入在整个农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过大,使其他的农业产业无法发展,阻碍了当地农民收入的增加。乡村旅游的开展改善了家庭经营性收入在农民收入结构中的比重,促进紫云山景区农民的收入结构优化为家庭经营性收入在农民收入结构中比重适宜的模式。

(三)紫云山风景区农民收入结构趋向多元化发展

由表4可以清晰的比较出来,对于普通的襄城县农民来说,家庭经营性收入是收入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半的襄城县农民都是靠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养家禽获得家庭的主要收入,这样的收入结构无疑是单一的,使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最终会导致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使收入结构被迫改为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的模式。现代经济学家也在致力于研究推动农民收入结构多元化的方法。同时,从表4我们也可以看出在紫云山景区内因为乡村旅游发展,催生了大量工作岗位,许多农民开始在农闲时或者全职服务于乡村旅游的开展,供职于农家乐一线,或者从事旅游地安全维护、环境维护等等工作。这样促使景区农民的收入结构主动地由以家庭经营性收入为主向以工资性收入为主转化。这样良性的调整使农民的收入结构向多样化趋近,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也促使紫云山风景区农民收入结构向多元化发展并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四)开展乡村旅游促使新型农民收入结构的萌芽

基于紫云山景区农家乐业主个体经营性收入占收入结构较大比重的现状,它给农民带来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它大大提高了业主的收入水平,也挑战了传统经济模式的承受力,促使农民打破原有收入结构的束缚,向更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收入结构靠近。

从上述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紫云山景区发展乡村旅游促使当地农民的收入结构由原来的以家庭经营性收入为主转变为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对少数农家乐业主来说转变为以个体经营性收入为主的收入构成。从这个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启发,在拥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景区,交通便利具有独特吸引力的前提下,可以鼓励当地农民开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为景区带来额外吸引力,形成群聚效应,也可以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提供就业岗位,改善农民的收入结构,促使其向多元化良性发展。

四、紫云山风景区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收入提高及收入结构改善的措施

(一)促进紫云山风景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措施

1.扩大紫云山景区乡村旅游规模影响

首先,改变景区内乡村旅游业主安于现状的心态;其次,借助政府力量,合理利用新农村规划的便利条件,例如:新农村规划中便利的交通条件、农村自来水供应计划以及村落规划中的拆迁补助等;最后,开发更多的乡村旅游资源,例如:共享客源、分流客满压力等,形成乡村旅游产业集群效应,扩大吸引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客源。

2.走创新之路,引进新型乡村旅游模式

紫云山景区乡村旅游业要想一枝独秀,在竞争中屹立不倒,必须推陈出新,走创新之路。首先,农家乐和休闲采摘农业的理念简单易懂可模仿度高,要想特立独行就要有自己的文化核心。作为明代八大书院之一,曾经供皇帝读书的紫云书院来说,走文化旅游之路,抓住古书院的文化符号是可行的。比如农家乐可以推出古书院学子套餐,引导人们体验古代学子读书时用餐的心情。其次,紫云山景区四季分明,可以精细化管理四季旅游项目,增加新鲜感。春夏秋冬各有特色的紫云山景区可以对旅游四季市场进行细分,比如春食槐花、夏采野果、秋收野生药材、冬猎家养野味等。四季各有主打,每季都有独特内容,吸引顾客在不同时期光顾景区内的乡村旅游。

3.作好广告宣传工作

紫云山景区目前的知名度全靠口口相传的口碑效应,开拓新的广告形式进行宣传迫在眉睫。目前广告事业发展迅速,不乏价廉效果好的宣传方式。首先,路牌广告、车体广告、路标广告、明信片广告、网络广告等广告形式都比较适合于要求费用低、周期长、效果好的乡村旅游的宣传。除此之外,费用较大的政府宣传片也可以提前规划,按周期有计划地进行。知名度扩大后才能吸引客源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紫云山风景区农民提高收入水平及改善农民收入结构的具体措施

1.组织景区乡村旅游从业农民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紫云山风景区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民大多为小学、初中、高中学历,整体文化水平比较低。定期进行培训能够提高紫云山景区内从事乡村旅游农民的个人素质和服务技能,给游客提供更高质量的旅游体验,从而提高紫云山景区内乡村旅游的游客满意度,增加客流量,进而提高农民个人收入。

2.鼓励紫云山景区内年轻人进行乡村旅游方向的创业

第一,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政府支持农民转型,为农民提供政策支持,例如:农业补助等。第二,农家乐业主大多数出自一个大的村或者相邻村镇,关系密切、互相扶助、隔阂小,利于新的从业者加入。

总的来说,紫云山乡村旅游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更加成熟的乡村旅游对紫云山地区农民的影响也必将更加重大。随着紫云山景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民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也必将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注释:

①统计数字来源于2008年襄城县旅游局的旅游年鉴。

[1]周雪松,刘颖.中国农民收入结构演变及启示[N].中国农业通报,2012-02-08.

[2]崔星.生态旅游区规划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Impact of Rural Tourism on Local Peasants'Income Structure-Ziyunshan Scenic Zone as A Case

ZHANG Meng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Luoyang,Henan 471022,China)

It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overall income standard of the peasants by conducting rural tourism.Meanwhile,it also breaks the main traditional income structure of household production structure in the scenic zone.In this article,taking the change of peasants'income structure of Ziyunshan scenic zone as an example,explores the beneficial advantages of increasing peasants'income,optimizing the income structure,diversifying the income structure and spurring the new-type peasants'income structure brought by rural tourism.

rural tourism;income structure of peasants;impact

F061.5

A

1008—7974(2014)04—0042—04

2014-03-27

张萌(1979-)女,河南洛阳人,副教授,旅游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旅游区域经济。

2013年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B240

(责任编辑:吕增艳)

猜你喜欢
风景区农民收入农家乐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农家乐里去休闲
赤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杜鹃花红农家乐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挖掘与诠释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