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礼貌的种子慢慢成长

2014-05-14 03:07钱爱华
为了孩子(3~7岁) 2014年5期
关键词:界线礼貌陌生

钱爱华

“妈妈老师”教育沙龙

她们既是幼儿园老师,同时又都是妈妈。因为对教育的关注和责任,对个人成长的需求和渴望,她们每周三相约,一起共读书籍、一起研讨有关教育的种种问题,这次她们讨论的是“打不打招呼”背后的礼貌问题……

钱老师家所在小区的门口有个小超市,进进出出话,如果从超市里穿过会省很多路,一次、两次倒还好说,每天都走就有些不好意思。店主倒也没有显出一丝不快,下雨天还贴心地在过道里铺满地垫以防路滑。于是,她每次进店前都会提醒自己的儿子和店里的工作人员打招呼,但孩子总是低着头快快地穿过,从来没有大方地打过招呼!

很多家长都有像钱老师一样的困惑:要让孩子大大方方地跟人打招呼怎么这么难?孩子是真的没礼貌吗?作为父母该怎么办呢?

钱老师觉得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这周三,她就给沙龙里的妈妈老师们讲了这个故事……

打招呼要分熟人生人吗?

孙老师:我对儿子的要求是,遇到熟悉的人一定要打招呼的,陌生的人就不作要求了。

黄老师:我不这样认为。陌生的人经过你介绍了不就熟悉了吗?不交流怎么可能成为熟人呢?

高老师:孙老师,假如对面来的是你的熟人,他让他的孩子跟你打招呼了,你会不会让儿子和对方打招呼呢?

孙老师:那我可能也会让儿子叫一下吧!

高老师:你给儿子的界线是模糊不清的,会把他搞糊涂!

孙老师:可我儿子知道啊,遇到熟人他就叫,遇到陌生人,就算了。我接受他这样啊!

高老师:这不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孩子往往是直线思维,他们的标准只有一个,他不会分人,为什么你叫了、我却不叫呢?为什么有时候要叫、有时候却不用叫呢?要让孩子界线分明,不要忽左忽右、有别而待!

给孩子明确的界线,让他有明确的行为标准可依!

大家都很认同高老师说的界线问题,如果能找到那么一个明确、简单的标准让孩子来判断、遵守固然是很好的,但是,对于和谁需要打招呼的界线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确定的!遇见熟悉的人要打招呼、这是没得商量的!但是对于陌生人呢?我们显然不可能和遇见的每一个陌生人都打招呼,那么,对于和陌生人打招呼我们给孩子的界线又是什么呢?什么样的陌生人需要打招呼?什么情况下需要打招呼?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为何要打招呼?

高老师:我们自己内心里首先要认定,有礼貌地和别人打招呼是个很好的事情,这样的教育是必须的!

陈老师:我小时候很少和人打招呼,直到有一次,我一个人去新学校学习,必须自己问路、去摸索很多事,只能硬着头皮做了,之后我就好像找到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并不难!

钱老师:看到儿子的同学第一次见到我就很有礼貌地打招呼,我也特别希望儿子能成为这样的孩子。

曹老师:看到懂礼貌的孩子,大人们会说,这个孩子很乖、嘴巴很甜,大人的表扬对孩子来说就是正强化,会进一步巩固他的好习惯!

高老师:我还会把自己的感觉告诉儿子:你的礼貌招呼会给别人带来快乐、带来幸福,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愉快的心情!与人打招呼这件事在他的心里一定因为我的解释而变得柔软、美好起来。

打招呼不是简单的礼貌问题,它是人与人沟通的起点!

很多家长对打招呼这件事情的认识是这样的:如果孩子能主动和人打招呼,当然很开心,如果孩子不那么情愿与人打招呼,也不会那么较真,会认为等孩子大一点就好了,或者会觉得因为孩子和对方不够熟悉才这样的。实际上,我们有和别人沟通的需要,就有打招呼的必要!打招呼不是简单的礼貌问题,它是人与人沟通的起点!

教育了,就有效?

钱老师:身边的人对孩子的影响会很大,作为家长的你有没有和人家打招呼呢?要让孩子有礼貌,我们做家长的应该言传还要身教啊!

高老师:我是很注重身教的!原本我也是个特别不爱说话的人,但自从有了孩子,为了给孩子作好表率,自己就改变了很多,就算是不太熟悉的人,也会热情地打招呼,可是我儿子却像个顽石一样,不受我的影响,每次都要我提醒他打招呼,有的时候提醒了还不肯叫!

言传身教,一定是家长内心真正认可并且施行的本真行为!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行为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但为什么言传身教的教育没有换来令人理想的效果呢?是家长和别人的招呼还不够热情和礼貌吗?对孩子的教育还不够透彻吗?不妨让我们扪心自问:我是为了什么和别人打招呼的?我和别人打招呼发自我的本心吗?如果和别人打招呼更多的是为了做给孩子看,聪明的孩子能感受到家长内心局促或者害羞的本性,如何能要求孩子大大方方的?有效的教育行为,一定是从我们的内心里流淌出来的最最本真的行为!要想改变孩子,最最要紧的还是改变自己!深入自己的内心,剖析自己的心理,或许会找到突破!

孩子为何不打招呼?

曹老师:我觉得这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在国外,人们见了面就自然地打招呼,是很自然轻松的事,孩子从小受这样的熏陶,和人打招呼也就自然了。但我们崇尚尊敬师长,大人的地位高于孩子,大人可以不招呼孩子,但孩子必须先和大人打招呼,大人无时不在教育孩子、要孩子打招呼,孩子跟人打招呼在这种状态下就很被动。

高老师:是的,这个被动心理是关键,而孩子的逆反心理又严重,你越是要他做的事,他是越不愿意做的!

钱老师:这让我想起儿子对这个问题的观点:他说最不喜欢的就是我当着别人的面提醒他打招呼!有一种被强迫的感觉,非常糟糕!他说:“其实只要你告诉我他是谁就行了,因为不熟悉的人我不确定怎么称呼!即使不叫的话你事后再教育我呗!”小家伙说得在情在理!

如果我们大人考虑得更多的是自己的面子,孩子就是被动的,不被信任和尊重的!

其实,在那样的场合,我们真的要把自己的教育意识压一压,充分信任孩子的沟通能力,给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或许,我们只要平等地把对方介绍给孩子就可以了!

在班上,也常会遇到不主动招呼老师的孩子,这时候,往往家长越催促、越着急孩子越是不叫的!但是如果我们弯下腰去、自然地迎过去说声“**小朋友好!”反而会让他愉快地回应你,轻松地化解这场尴尬的“打招呼风波”!

可是看看我们身边的人们,见了孩子,只会居高临下地逗他:“叫我啊!”甚至佯装威胁:“你不叫就……”面对此情此情,孩子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他们的尊严和人格被置于何处?他们还会愉快地招呼对方吗?试想,如果我们大人们也能放下身段,如尊老一样地爱幼,平等地和孩子打招呼,孩子必然也会反馈给我们微笑和礼貌!

家长如果试着居于孩子的位置,了解了这一切,就会理解孩子,不会因为自己没有面子而焦躁!

结语:明晰标准,静候成长

高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脚踏实地”,我们给到孩子的要求和界限必须是明确的,我们要明确表达我们的态度,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孩子如果做不到,也不要去强迫孩子。要相信孩子的心里有明晰的标准、有努力的方向,一旦有一天他突破了自己,进步就可能是一日千里的。

讨论会后的一天,是一个下雨天的早上,钱老师和儿子再次走进小超市,店主坐在收银台后摆弄着电脑,并没有抬头,也许她已经习惯了上下班的时候人们的进进出出,也已经习惯了大家互不招呼。

钱老师热情地对她说了声:“早啊!”

“哦,早!”店主猛然抬起头来,有些意外地回应着钱老师。

钱老师带着儿子开门出去的时候,后面又走来过来一个“借路”的陌生邻居,钱老师停下来,为她留了门,还主动和她打招呼:“你好!”

“你好!”陌生的邻居开心地回应着,脸上充满感激!

钱老师的儿子也有些羞涩地和陌生邻居打招呼:“阿姨好”!

也许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在微小的细节之处,在孩子的心中,植入礼貌的种子,慢慢地滋养它、浇灌它,静静地等待花开之日!

猜你喜欢
界线礼貌陌生
The Beasts Within
人最怕:深交后的陌生
熟悉的陌生词(四)
熟悉的陌生词(三)
有界线性算子的Drazin逆的逆序律
熟悉又陌生的“”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的意见
小猴买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