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其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事关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没有民营经济的“调结构、转方式”,实体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如何有效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其自身的华丽转身,是社会各界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问题。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思考。
一、注重政府推动引导扶持
(一)推进传统产业创新。传统产业是产业创新的基础,产业创新是传统产业发展的灵魂。推进实施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发展计划,在发展区域优势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着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贸易、新兴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集群,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以电子信息为主体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引导改造原有传统商业模式,加大在目标客户细分、业务流程、市场营销和盈利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力度。同时,大胆解放思想,推动民企与国企互动合作,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二)做优特色产业品牌。区域特色产业是一个地区的名片,以技术创新破题,紧盯市场动向,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品牌。要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扶持做好商业地产、文化餐饮、汽摩制造等产业,逐步形成由标准、设计、加工到销售既有专业化分工又有紧密协作的产业链,以赢得更加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如:有的地方通过推进新一代节能环保材料、低碳减排标准、智能端和太阳能技术,积极发展新型建筑房地产业,大力扶持全国知名建筑房产龙头企业;大力支持品牌餐饮龙头企业发展,进一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文化、符合食品卫生的餐饮管理标准、与国际餐饮经营理念和管理标准接轨的餐饮品牌等,值得借鉴。
(三)强化优惠政策支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出很多推动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红利,要结合区域产业实际,切实用足用好。及时完善各种扶持民企发展的政策文件,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全面清理修订有关民间投资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制定清晰透明、公平公正、操作性强的市场准入规则,为民间投资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方便。建立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政策保障、落实和执行反馈机制,凡是对民营企业吃拿卡要和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行为,鼓励举报,查实一个惩处一个,绝不手软,为企业保驾护航。
(四)帮助解决发展难题。落实中央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村镇银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建立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考核制度,进一步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推出多元化产品以满足民营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减税或免税力度,确保民营经济生机活力并带动就业创业,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清理并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五险一金”企业分摊比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展订单式培训,提升员工人力资本。探索建立稳定职工队伍、劳资互信的体制机制,使新的“人才红利”替代旧的“人口红利”。
二、引导民企自觉转型升级
(一)增进企业发展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以深入开展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杜绝“小富即安、大富不安”思想,使之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引导民营企业尊重市场法则,按市场规则、程序和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为赢得广阔市场打下坚实规则基础。引导民营企业合法致富、富而思源、富而爱党、富而思进,把履行社会责任和担当融入到企业发展中来,加快建设乐于奉献、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把回馈社会、造福群众作为企业的责任义务。
(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是民营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前提基础。要升华家族式管理,积极吸收职业管理长处,努力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人才,推进专家团队型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把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到民营企业管理之中,重点优化业务流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条件的企业要加快公司制改造步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向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方向发展;突出以质量、品牌、营销等为重点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
(三)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动力。民营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要瞄准国际创新趋势和特点进行自主创新,努力使企业自主创新站在国际技术发展的前沿,将优势资源整合聚集到战略目标上,力求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要切实加大研发投入,一般来说,国际知名制造业企业会投入营业收入的5%甚至10%-15%作为研发费用。民企要结合自身实际,争取每年在研发上投入达到固定比例,切实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四)鼓励企业抱团发展。突出推动以资本联系为纽带的资本合作,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扬长避短、风险共担机制,互通市场、资金、人力等信息,提升整体竞争实力,形成独特的合作发展关系,在优势项目上站稳脚,从而实现多赢。特别是防止因产品同质化,导致恶性竞争事件的发生。同时,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和自身发展需要,抢抓外向型经济发展机遇,积极“走出去”发展。
三、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氛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充分肯定了非公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要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要优化舆论环境。深入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尤其是在发展地方经济、富裕百姓、解决就业、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社会效率中的重要作用,宣传民营企业的先进人物和先进典型,增强社会的认同感和企业家自身的荣誉感,形成尊重民营企业家、支持民营企业家、善待民营企业家的社会氛围。
(二)要优化法治环境。进一步健全法制环境,大力开展维权服务。加强与公安、司法、工商、税务等部门联系沟通,协商解决一些带有普遍性和敏感性问题,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财产不受侵犯,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合法经营不受干扰。
(三)要优化政务环境。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转变作风,充分听取民营企业的意见建议,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从审批、服务、监管等方面大刀阔斧精简办事程序。以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为宗旨,坚决杜绝吃拿卡要,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切实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创造性。
总之,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在全社会形成既要抓好支撑国计民生的国有经济,更要放手发展铺天盖地民营经济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激情,创造更多财富,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