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登场的美国巨型飞艇择日再来

2014-05-12 20:00陈培琦
现代兵器 2014年3期
关键词:飞艇气囊飞行器

陈培琦

在20世纪初的岁月里,大型乃至巨型飞艇曾经是天空中最为壮观的飞行器,其风采远远超过当时还是初出茅庐的飞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给伦敦带来可怕空袭、将德国军队和物资空运到非洲的“齐柏林”飞艇,开启了战略轰炸和远程空运的先河。而美国“阿克隆”号、“梅肯”号,纳粹德国“兴登堡”号飞艇,都是那个时代的空中巨擘,是天上的“泰坦尼克”号。然而,随着战斗机将“齐柏林”飞艇打成火球,“阿克隆”号、“梅肯”号和“兴登堡”号先后在空难中折戟沉沙,大型飞艇的发展就此中止。虽然有冯·卡门等许多科学家无数次指出大型飞艇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此后飞艇从未完全退出航空界,但飞机已经统治了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天空,前者别无选择地沦为空中少见的异类。但事物的发展总是不断变化的,21世纪前十年过去之后,巨型飞艇再次出现在空中,仿佛一个巨人在说“睡了好久,我醒了……”

LEMV高空监视飞艇

自2009年奥巴马政府宣布“将反恐战争的重点重新转移到阿富汗”后,为了尽快实现“2014年实现阿富汗局势平稳,北约联军撤出”的承诺,以美国为首的驻阿富汗多国部队对盘踞在阿南部和巴北部地区的塔利班和“基地”武装发动了无数次特种突袭行动。这种以精锐小股部队实施的作战行动取得了包括消灭“基地”精神领袖本·拉登在内的一些成果。但是,这样的小部队在地形和敌情条件复杂的地区活动亦十分危险,就在成功猎杀拉登之后两个月内,“海豹”突击队先后有2架直升机被塔利班武装击落,造成数十名队员阵亡。号称最适合山地作战的“海豹”6队此后几乎没有了在阿富汗活动的纪录。

敌后特种作战的艰难是军事常识,美国军方也在尽可能地为他们的“超级战士”们提供更好的战场条件,空中情报和通讯保障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除了卫星,驻阿美军的主要空中侦察和通讯中继平台是MC-12航空遥感/通讯飞机。该机由小型双发客机改造而成,留空时间比较短,升限也比较低,监控范围和滞空时间都不能满足美国军方的需求。因为在阿富汗无需考虑遭遇肩扛式导弹以上级别防空武器攻击的可能,所以美军高层就很容易地想到了飞艇这种看似慢悠悠、但滞空时间十分了得的空中平台。

2003年,美国陆军开始招标研制一种既可以有人、又可以无人驾驶的高空长航时飞艇平台,要求是对大面积区域保持连续监测,将相关视频、雷达和信号情报数据传送到地面旅一级战斗部队。军方也表示对飞艇运送大量货物有较大兴趣,所以要求这种飞艇在携带传感器和长航时油箱载荷的同时,还能运送20吨货物。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最终在2009年赢得竞标,为美国陆军制造这种被称为“长航时多情报飞行器”(LEMV)的巨型高空监视飞艇。此时,该项目已经完全是针对在阿富汗的行动打造,也被称为“白云”项目。事实上,美国和其他国家军方早已注意到了飞艇作为空中预警和遥感平台的最大优点,即留空时间远长于飞机。不过,此前美国和其他国家试验和部署的空中预警飞艇或遥感飞艇都是无动力系留浮空器,说白了就是“长得像飞艇但系在地上的气球”。而LEMV有动力,能自主飞行,是真正的当代巨型飞艇。

2011年,诺·格公司研制的首艘LEMV原型飞艇下线。据报道称,“长约100米,像一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的HAV304号进行了首飞。与传统意义上的“比空气轻”的飞艇不同,LEMV实际上是一种“比空气重”的飞行器,它之所以能在空中停留和飞行,并不完全是因为巨型气囊中气体产生的浮力,而是60%依靠气囊中氦气产生的浮力,40%依靠柴油发动机的动力实现起飞与滞空,所以也被称为“混合动力飞行器”。按照诺·格公司公布的数据,LEMV飞艇的起飞距离不超过300米,以便在简易机场上起降。LEMV装有4台蒂勒尔特公司制造的圣特尔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每台驱动1部涵道式螺旋桨推进器,4台推进器总功率16千瓦,最大飞行速度150千米/时。滞空飞行时,只需要启动1台发动机即可,速度则放缓至55千米/时。降落时,飞艇将自主下降到系泊系统上,用绞车实施回收。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飞艇的气囊不会漏气,也就无需补充氦气。

在有人驾驶的情况下,HAV304飞艇可携带1600千克载荷,在6000米高空停留21天。但诺·格公司表示在无人驾驶模式下,其载重能力完全可以翻番,甚至可以执行远程空运任务,携带油囊和集装箱。2012年初,五角大楼宣布即将在阿富汗试验部署LEMV飞艇。但就在2013年2月,美国陆军宣布无限期搁置LEMV计划,这种“竞标时轰轰烈烈、项目取消时花落无声,然后再会闹出一些反复”的现象,自2001年“反恐战争”开始后就发生了不知多少次。于是,“白云”项目也没有了下文。

“雷鸟”Ⅱ号巨型运输飞艇

如果说巨型侦察飞艇还不能“引领新世纪飞艇的新潮流”,那么巨型运输飞艇或许能。2012年底,一艘外形极其奇异而壮观的巨型飞艇出现在加利福尼亚州空旷平原上一处原为美国海军陆战队飞艇库的巨大厂房里。它通体为耀眼的银色,在气囊上写有英文字母“DRAGON DREAM”,意为“龙之梦”,虽然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某个冰激凌的品牌……而当它于2013年年初实现首次升空时,已经有了新的官方名字:“雷鸟”Ⅱ号。

“雷鸟”Ⅱ号或者说“龙之梦”是美国环球飞行器公司总裁兼首席设计师帕斯基尔纳克及其团队研制的运输飞艇原型。按照帕斯基尔纳克的说法,他从小就梦想着让“兴登堡”号那样的巨型飞艇重新成为空中最壮观的人造景象,而全新的“巨型直升飞艇”的设计,使这种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

“雷鸟”Ⅱ号全长77米,有效载荷超过30吨,气囊由软质铝基复合材料制造,因此通体闪烁着耀眼的金属光泽。据称这种复合材料十分牢固,“即使步枪子弹也无法击穿它”。值得一提的是,“雷鸟”Ⅱ号的气囊并不是传统飞艇的雪茄型或水滴型,而是像某种大面包那样长而扁平,加上四个用来升降高度的控制面、银色的外表和后面会提到的特殊起降方式,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某些“UFO目击事件”……“雷鸟”Ⅱ号是世界上首艘实践“直升飞艇”这种设计理念的飞艇:作为一艘硬式飞艇,它的气囊内还有数个较小气囊用于储存悬浮所需的氦气,其余部分则用来充入和放出空气。采用类似潜艇的原理,当气囊内的空气排出时,飞艇就上升,吸入空气时,飞艇就下降,而吸入和排出空气的设备就安装在飞艇底部的4个“脚”状起落架上,与安装在气囊上的控制面相结合,实现看上去很是科幻的垂直起降。另外,“雷鸟”Ⅱ号的驾驶舱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只需2名飞行员,大多数情况下一人即可驾驶,且驾驶舱内的开阔视野也是大多数大型飞机无法企及的。“雷鸟”Ⅱ号的动力来自2台活塞发动机,最大航速为185千米/时,大约是目前主流民航客机的五分之一,但其耗油量只有C-130运输机的三分之一,航程则是安-124巨型运输机的4倍以上。

按照环球飞行器公司的说法,巨型直升飞艇项目进展顺利,目前正在接受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飞行试验,2015年将向用户交付第一艘全长137米、运载能力(含人员和货物)超过66吨的巨型运输飞艇,未来还将制造运载能力超过250吨的巨型飞艇。虽然帕斯基尔纳克一再表示巨型飞艇可以作为空中邮轮为人们提供旅行和观光的种种好处,但是制造“雷鸟”Ⅱ号的3500万美元资金却是由五角大楼和航空航天总署支付的。于是,该项目的军用价值也就不言自明了。随着俄罗斯国力的回升和美俄间一些矛盾的激化,俄罗斯可能会终止向美国提供安-124巨型运输机的租赁服务,而巨型运输飞艇或许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替代选择。加上“直升飞艇”概念标榜的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能力,可以将人员、装备和物资运输到普通飞行器无法起降的地区,这对于在类似反恐战争的军事行动中建立前进基地和执行诸如灾难救助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之类的任务来说,都有不少好处。

自上世纪50年代以后,已经有几代人未曾领略过巨型飞艇的丰采了。然而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自从2001年第二次阿富汗战争爆发以后,诸如装甲汽车、螺旋桨攻击机、超轻型迫击炮(掷弹筒)和速射迫击炮、单兵飞行装具等早已消失在两次世界大战硝烟和冷战铁幕下的武器,纷纷以各种方式改头换面重新登场。有的已然是大国军队不可或缺的制式装备,有的以“特战武器”的名义跃跃欲试,因为战争的形态已经变了,打什么样的仗,就要造什么样的武器。

如果再说得远一些,随着如今能源成本的不断升高,美国及西方世界经济持续不景气,节约能源的新概念大型飞行器显然是吸引世界眼球、显示美国先进科学技术的有效工具。而美国又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丰富氦气资源的工业国,加上之前的技术储备和民众心目中的认同感,都使其成为世界上最适合发展飞艇的国家。新一代的大型和巨型飞艇会不会重新翱翔在美洲和世界的天空上,我们期待时间的答案。

(编辑/一翔)endprint

猜你喜欢
飞艇气囊飞行器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我国成功研制世界目前最大火箭分离气囊
飞去上班
基于STM32的四轴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STM32的四轴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
畅游飞艇大道
空中浮鱼——世界上最大的飞艇即将问世
迷你救生充气囊
神秘的飞行器
揭秘汽车安全气囊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