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存金石气 笔透千古史

2014-05-12 02:47丁吉林
北极光 2014年2期
关键词:书体书法艺术书法

丁吉林

曾经的世界文明古国,基本消亡殆尽,唯有中华民族根深叶茂,生生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的自豪,也是世界民族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座丰碑。如果说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这棵大树的根,那么,中国文字就是维系中华龙脉的魂。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字的传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创造作用。

中国的书法艺术,植根于中国的汉字和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我国书法艺术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千百年来不断创造、演变、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自秦代以来, 我国书法逐渐形成了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包括碑帖等书法艺术的门类。

书法特有的艺术形式,博得无数人为之陶醉,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历代有不少文人墨客,潜心研究,终身为之探索。

朱宏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优秀的代表。

在中国北方地区,朱宏先生可以说是一位领军级的书法艺术大师。楷、行、草、隶、篆、魏六体兼备,各领风雅,书香沁人,艺色夺目。

朱宏先生虽人处北塞边陲,然足迹遍布神州之南北东西。“北碑南帖” 是传统书法学上的习惯说法,朱宏先生当然也南受帖学之侵淫,北益碑林之熏陶,然而他却能跳出巢穴,将“帖”与“碑”来了个“中和”,既取“帖”中之朴茂与凝重,又得“碑”中之奇掘与骨力。多年来,朱宏先生潜心于篆隶行草的研习、细细体味士人书写时的笔情墨趣,无论是传统的经典作品,还是当代大家名作,他都取其精华“转益多师为吾师”。朱宏博览群书, 兼收并蓄,学养厚重,深谙“一通百通”和“艺不压身”。

七十年代初,他先后任塔河文化馆、县文化局长、地区群众艺术馆馆长,并广泛接触书画以外的艺术:弹钢琴、吹长笛、拉提琴、工曲谱、喜茶艺,从中去感悟书法艺术的无穷堂奥。在注重综合修养的同时,他还重视书学理论的研究,结合自己的书艺探索,将所思、所感、所悟诉诸笔端,撰写了系列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论文和专著,将书法艺术从感性实践升华为理论认识,这在当今书坛重技能训练、轻理论探索的偏颇中更难能可贵。古人云:“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的确,长期的挥毫临池与早年打下的扎实基础,使朱宏先生书作呈现出既具深厚的传统功力又不乏时尚唯美的现代气息,无论真、草,还是篆、隶,每种书体在他腕下均为上乘。其篆书古朴浑厚、凝练庄重;隶书气息恢弘、洒脱灵动; 楷书则气息高古、静穆疏朗。在他众多书体精品中,我最为欣赏的还是他的行草书。其行书风格多样,骨格清奇。既飘逸空灵,又清美俊秀;既有劲爽奇崛,也有时尚夸张但仍不失传统遗韵一路的书作。其草书则通过一气呵成的气势与摇曳多姿的线条变化,纸面上的黑白布局表现出一种节奏美与韵律感,从而让人感受到一种酣畅淋漓的艺术张力! 朱宏先生前些年的篆书“先秦毛公鼎铭集联”,用笔流畅婉转,圆润敦厚,又不失劲健豪迈之气;纸面结体错落有致,取舍得当,体现了朱宏先生的文字书写功力,可谓“书存金石气”。这种在笔端纸砚间传承、融会、贯通远古精神气息的书法往往使人赞叹不已。篆书不同于其他书体,基本准则是书写沉稳有力,神气合一。篆书体和隶书体,以及篆隶结合的“缪篆”无不体现了皇权贵族的精神表征。更使人赞叹的是朱宏先生“师古不泥”,经过多年的潜心专研将篆隶魏碑、汉简融为一体的现代书法,在国内开创先河。可谓“日积月累,终有所悟;厚积薄发, 修养日深”,难怪北京故宫博物院著名书画鉴定大师、装裱大师李春生先生看了朱宏先生的书法赞不绝口:“观朱宏书法令人惊叹,笔法诡妍多变, 委婉如歌之,旋律萧萧然似风竹之声,各种书体之变通。功力之深,当今书坛少见,堪为大家,很具收藏价值。”

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的《朱宏草书百首》是朱宏先生近年来创作的作品,在中国书法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部作品的出版,是朱宏先生继承传统的深厚功力和时代创新相结合的结晶,在当前书法界书风混乱的情况下,他的草书开一代新风,朴实无华、草而不乱、媚而不俗,既有二王的流美,又有怀素智永的狂放豁达,浸着孙过庭、黄庭坚的精妙章法,更有音乐般的旋律美。似涓涓溪流,清澈透明,又如大河奔流一泻千里,显现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前赤壁赋》则是一幅堪为朱宏先生草书代表性的作品。此作长6 米,宽2 米,45 行,每行在12 字左右。重布局、巧错落、大气磅礴、挥洒自如,在结字和用笔上收放娴熟,变化多端,兼之用墨枯湿得法,字幅之中,又有若干处“眼睛”( 最先映入眼神的字) 暗藏,故而从整体上欣赏,作品灵气飞动。连惯绵绵,书凤与苏子之文珠连璧合;从细微处观察,则无一处用笔用墨不传神,正是大小合一,内外兼容,如此佳作,非收春圣手。谁可为之?

小楷,是最能反映一个书法家笔下功力的基础性书体,尤其是蝇头小楷,最须心存定力,看上去每一笔都是有起有收,无论用笔还是结字均要遵循严谨的法度,但高层次的小楷,同样应达到内在的意境与外在的笔画表现融为一体,正所谓“笔断而意连”; 不然,看上去是工整、漂亮,而细加推敲,便显得呆板生涩,了无活力。朱宏的长卷《录历代名人文》凡24 篇, 宽2 尺,长5 米,洋洋20000 余字, 无一字不是蝇头小楷,且笔画呼应, 字字如珠,字体中可见其历久研习晋唐楷书的烙印,其中以二王和欧书的风格尤为突出。一般说来,作小楷, 一二百字或三五百字尚可一气呵成; 再长,就难以做到前后一致,首尾贯通,而一旦停笔之后再次续书,则往往因心境、感觉、笔端生熟程度以及墨色浓淡的变化而导致作品同上一次异样,朱宏此作前后共用了半月时间,却令人分辨不出文之中断、连续之处。

“书者意也”。卫夫人在《笔阵图》中提出“意前笔后者胜”充分阐明了书法创作心中要有成熟的设想,去追求精神横溢的艺术形象。朱宏先生的作品如此超凡脱俗、飘逸灵修、触及心灵,无不与朱宏先生的艺术研究和功底有关。

文如其人,书见其志,欣赏朱宏先生的书作,无论是中堂条幅,还是横披、斗方;无论是扇面小品、蝇头小楷、手扎、尺牍,还是擘窠巨幛,观其书给人一种雅士摇扇、佳人揽镜、清风拂面、赏心悦目之感。朱宏笔下书法的一笔一画或工或写组成的汉字元素得到充分的舒展和发挥。

朱宏先生的书法造诣源于对中国汉字独特的研究和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了解。朱宏先生认为,汉字的结构规律限制了汉字的每一笔、每一部分的大体空间位置,由此决定汉字的互不混乱。创作者必然在一定的空闻和一定的形态下,进行大胆的设想、构思、探索、创造。依照结构规律,可以对某一部首或部位、某一笔划采取适度的夸张手段,以强调其特征,达到和诸统一的目的。如黄山谷的字左右取势,若长年荡浆;吴昌硕的字左低右高,似登梯而上;郑板桥的字顾盼有情,有如音乐旋律的起伏,给人以淋漓畅快之感,而不失结体方正之规。

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朱宏也是很有真知灼见。他认为书法是表现性艺术,书法的表现胜于再现,书法不仅可以表现形象的美,也可以表现抽象的美;不仅可以表现客观世界,而且更重视表现主观世界。书法的特点是以不同的线条,利用不同的书体来暗示,象征宇宙万物的千变万化和人们复杂的心里结构及内在情思,直线刚劲挺拔,曲线柔和妩媚,粗线厚重饱满,细线洒脱爽利。书法家正是运用这些线的流动变化,表现出丰富的心里节奏和内在情感。所以,书法艺术的点线,是书法艺术的灵魂,也蕴育着深刻的内涵和哲理。人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同时达到欣赏、陶冶和启迪。

书法艺术也和其他艺术一样,除了受社会生活发展、经济的制约和其它意识形态的影响之外,还有它的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这就是要批判地继承书法艺术,并不断地加以革新和再创作。在书法艺术发展的长河中, 无不体现其必然的历史继承性,任何书法大师都不是白手起家、凭空臆造的,必须继承前人的遗产,一字一划地学习,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风格。

传统并不意味着都是精华,我们绝不可用“拿来主义”来对待传统, 而应“去之糟粕,取其精华”。自古以来的中国书法,从甲骨文到近代书法,都属传统范畴,不仅书体齐全, 理论高深,而且是美丑互异,雅俗并见,百家书学,各备一说,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书法家不是从传统的楷模中走出来的。

“艺术的路是一条艰难的路,它需要非凡的勇气和真诚。走在这条路上,就不要问这条路有多长,有多远。”这是朱宏先生的艺术观。我把这两句话用作本文收尾,也用来勉励普天之下所有走在书法艺术道路上的人。

本栏编辑 孙晓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书体书法艺术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清代碑学的最高成就:两个人,四种书体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所谓书法艺术
书法欣赏
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