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玲
摘 要:从教学观念、教材内容、学习方式以及教师心态等方面浅谈了对新课程中教学的开放性的理解。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开放性
老子曾在其经典著作中为中国哲学提出了一个“道”的概念,这个“道”即规律,顺道者昌,逆道者亡,也就是说一定要按照规律办事。孩子有孩子的心理规律,教学有教学的规律,一切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原则都应该遵循。因为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新课程中应该遵循的教学原则有一条开放性原则,在这里我只想谈一下对它的理解、实践和反思。
新课程所追求的教学的开放性主要包括:教学观念的开放、教材内容的开放、学习方式以及教师心态的开放几个方面。
一、教学观念的开放
思想观念犹如航标灯,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所以在观念上教师必须有开放意识,跳出原有旧的观念的桎梏,不再把知识传授当作教学的目的,不再将课本当作金科玉律,而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形成积极的情感。例如,在教《百分数》一课时,便不应再像以前那样只注重百分数的读法、写法和意义等知识性的目标,因为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并不十分困难,而应该让学生主动搜集材料,让学生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与百分数零距离接触,充分感知百分数,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争论,发掘材料中具备情感价值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二、学习方式的开放
陈独秀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教育的一个弊端,即“严重灌输”。我们原本的学习方式是建立在人的客体性、被动性、依赖性、封闭性基础上的,而现代的学习方式则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和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其具体特征表现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在这方面我们是有必要借鉴美国的经验的,因为他们以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为指导,重过程与能力的培养,注重孩子参与意识,自由选择机会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变学生的接受为发现,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使学习不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便使用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做了这样的设计:首先让学生猜谜语:“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剩下一张皮。”引出课题,也引出教学内容;接着,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本;之后请学生自己说一说年、月、日中有哪些知识,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的,可以让学生讨论,鼓励他们查资料,教师指导。总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材内容的开放
教材内容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学。教材内容应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向校内外课程资源拓展延伸。过去,我们的教材内容严重忽视了学生生活,尤其是学生的精神生活,所以我们必须重建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而这就需要处理好理性生活、审美生活与道德生活的关系。学生生活的基本形式是认知、体验和感悟。体验与感悟是时刻伴随认知的两种生活形式,所以教材内容应该强调学生的经验,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
四、教师心态的开放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转变,而且教师角色与行为也要相应转变,这就需要教师以一种开放的心态看待和实施新课程。教师必须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做到真正地关注学生和接受学生,建立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教师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记得有这样一个案例:一直为学不好数学而苦恼的一位女学生问老师什么叫自然数,老师写了一些数,让她从中把自然数找出来,直到她能全部找对。这女孩既高兴又惊异地问:“老师,难道不用背自然数的定义吗?”老师肯定地回答:“不用。”接着,学生要求老师给她补习分数加减法,直到学会才罢休。后来,这女孩判若两人,仿佛治好了心病似的,对数学的恐惧感消失了。只要我们蹲下来看学生,爱学生,真正地为学生着想,他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上述的几个方面只是新课程开放性的几点体现,它们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必须全方位、主体地构建这个新课程的开放系统。
为了构建这个开放性的系统,我想新课程的设计应做到这样几点:
1.课程目标设计应着眼于建构学生的可能生活。
2.课程内容的设计应超越“科学世界”,关注生活世界。
3.课程学习活动方式的设计应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开发课题,创造课题,重建学生开放性的生活吧!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威海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