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要从有效性课堂教学的角度梳理文言传记的教学方法。本着“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着力打造“教学内容少而精,师生精力集中度高,教学活动从容有序,教学立意高,教学挖掘深”的文言传记有效性课堂教学。
关键词:文言传记;有效性;教学探究
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学史上,古代散文是最为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文言传记又是古代散文中的一颗明珠。文言传记以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展示人物活动,再现丰富复杂的历史画面,弘扬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单单一部《史记》就创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市井细民,诸子百家、三教九流,无所不有,所涉人物四千多个,重要人物数百名。
文言传记常常通过具体历史事件和细节描写,采取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的写法,使人物形象鲜明地凸显出来。在结构上,这些人物传记也极具匠心,有的是一条主线,贯穿许多事件,形成单线发展、峰峦起伏之态;有的则是用并列结构和网式结构。在语言上,这些人物传记也形象精确,文气流畅疏朗、曲折自如。
文言传记因以上的特点得到了教材选编者和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必修和选修模块中共选入了9篇人物传记,在高考中,文言传记也是占据大半河山,足见传记之重。近日,笔者在四川省高中语文教学名师班学习时,参加了微课比赛,代表第8组进行了《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渑池会”的教学,赛后,反思本堂课的教学策略,整理成文,以探索文言传记文的有效性教学方法,因才疏学浅,谬误难免,待方家指正。
一、明确学习目标
教学有效与否,不在于教者的精彩讲授,而在于学者的收获。要学者有收获,必须让学生首先明白这节课自己需要学什么,掌握什么,才能衡量自己学到了什么,掌握得怎么样,才能衡量教学是否有效。
教师在备课时,要通过研读文本,确定文本的教学价值,从而精选教学内容,预设学习目标。在高中语文文言教学中,有“文”有“言”已经是核心认同,以此为据,“渑池会”片段的学习目标可以预设为:
1.掌握课文中文言现象,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和句式,能够翻译全文
2.把握文本的文脉
3.解读文本的内容:(1)人物;(2)事件;(3)品格
4.鉴赏文本的艺术:(1)语言;(2)技巧。
二、三步解读文言传记法
有效性课堂教学的课堂特征是教学内容少而精,师生精力集中度高,教学活动从容有序,教学立意高,教学挖掘深。为了提高文言传记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在教学中探索出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三步解读文言传记法”。具体操作介绍如下:
1.素读穷形
素读文本是当前语文备课的重要方式,就是在不看任何参考资料,通过钻研文本确立教学价值,确定教学内容,预设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的备课方式。
在文言传记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教给学生素读穷形的读书方法,要求学生不阅读参考资料、不依靠注解,静心阅读文本,依靠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初步把握文本内容。素读穷形中的“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段中特殊重要的文言知识,一是传主的人生遭际、品格等。
比如,在“渑池会”的教学中,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预设两个方面的学习任务:(1)素读“渑池会”(要求学生将疑难困惑、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之处标出);(2)弄清叙事脉络,即何人在何地做了何事,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这些事能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或才能。
待学生完成素读文本的任务后,提出思考探究:(1)写了哪些人?主要写的是谁?(2)做了几件事?(从主人公的角度)用对联概括传主的人生事迹。
2.研读释疑
(1)文言教学
学生参看注解,借助相关资料,自行解决“素读”所留下来的问题,历练文言阅读的能力;教师最后根据学生在研读中归纳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疑难问题,集中释疑。
(2)内容梳理
用对联教学概括“渑池会”中“蔺相如”所做的两件事。
示例:逼秦王击缶,索咸阳为寿
在文言传记的内容梳理中采用对联的形式,既能训练学生的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又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此种训练方式将贯穿文言传记教学的始终。
3.品读究理
(1)品读情节
思考:通过对内容的梳理,我们知道“渑池会”中,蔺相如做了两件事——“逼秦王击缶,索咸阳为寿”,请思考,蔺相如是如何逼秦王的?他逼秦王击缶的目的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在与秦国大臣的斗争中取得胜利的?请用对联回答这些问题。
示例:舍命相逼争尊严,针锋相对索寿礼
思考:这些事表现出人物什么样的品格?
示例:舍命相逼争尊严:爱国,担当,勇敢,坚毅
针锋相对索寿礼:机智,自信,据理力争
(2)品读语言、技巧
思考:本段作者是怎样刻画传主的呢?
示例:两件事矛盾双方集中于一“争”——语言之争,行动之争。
语言:机敏,智慧,自信,沉着,词锋锐利。
动作:前进,跪,张目,叱,顾,曰。
反衬:秦王及大臣、赵王。
(3)品读文脉
思考:上文“完璧归赵”已经把“蔺相如”的智慧勇敢表现得很突出了,为什么司马迁还要写一个“渑池会”的故事呢?
示例:从情节结构上看,因为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维护了国家的尊严,“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为下文的“将相不和”埋伏笔,做铺垫;“渑池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秦王没有得到和氏璧,很不甘心,就又设计借机侮辱赵王和赵国。
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完璧归赵”突出“蔺相如”的“勇”,“渑池会”突出“蔺相如”的“智”;另外,“完璧归赵”中的蔺相如是由自己的主人举荐而为国效力,“渑池会”是蔺相如挺身而出,突出了他“敢于担当,自信无畏”的“勇士、智士”品格。
4.对联总结
学习任务:用对联概括本段内容(情节、人物、品格)。
参考示例:示例一:渑池之会显神勇,针锋相对斗秦王。
示例二:护尊严,以命相逼秦王无奈一击缶;惜国土,针锋相对相如机智再出招。
文言传记记载的大都是忠臣名将、直官名宦,在他们身上闪耀着中华民族的道德之光,研讨文言传记的有效性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文言鉴赏能力,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学素养、写作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探索文言传记文的有效性教学,有利于总结文言教学经验,反思文言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文言教学改革,在教学中通过“素读穷形”“研读释疑”“品读究理”三步教学由浅入深地对文本进行解读,既能把握文本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并且因钻研深入,常常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华平,刘敏.语文名师精彩教学片段品析[M].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2011.
[2]袁行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余卫东,任教于四川省资中县第一中学,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教科室主任,四川省高中语文教学名师,四川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
(作者单位 四川省资中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