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珊
摘 要:为了倡导新课程理念,教师在课堂中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但往往在这种课堂中,教师设计了较多的学生活动,课堂效率却低下。
关键词:初中语文;目标导学;有效活动
在目标导学下要设置有效的学生活动,不仅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还要提高课堂效率,完成本堂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导学法是在讲授新课前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充分了解本节课应完成的学习任务后展开自学,围绕学习目标要有相应的学生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做学习目标的讲解和点拨,达到学习要求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
那么将如何设置有效的活动来完成学习目标?
一、学生活动的设计要和学生背景相联系
学生活动的设计要与学生的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学生活动设计的过高或过低,课堂效率往往都是低下的。学生活动的设计要围绕着学习目标来制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的学生活动才是有效的。
二、学生活动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学生目标的制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由易到难,所以学生活动的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在设计学生活动时,同样是由易到难,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
学生是有差异性的,每个学生的理解程度不一样,在设计学生活动时,要有层次性,这样才能兼顾到所有的学生。通过学生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收获。
三、学生活动的设计要“精”而“少”
一节课只有40分钟,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里,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学生活动的设计非常重要。因此,学生活动要“精”而“少”,太多的活动会耗费许多时间,会导致课堂混乱,会使学生无法掌握重难点。
四、学生活动要规则明确,调控得当
没有规则不成方圆,一个学生活动要有效地得以实施,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规则,在活动实施时,给予适当调整,让学生顺利进行活动。
五、在学生活动交流中学会互助
学生的认知水平因人而异,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有的接受能力差。如果及时获取老师、同学的帮助,就能更好地掌握教学知识。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使学生懂得给其他同学讲解的过程,也是自己巩固和提高的过程。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设置合理、有效的活动,才能完成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 青海省大通县青林乡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