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罗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要把学生视作完整的、鲜活的、可塑性强的生命体,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职责在“引”而不在“灌”。所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让其透过事实体味人物的品质,科学地落实学法指导,以期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好的导言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参与状态,让他们进入特有的学习情境。在教学苏教版“微笑着承受一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言:首先我让学生谈谈自己最敬佩的人是谁,为什么敬佩她?在学生自主地交流中,我告诉学生:“老师也有自己最敬佩的人”,并慷慨陈述桑兰摔伤后曾说过的话:“我要自立自强,永远做一个生活的强者,永远做一个有作为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学生猜猜她是谁?最后我又让他们谈谈自己对桑兰的了解,为理解桑兰的可贵品质埋下伏笔。这种创设情境式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敬佩桑兰的情境之中,为体会人物品质,进行“透过事实看品质”的学法指导做了成功的铺垫。
二、教师导学,领悟学法
德海纳特指出:“所有有活力的思想,都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应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而向学生预示结果或解决方法,都会阻碍学生努力研究。”因此,在学生的思维已经进入教师设置的特有的学习情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指导学生领悟学法。
1.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导入新课后,我设计“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课文中讲了桑兰的什么事?”这一教学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写了我国跳马运动员桑兰在一次世界性的体育竞赛中严重摔伤,但她并未绝望,微笑着承受一切,彰显了他的坚强不屈和乐观向上。从而为学生理解掌握“透过事实看品质”的方法和步骤打下基础。
2.找事实,谈感受
事实是指人物在具体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如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微笑着承受一切”中描写桑兰语言、动作、神情的句段描绘得生动细致,极富感染力。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桑兰的句子。先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谈谈自己的感受。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从课文中顺利地找到了事实,并通过感情朗读、谈感受,弄清了事实的具体情况,为学生深入分析事实,体味人物的品质做好了铺垫。
3.分析事实,体会品质
当学生找出事实,了解了事实的具体情况后,桑兰坚强不屈和乐观向上的品质也就渐渐凸显出来。但此时若让学生从自己所谈的感想中归纳出桑兰自立自强、积极乐观的高尚品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使学生准确地体会到桑兰自立自强、积极乐观的高尚品质,我又引领学生抓住事实中的关键情节,进行具体分析。
我用媒体出示了三个问题:(1)在遭遇试跳摔伤的特大不幸后,仅有17岁的桑兰会怎样呢?(2)桑兰“微笑着承受一切”中的“一切”是指什么?(3)她是怎么微笑着承受一切的?(怎么做,怎么说的)你从中体会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过自行读书、小组讨论,认识到桑兰摔伤后,队友前来探望时忍不住失声痛哭,但她没有流泪,反而急切地询问比赛情况。她把比赛成绩看得高于一切,一切为祖国着想;桑兰之所以忍着剧痛配合医生进行康复治疗,就是为了延长自己的生命,继续有所作为。最后,再引导学生参看板书,结合对前三个问题的理解,概括出桑兰“坚强不屈、乐观向上”的品质就顺理成章。
三、讨论交流,总结学法
叶圣陶说:“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通过渗透尝试学法,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果不及时地加以指导和归纳,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他们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就不能深化。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以上学习过程进行回顾,用一定形式指导学生把领悟到的学法归纳出来。学完“微笑着承受一切”后,我问学生:刚才我们是怎样分析桑兰的顽强品质的?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透过事实看品质”的方法:先弄清事实的具体情况,再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等方面的句子具体分析,从而体会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这样,学生既对学习的过程进行了回忆,又把发现和领悟到的学法进行了归纳。
四、内化迁移,运用学法
教法举一,学法反三。学习方法不是知识,而是一种技能,它需要在应用中逐渐形成。同时,抽象的学习方法正确与否,也只有在应用中才得以检验。也就是说,学完课文后找一些与课文学习步骤相似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学习,这样不仅可以验证学法的科学性,也是训练学生应用学法的好形式。因此,学完“微笑着承受着一切”后,我安排学生运用本课学法自学“她用微笑征服世界——桑兰的故事”。通过扩展阅读,使学生把课上学到的方法迁移到学习其他课文中,使学生在运用学法的过程中把学法逐步内化并形成技能。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沂市合沟镇郇楼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