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2014-05-12 10:22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4年4期
关键词:区域指标经济

侯 杰

(1.华中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侯 杰1,2

(1.华中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通过将技术进步扩展为技术产品、技术资本、技术劳动和技术外资,重新构建技术型C-D函数。在面板数据模型支持下,利用2000—2011年中国各省域数据,验证了技术产品、技术资本、技术劳动和技术外资均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东北三省技术产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具有最强的作用;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溢出效应在四大区域中最强;技术资金投入力度和技术劳动投入力度对经济产出作用在四大区域中均无显著差异;比较起来,中部地区技术资金投入力度对经济贡献效果最大,东部地区技术劳动资本效率更高。

技术进步;区域经济;经济发展;FDI

英国工业革命掀起了技术变革狂潮,改革和提高工业技术已成为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柯布和道格拉斯在研究美国制造业生产函数过程中,将技术进步视作与资本、劳动类似的生产要素,并将其合成到产出方程中,提出了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函数)。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则在假设技术进步外生条件下,论证了技术进步才是保持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自此,国内外关于技术进步影响经济增长的研究开展得风生水起。

一、问题的提出

在C-D函数中,技术进步、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虽被界定为经济增长的3大要素,但其具体度量至今尚未形成统一定论。

尽管学者们均认为C-D函数中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为纯物质量指标,技术进步完全体现在技术要素中。然而,由于对技术进步的认识存在偏误,且技术进步本身度量也颇有难度,广大实证分析中的技术要素并未得到充分体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技术要素对经济增长真正影响效果的研究。如何深入挖掘技术要素,全面衡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除此之外,外资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诱因。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内生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可从产品种类增加模型和产品质量提升模型进行,而这两方面都需大量的科研资金投入,不仅依赖于国内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国外资本的介入,FDI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体现,如 Marco Neuhaus将FDI引入内生增长模型,并以中欧和东欧数据为基础,分析了FDI在这些经济转型国家中所起的作用[1]5-7;S.Beugelsdijk也进行了类似研究,实证结论也支持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技术外溢作用[2];张新等人同样承认技术外溢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且技术外溢与人力资本、研究开发构成了经济增长的源泉[3]。更多的学者已开始从C-D函数视角来研究要素对经济产出的影响,应丽丽以类C-D函数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FDI对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陈羽等人通过考虑C-D对数线性产出方程,也采用系列定量方法研究了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认为国内外的技术差距越大,这种溢出效应越明显[5];孙德梅等人研究表明结构调整在“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中介效应显著,科技进步可以促进结构优化,加强经济调整和发展,政府规模在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可以调节二者的关系[6]。

由此可见,为全面和充分衡量生产要素对区域经济的影响,除在传统的C-D函数模型基础上考虑资本和劳动两大要素外,还应考虑外资的影响,技术也是一重大因素。大多数研究成果中关于外资的定义缺乏统一标准,而技术进步的度量也尚不全面,采用专利或新产品等相关变量进行技术水平的度量充其量仅为技术外在性的一种表现,只能衡量技术产品的外部特征,无法充分体现技术的内源性特点。正因如此,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才存在较大差异性,也无法从根源上体现要素的技术水平对经济产出的影响。因此,笔者尝试通过在技术资本和技术劳动组成的C-D函数中补充技术外资和技术产品两大因素,以完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只有在考虑以上四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对经济增长中技术要素的进一步度量方能较全面和系统,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作用的研究才更充分。

二、模型构建与指标说明

(一)模型构建

考虑一种包含技术进步因素的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其中Y为经济总产出,A为技术进步水平,K为资本投入水平,L为劳动投入水平。

在开放条件下,外资不仅包括外商企业投资东道国用于生产所需的厂房、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也包含了大量技术资本,通过技术要素的作用,外资企业才能在东道国站稳脚跟,在同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从长期来看,假设技术资本在外商投资中所占比例趋于稳定,那么以国外技术资本为技术支撑的利用外资规模可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另一个技术要素。本文在C-D函数中,将技术进步、技术外资视同国内资本和劳动,作为并列的生产要素,这既是对产出要素的全面考虑,也有助于模型分解。因此,在进一步考虑外资利用水平和技术内源性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下,扩展的C-D函数可表示为:

式(2)中A为技术产品,K为技术资本,L为技术劳动,W 为利用外资规模度量利用外资的技术水平对区域经济的溢出效应,γ和λ为对应变量的参数。

经过对数变换后式(2)可表示为:

式(3)说明技术产品、技术资本投入、技术劳动投入与外资规模的对数形式同产出的对数形式保持的是一次线性关系。

由于将研究焦点集中于经济系统的内部结构,因此普通数据类型无法满足实际需要,而以面板数据和空间技术为依托的计量方法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并在研究区域经济问题上可为本文提供参考。基于此,在分区域考察各因素对经济产出的影响下,选择以区域为单位的历年相关数据,并建立相应面板数据模型:

式(4)中i为各类区域,t为时间,Yit为i区域第t时期的地区经济总量,Ait、Kit、Lit、Wit分别表示i区域第t时期的技术产品水平、技术资本投入规模、技术劳动投入规模和利用外资水平,uit为其他扰动项的影响。为削弱异方差的影响,对Yit、Ait、Kit、Lit和Wit分别取对数,实证模型可表示为:

式(5)中γi、αi、βi、λi分别表示技术产品规模因素、技术资本投入因素、技术劳动投入因素、利用外资水平的弹性系数,由此构建的面板模型可用于分析不同区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

面板数据模型是时序模型和截面模型的混合体,结构更为复杂,通常可分为无个体影响的不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具体模型形式则需利用协方差分析方法进行检验。

检验的假设条件H1:模型中不同个体各解释变量的系数在统计上是一致的;假设条件H2:模型中不同个体各解释变量的系数和截距在统计上均是一致的,检验规则通过对F统计量判断进行。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1.经济发展水平。一国或区域经济水平越发达经济产量越高,同时快捷和便利的交通体系可用于提供良好的运输服务,经济市场越具活力,可提供的市场信息就越充分,在信息机制越透明的背景下,巨大的销售市场可调节经济产出供需的均衡,正因如此,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可用经济总产出衡量。本文选用经济总量即GDP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变量,数据来源于2001—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

2.技术产品规模。技术产品在大多数文献中都是作为C-D函数中的技术进步因素考虑的,但国内外对于这一因素还未形成统一认识,指标的选取也各有不同。国内学者采用申请专利授权量(或者分三种类型的专利申请与授理量)、新产品销售收入等指标度量技术进步水平,也有采用综合指标体现技术进步程度的[7]。笔者认为新产品销售收入暗含了市场的有效性前提,企业所生产的全部新产品均可通过全部销售得到对应的收入,此外企业获取的技术创新成果向新产品转化可能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而基于避税、获得政府扶持与赞助或其他外在因素的考虑,企业有可能夸大新产品数量,因此该指标具有一定局限性[8]。随着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及企业科技成果保护意识的增强,更多的企业逐渐选择以专利形式体现对科技创新成果的认可,其数据来源因科技普查的开展而更为可靠。因此,本文技术产品因素采用三项专利申请授权量除以R&D人员全时当量来表示各区域的技术进步水平,数据来源于2001—2012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3.技术资本投入。经济产出中资本要素指标的界定尚未达成共识,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存货增加等固定成本,也包括一些可变成本投入。为突出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因素作用,从资本要素中抽取其中科研资金作为经济增长技术资本的度量。通常科研资金分内部和外部支出两种类型,直接或真正用于技术部门开展科研的经费更应是内部支出部分,外部支出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并未直接产生科研创新效果[9]。鉴于此,本文选用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作为各区域科研投入的代理指标,数据来源于2001—2012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4.技术劳动投入。作为知识载体,人在科技进步及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已有研究关于人力资本主要从就业人口向教育人口转移进行衡量,这种变化体现了人力资本素质的提升,因为技术进步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非常显著的,但其技术含量依旧无法得到体现[10-12]。因此,本文不将研究的人力资本局限于C-D函数中简单的劳动投入规模或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规模,而将此界定为真正开展科学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技术型人才。出于数据全面性和可比性考虑,体现人力资本的技术性指标用各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全时当量替代,数据来源于2001—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

5.利用外资水平。利用外资水平是指截止报告期,国外投资东道国用于固定资产建造和购置的资金(包括设备、材料、技术在内),外商在华投资主要用于衡量国外技术对本国经济的溢出效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利用外资的数据可反映国外资本投资东道国的规模,但考虑到《中国统计年鉴2005》才开始公布这一指标的区域数据,为保证统计数据的一致性与衔接性,本文选取各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年底注册登记的投资总额作为利用外资水平的代理指标。由于该指标给出数据都以美元为计量单位,因此在实际计算该指标时需按照样本期内历年外汇平均值折算成人民币,数据来源于2001—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

三、实证分析

(一)区域界定与指标的基本统计分析

对中国各省市进行区域划分有多种方法,如行政区域划分法、地理区域划分法和经济区域划分法等,2011年国家统计局将中国经济区域进行重新划分,从原来的三大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大区域,具体见表1所示。

表1 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区域划分表

分别计算四大区域中各省市为样本的指标综合值,再计算各区域按时间排列的指标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和标准差等,即对各区域各项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可发现区域间的指标差异性,见表2所示。

表2 2000—2011年各区域指标描述性统计表

从表2可看出,由于各区域省市个数具有显著差异,故比较各指标极值无实际意义。从平均水平看,东部地区各项指标优势均非常明显,经济总量最高,技术进步、技术资本投入和技术劳动水平更为优越,外资涌入规模也最大;从标准差看,东北三省各项指标数值最小,说明该区域经济波动幅度最小,经济发展稳定。

(二)单位根检验

进行计量分析之前,通常要对各变量进行检验,确保满足实证要求的一系列假设,因此先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变量的平稳性特征。检验方法综合运用LLC检验法、W 检验法、ADF检验法和PP检验法等多种方法,以便相互佐证[13]。检验结果见表3所示。

表3 各区域指标单位根检验结果表

由表3检验结果发现,东部地区外资指标在四种检验方法下原始变量和差分变量显著,东北部地区外资指标和技术资本指标LLC检验结果显著。除此之外,四大区域各变量原始值的LLC检验量、W 检验量、ADF检验量和PP检验量都未能通过检验,而经过一阶差分处理则能显著通过检验,由此判断各区域各变量存在明显协整关系,可进行下一步的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三)面板分析

根据式(4)需确定模型截距向量和系数向量形式。首先,构建一个固定影响的变系数模型,得到残差平方和S1=0.079 9;其次,构建一个固定影响的变截距模型,得到残差平方和S2=0.381 6;再次,构建一个不含个体影响的不变系数模型,得到残差平方和S3=4.147 2,有:

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下,相应临界值分别为F(15,24)=2.107 7,F(12,24)=2.183 4,因F2>F(15,24),F1>F(12,24),同时由于本文研究对象仅集中于四类区域经济产出状况,故选择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进行参数估计与实证分析,得到具体模型估计结果:

式(6)中括号内为参数的P值,说明常数项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4个变量系数估计结果见表4所示。

表4 各区域面板估计结果表

由表4可知,各要素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正向拉动作用,技术进步、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外资规模都能促进经济增长,这是符合一般认识规律的。四大区域各变量参数之和均大于1,说明其存在明显的规模报酬递增效应,因此进一步提高自变量水平对于因变量即区域经济技术产出是有利的。

从表4还可发现:东北部地区技术产品估计系数最高,说明该区域技术产品对于经济产出促进作用最大,其估计系数达到0.418,说明技术进步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经济将增长0.418%,这可能源于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优势,而技术进步有助于促进工业深化,进而提升经济生产效能[14];四大区域中,西部地区技术产品对经济贡献作用最低,仅为东北部地区的1/30,说明西部地区技术水平整体较低,技术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非常微弱,严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技术产品对经济作用力度也非常低,约为东北部地区的1/6,这与传统经验与认识存在一定分歧,原因可能是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存在的瓶颈效应。

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将提高0.479个百分点,在四类区域中处于最高水平,所引入的外资表现出更强的溢出效应,而东北部地区外资溢出效应最低,其作用力度仅为0.149,这可能与利用外资的溢出途径有关,外商投资主体以及投资存在的产业结构偏差也是东北部地区外资溢出效应低下的重要原因。

四大区域科研投入力度对经济产出的作用趋于一致。相对而言,中部地区作用效果最强,其技术资金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将提高0.51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的技术成本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同时其他三个区域不同经济战略的实施为其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而中部崛起战略仍处于探索中,促进经济发展的实践环节尚未取得明显效果,政策扶持措施主要来源于国家科研资金的投入,因此对经济的效果也最为明显。

从技术劳动投入力度来看,四大区域没有显著差异,各区域技术人员较为稳定。相对而言,东部地区效率更高,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从事科研活动人员总量最大,该区域本身经济水平相对发达,市场较为活跃,对外开放水平也很高。综合来看,东部地区的技术人员规模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将提高0.403个百分点。

四、结论与建议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结果发现,技术产品、技术资本投入、技术劳动投入和外资规模都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其中技术产品促进经济增长作用在东北部地区最大,在西部地区作用最低,而在利用外资方面,这一关系则刚好呈现相反趋势。四大区域中技术资金和技术劳动投入力度对经济产出作用均无显著差异。相对而言,中部地区作用效果最强,东部地区技术劳动效率更高。

为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技术性产出,各级政府要重视技术产品、技术资本投入、技术劳动投入和外资规模在技术经济产出方面的作用,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积极制定技术研发改革与投入的相关政策,探索企业人才培训机制,并鼓励技术人员的国际交流,在选择性吸收外资涌入方式基础上,将国外先进技术有效转化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对各区域而言,应努力加大西部地区技术投入力度,提高技术成果产出水平,并积极引导技术成果向经济产出转化。鼓励东北三省出台系列政策,吸收外资,同时调整外资投入结构,将外资投入渠道尽可能扩展到欧美发达国家,以便更多吸收高技术含量外资企业,为外资溢出效应的发挥形成良好示范;提高科研资金投入力度是中部地区促进技术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应在财政拨款、政策奖励与补贴、应缴税款等方面重视这部分资金的投入,以技术资金的增长带动经济的提速;东部地区要特别重视技术型人才在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方面的贡献,地方政府和企业均要制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的系列政策,为人才选拔和考核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

[1] Marco Neuhaus.The Impact of FDI on Economic Growth:An Analysis for the Transition Countries of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M].Heidelberg:Physica-Verlag,A Springer Company,2006.

[2] Beugelsdijk S.The Impact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FDI on Host’s Country Economic Growth[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8(17).

[3] 张新,彭水军.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研究开发与技术外溢[J].中国社会科学,2005(2).

[4] 应丽丽.基于外资渠道的国外R&D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J].经济问题,2012(8).

[5] 陈羽,朱子凯,贺扬.技术差距如何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基于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2(6).

[6] 孙德梅,王正沛,孙莹莹.结构调整、政府规模对“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基于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5).

[7] 陈彦斌,姚一旻.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1978—2007年[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5).

[8] 李淼.FDI对本土企业自主创新效应、溢出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9] 刘彬,王汀汀.研发投入、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5).

[10]宋家乐,李秀敏.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投资[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12).

[11]叶少波.政府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12]肖六亿.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量化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7).

[13]冉光和,李敬,熊德平.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东部和西部面板数据的检验和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2).

[14]孔庆洋,余妙志,张超杰.中国工业深化和技术进步——地区视角的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2).

The Influence Analysis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Technical Progress

HOU Jie1,2
(1.School of Economics,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China;2.School of Business,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versity,Changsha 410205,China)

This paper extended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o technological products,technological capital,technological labor and technological of foreign captain,and then construct the technological C-D function.Based on the panel data model and each provinces data of China from 2000to 2011,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chnological products,technological capital,technological labor and technological of foreign captain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Technological products in three provinces of northeastern has the strongest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while spillover effect of utilizing foreign capital in western region is the strongest in four kinds of regions.The role of technological capital input and technological labor to economic output a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four regions.Relatively speaking,however,the technological capital investment on the economy has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the central area,and the efficiency of technological labor capital should be higher in eastern.

technological progress;regional economy;economic development;FDI

F224.0

A

1007-3116(2014)04-0057-06

2013-11-04;修复日期:2014-01-12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培育项目《中国两型社会发展报告》(11JBGP013);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进展评估及对策研究》(11ZDA02);湖南软科学重点项目《区域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指标体系的评价与分析》(2013ZK2032)

侯 杰,男,湖北荆州人,博士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责任编辑:郭诗梦)

猜你喜欢
区域指标经济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分割区域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区域发展篇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