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佳伟,王桂敏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沈阳110034)
随着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被确立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国内一度掀起了全面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热潮,由此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为代表的开放型经济高度发达的前沿地带。环渤海经济区作为国家开放型经济战略推进的又一前沿地区,已被公认为是继“双三角”之后中国经济的第三大增长极。一般意义上的环渤海经济区包括京、津、冀、辽、鲁,共三省两市,囊括了京津冀城市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带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在内的广大区域,毗邻俄罗斯、朝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拥有5 139公里的海岸线,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与历史条件,当之无愧地成为国家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该地区总体进出口贸易额在2012年达到9 239.4亿元,是2003年1 779.67亿元的 5.2 倍,年均增长 41.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2003年的458.69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969.39亿元;2012年,旅游外汇收入14 107.69亿元,与 2003 年相比,增加了 10 965.85亿元,年均增长 34.9% 。[1]
一直以来,尽管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这一地区的开放型经济水平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而言,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一方面,环渤海经济区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难以实现整体协调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区域内各省市产业同构化现象明显,不利于优势互补从而实现规模效应。此外,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一些制约因素也严重阻碍了这一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进程。
为了探索环渤海经济区开放型经济发展之路,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规划与发展策略,对影响其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因素和条件进行评价便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以环渤海经济区内部各省市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影响其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条件要素为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各省市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条件进行综合评分,进而提出针对各省市乃至整个环渤海经济区进一步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对策。
选取三大类别共13项指标对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条件予以描述,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这13项指标进行降维处理,用提取的公因子再度描述影响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并给出相应的评分,通过对比各对象之间的分值,找到亟待改进的方向,并据此提出改进方案。
开放型经济是开放度较高的经济系统,有别于外向型经济,是指各国在整体范围内以开放为前提,运用市场经济规律优化和配置资源,形成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自主创新与自我发展能力。[2]它强调商品及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同时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现在扩大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自我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鉴于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这些特征,结合国内学者对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有益成果,可以确定影响开放型经济发展程度的条件大致可分为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而社会经济条件又可细化为历史条件、产业条件与政策条件。其中,由于自然条件、历史条件和产业条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不可逆性,这三类条件的分析对于综合评价某个经济体的开放条件将显得至关重要。而政策条件是基于政府行为而形成的,具有相当的主观性和可控性,所以政策条件不必纳入相应的指标体系。
据此选取资源状况、生态状况和区位条件3项二级指标描述自然条件,选取对外开放度和对内开放度两项指标描述历史条件,选取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两项指标描述产业条件。同时,在每项二级指标下进一步设置了可以量化的三级指标,[3]详见表1,从而完成了对环渤海经济区内各省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条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表1 环渤海各省市开放型经济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研究选取了2012年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和山东三省两市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数据作为基础数据,通过必要的运算,得出对应的指标值,基础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3)》。
研究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通过对多个变量的降维处理,在尽量减少信息损失的前提下,将13项评价指标概况归纳为少数几个公因子,从而简化分析过程,同时强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实现以尽可能少的变量完成对研究对象的分析这一目标。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公式为:
xij=,Xij为第i个研究对象的第j项指标值,Xmin和Xmax分别为所有研究对象第j项指标值中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2)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相关系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xki与xkj为标准化了的第k个研究对象的第i项和第j项指标值,n为研究对象的数量,珋xi和珋xj分别表示所有研究对象第i项指标的平均值和第j项指标的平均值;
(3)计算系数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6)将各个指标与其对主成分的载荷逐个相乘并最终求和,得到各主成分得分,并据此进行分析。以上降维与计算过程均由SPSS 17.0统计软件完成。
由软件输出的相关矩阵可以得出,主要能源储量与空气质量、单位面积铁路里程、外贸依存度、外资投资比重、地区生产总值、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以及第二、第三产业贡献率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5,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空气质量与外贸依存度、外资投资比重、人均生产总值、第二、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也都具有很大的相关性。由此可见,自然条件对环渤海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影响相当广泛。
根据主成分提取原则,选择特征值大于1的指标个数作为公因子个数,因此共可提取3个公因子。从方差贡献度来看,这三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度分别为 59.617%、20.257% 和 13.924%,累计贡献率达到93.798%。从公因子对单个变量的提取程度上可以看出,两个变量的提取率为100%,8个变量的提取率在90%以上,3个变量的提取率在70%到90%之间,据此可以认为,这三个公因子能够充分表达原始指标的绝大多数信息,能够充分代表原始指标的解释力度。
从成分矩阵(详见表2)来看,主要能源储量、空气质量、单位面积铁路里程、外贸依存度、外资投资占比、地区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以及第二、第三产业贡献率等指标在第一主成分上具有较高的载荷,可将 X1、X2、X5、X6、X7、X10、X11、X12和 X13归入主成分1中;水资源紧张程度和单位面积公路里程在第二主成分中载荷较高,因此将X3、X4归入主成分2中;最后将内贸依存度X8和内资投资比重X9归入主成分3中。
表2 指标与主成分相关矩阵
2.2.1 主成分1反映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表3给出的开放型经济影响因素主成分1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到,在第一主成分的得分上,北京毫无疑问处于领先地位,表明影响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经济基础状况最为扎实,在能源储备、交通状况、经济总量以及经济结构上的实力较为突出,外贸依存度与外资投资占比高企也说明其对外开放的先入优势已然显现。
表3 环渤海各省市开放型经济影响因素主成分及综合得分情况
河北和天津分别以0.885 7和0.762 9列于北京之后,表明二者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影响因素较为接近,且条件较为优越。究其原因,河北省对京津两市呈包围之势,能够充分吸收京津开放型经济的辐射效应,因而在产业协同和开放模式的选择上较为统一。此外,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思路也为三者开放型经济发展条件的趋同奠定了基础。而辽宁和山东分别以-0.249 5分和-0.660 8分排在最后,表明该两省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基础相对薄弱,一方面是由于两省自身能源或资源储备较为丰富,导致缺乏开放动力,另一方面,两省经济存在内部失衡,其核心城市与周边地域差距明显,且普遍存在“沿海富、内陆穷”的现象,因此难以形成整体协调开放的局面。
2.2.2 主成分2反映的影响因素分析
公路里程通常是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国道)和二级公路(省道)里程的总称。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国家和地区公路系统的主体,成为连通区域内外的重要途径。因此,公路里程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一个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可能性。水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和重要的生产资料,其储量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社会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水资源自给能力也对发展开放型经济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数据测算,山东省单位面积公路里程与北京基本持平,为1.31 km/km2,天津这一指标为 1.29 km/km2,河北为 0.86km/km2,而辽宁只有0.71km/km2。就水资源紧张度而言,北京这一指标达到90.88%,用水最为紧张,其次是河北(82.93%)和山东(80.86%),天津(70.21%)和辽宁(25.98%)水资源较为充沛。综上所述,结合第二主成分的得分F2情况可以看出,山东(1.535 1)以其公路系统发达和水资源相对充沛的优势超越北京(1.190 8)、河北(0.868 2)和天津(0.241 5),跃居首位。而辽宁省(-0.077 4)虽然水资源储量丰富,但从对开放型经济影响重要性程度上来看,依然无法弥补公路里程这一短板,以微弱劣势屈居最末。
2.2.3 主成分3反映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主成分包含了对内开放的内容,从对内贸易占当地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国内来源投资占当地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两方面予以衡量。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数据测算,天津内贸依存度最低,仅为30.41%,表明天津在对内开放方面相较于环渤海其他各省市力度尚小,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内资投资比重为94.02%,居于中等水平。从第三主成分得分F3的排名来看,在环渤海各省市中,天津(1.092 3)发展对内贸易和吸收国内投资条件最好,主要得益于近几年其内部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长足发展和明确的开放型经济政策取向;其次是河北(0.869 2),随着曹妃甸新区及渤海新区的建立和各种新兴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形成,河北发展对内经济的条件也得到巨大改善;山东(0.232 1)和北京(0.152 6)较为接近,主要归因于二者发展国内贸易和利用内资已久,对内开放程度已处于领先水平,其贸易和投资市场已接近饱和,不利于面向国内的进一步开放;而辽宁(-0.365 4)对内开放基础,特别是吸引国内投资方面,相比于其他四个省市最为薄弱,究其原因,辽宁传统的重工业体系对资金规模要求较高且回报期较长,难以对国内投资者形成强大的吸引力。2.2.4 影响因素综合得分分析
通过对三个主成分的得分进行加权求和,得出环渤海三省两市在发展开放型经济方面的影响因素综合得分,可以看出,北京(1.429 0)以绝对优势排在首位,河北(0.798 7)和天津(0.655 8)分列第二、第三位,而山东(-0.050 7)和辽宁(-0.215 2)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条件相对较差,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借助政策条件予以辅助。只有按照不同的发展条件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才能从总体上实现环渤海地区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
为了顺应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战略要求,同时为了从整体上提升环渤海经济区的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程度,区域内各省市乃至中央都应当根据各自的现实条件,制定区别化的开放型经济发展策略,对于开放程度较高、开放条件较好的省市和地区,应着力促进产业升级,扩大自主创新;对于开放程度较低或开放条件较差的省市和地区,就要努力抓住现有条件,同时积极改进制约其发展的短板因素,开展省际交流与合作,加大资金和政策投入,以期达到区域内部协调发展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于北京、天津来说,应当着力改善自身日益恶化的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受益于其特殊的经济地位和长期的政策偏重,京津两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程度较高,但随着经济开放度不断提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自身的资源受到极大消耗,生态环境也遭遇严重破坏,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都成为未来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无论出于对生态条件的保护考虑,还是从提升开放型经济层次而言,加快进行产业升级,努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告别单纯的“引进—加工—输出”发展模式,都显得尤为必要且日益紧迫。
第二,对于河北而言,要着重从改善交通、扩大招商引资两方面努力,不断提高开放程度。河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条件虽然与天津不相上下,但由于缺少政策支持,其发展速度并未像天津那样突飞猛进。这就需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扩大条件优势,最重要的就是进一步改善交通状况,同时政府应当积极引资引智,以提高外贸和外资在其省内经济中的比重。另外,在制定发展政策方面,要防止政策倾斜过度,杜绝非均衡发展战略可能造成未来经济差距的拉大,进而抵消自身发展开放型经济条件方面的优势。
第三,对辽宁和山东而言,应当努力缩小内部差距,重视国内需求在自身开放型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辽宁和山东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其在对外开放方面已然走在了北方各省的前列,而根据其开放型经济发展条件的测评结果可知,两省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条件并不优越,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内部存在较为严重的经济失衡。改变重点发展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的优先发展战略,加大对内陆区域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当务之急应当是改善自身开放条件。此外,测评结果还显示了两省在对内开放条件方面尚待提升。随着各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外部需求日益稀缺成为我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一大障碍,辽宁和山东也同样面临这一状况。为此,必须重视内需在拉动本省经济中的作用,特别是国内的投资需求,并不断致力于开展跨省经济合作等。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我国历年分省年度经济数据[DB/OL].(2013-09 -15).[2014 -03 -22].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m=fsnd.
[2] 蔡爱军.我国开放型经济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6-11.
[3] 肖俊夫,林勇.内陆开放型经济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9(9):46-48.
[4] 黄伟新,龚新蜀.我国沿边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4(1):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