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锡明 刘敏慧 秦宪礼 张晓宇
1.黑龙江科技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22
2.黑龙江科技大学外语系,哈尔滨 150022
3.黑龙江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22
在突出煤层应用水力掏槽快速掘进时,掘进工作面的槽硐中会存在小的煤与瓦斯突出产生,为了水力掏槽措施能在黑龙江省矿区应用,根据矿区煤层赋存特点、地质条件、开采等情况,针对水力掏槽槽硐突出的能量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找出诱发槽硐突出的主要能量来源。为更好的改善水力掏槽措施适应黑龙江省矿区开采条件,提供理论基础。
槽硐中煤与瓦斯突出能量转换与巷道中突出相似,突出能量主要为煤体中瓦斯内能、顶底板弹性潜能和煤体弹性潜能,在整个突出过程中,突出能量主要转换为对突出孔洞煤体的破碎做功、喷出破碎煤体的移动功和煤瓦斯流与障碍物摩擦做功等能量。
关于突出能量的计算,有很多学者进行了讨论[1,2],综合考虑,本文中突出能量关系可表达为:
式中,W ——突出吨煤煤体产生能量,kJ/t;
W1——突出吨煤煤体弹性潜能,kJ/t;
W2——突出吨煤煤体瓦斯内能,kJ/t;
煤体弹性潜能在突出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破碎煤体和增加煤体温度,同时,为煤体释放瓦斯内能创造条件。
突出前,煤体处于原始应力状态,作用在煤体质点上的三向应力是相等的[3];在煤体破裂阶段,由于煤体弹性变形能远远大于瓦斯内能,瓦斯内能在这个阶段发挥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煤体弹性变形能的能量主要转换为煤体破碎和摩擦生热两个方面,同时由于应力集中带前移,为了进一步达到应力动态平衡,煤体弹性潜能逐渐做功释放,直至煤体破碎弹性潜能消耗完为止。由于突出时间短,变形能转化为摩擦内能较少,主要是转化为破碎煤体做功,因此,槽硐中突出过程煤体弹性变形能可用三向应力表示:
式中,W1——突出单位体积煤煤体弹性潜能,MJ/t;
E ——煤的弹性模量,MPa;
µ——煤的泊松比;
σ1、 σ2σ3——分别为三个方向的主应力,MPa。
通过对黑龙江省矿区煤样力学测试实验,煤的弹性模量E 为280MPa,煤的泊松比µ取0.3,煤体容重为1.51t/m3。三个方向主应力σ1=σ2=σ3受槽硐煤体自重和地质构造力影响,由于黑龙江省矿区平均开采深度在500~600m,地质条件复杂,可考虑应力集中系数为2,即σ1=σ2=σ3=2× 0.025× 500=27.5MPa。由公式(2)可计算掘进工作面槽硐周围煤体吨煤弹性潜能为:
即槽硐周围煤体吨煤弹性潜能为1073kJ/t。
煤体破碎后,煤体弹性变形能消耗殆尽,对煤体做功基本结束,由于煤体破碎后,产生大小不一的裂缝,为瓦斯涌出提供前提条件,即瓦斯内能开始做功。在瓦斯涌出过程中,一部分瓦斯内能进一步破坏煤体并扩展裂缝空间;另一部分瓦斯内能对破碎的煤做功向外部空间抛出[4]。在瓦斯内能做功阶段,瓦斯内能等于瓦斯向外部空间做功与煤体增加的表面能。
吨煤瓦斯内能可按下式计算[5]:
式中:W2——突出吨煤瓦斯内能,MJ/t;
V ——参与突出过程做功的吨煤瓦斯涌出量,m3/t;
p1——煤抛出后工作面瓦斯压力,MPa;
p1——突出前煤层瓦斯压力,MPa;
n——过程指数。
参与突出过程做功的吨煤瓦斯涌出量V可接近于煤层内游离瓦斯含量,一般为煤层含量的10~20%,取10%。煤抛出后工作面瓦p斯压力可按大气压计算,p0可取0.1Mpa,煤层瓦斯压力1均值为0.83MPa,吨煤瓦斯含量为28m3/t。从多数突出实例来看,突出的全过程接近绝热过程,过程指数n近似取1.25[6]即可。由公式(3)可得,槽硐周围煤体吨煤瓦斯内能为:
即槽硐周围煤体平均吨煤瓦斯内能为590kJ/t。
弹性潜能大小关键影响因素是弹性体弹性模量的大小。弹性模量可视为衡量材料产生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指标,其值越大,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材料刚度越大,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越小,它是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的指标。岩体弹性模量可以按照体积应变进行分析,弹性模量E 、体积应力P 和体积应变的关系为:
式中,E ——弹性模量,MPa;
P ——作用在岩体上的压强,MPa;
(− dV )——岩体体积减少量,m3;
V——岩体原来体积,m3。
对相同体积岩石、煤试件做三向应力测试,岩石相对于煤的应变(− dV V)非常小,通过公式(4)可知,岩石的弹性模量远远小于煤的弹性模量;同时,水力掏槽槽硐位置一般设置在煤层中心,槽硐边缘距离顶底板0.5~1m,与顶底板存在一定厚度的煤层,所以水力掏槽对顶底板的影响相对较弱。由于顶底板本身弹性模量较大且受到外力P较小,因此,槽硐突出时,顶底板弹性潜能可以忽略不计。
由公式(1)可知,黑龙江省矿区突出煤层应用水力掏槽防突措施中,掘进工作面槽硐周围煤体突出总能量为:W= W1+ W2+ W3= 1073 + 590 +0 =1663kJ/t。
(1)从上述分析可知,由于槽硐尺寸相对整个巷道断面尺寸小得多,所以槽硐对周围煤体影响范围也相对较小,即槽硐突出总能量较小。
(2)三种能量中,煤体弹性潜能最大,瓦斯内能相对较小,主要原因是黑龙江省矿区平均采深较大,地应力大,煤体瓦斯渗透率小造成的。
(3)顶底板弹性潜能在槽硐突出中几乎不起作用,主要原因是槽硐设置在煤层中心位置,距离顶底板较远,槽硐的影响对顶底板的作用很小,同理,顶底板对槽硐的反作用力也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1]文光才. 煤与瓦斯突出能量的研究[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30(6):1-4.
[2]俞启香. 矿井瓦斯防治[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2.
[3]蒋成林,俞启香. 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能量耗散规律的研究[J]. 煤炭学报,1996,21(2):173-178.
[4]王刚,程为民,谢军,等. 瓦斯含量在突出过程中的作用分析[J]. 煤炭学报,2011,36(3):429-433.
[5]程五一,刘晓宇,王魁军等. 煤与瓦斯突出冲击波阵面传播规律的研究[J]. 煤炭学报,2004,29(1):57-60.
[6]焦作煤业集团科研所. 严重突出煤层快速掘进防突技术研究[R]. 焦作煤业集团科研所,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