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景台 (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325000)
思路决定出路 责任重于泰山—《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引发的思考
蔡景台 (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325000)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引导学校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原《标准》)的基础上,2014年7月18日颁发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新《标准》)文件。如何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值得探讨。
1.变化:新《标准》最大的变化就是将学生按照年级划分为不同组别,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见下表)。
较原《标准》而言,新《标准》不仅加强了学生体育锻炼强度和频率,并将体育分数与评优挂钩。满分为120分,这是与原《标准》的最大区别之处。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此外,对学生因病或残疾的情况也做出明确规定,可向学校提交暂缓或免予执行新《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学部门核准,可暂缓或免予执行新《标准》,被免予执行新《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毕业时成绩需注明免测。
2.简要评价
从变化来说,反映出国家对学生体质和学习一样重要的思想,新《标准》实际上与原《标准》有一定提升,颇具可行性。无论是原《标准》还是新《标准》,对学生体育锻炼导向都是非常好的,如何落实才是新旧标准都面临的问题。从组别的变化来看,新《标准》分组更优于原《标准》的分组,主要体现出对学生体质变化观测更具体、更准确,易于比较和区分学生体质的变化,更合理,更科学。从测试项目的变化来看,此次修订最大的变化当属测试项目的变化。根据几年来的实践检验,固定测试项目更有利于规范操作和学生体质整体变化的检测同时,使测试项目更具针对性。尤其是从初中开始的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设为必测项目,是更具针对性的遏制学生心肺指标下降的有效措施,关键在于如何落实。从评价分值的变化来看,新《标准》增加附加20分的这一举措,是针对学生优势项目的鼓励,更是具有导向性的作用,这些项目是学生体质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的项目,以附加分的形式,是对学生选择锻炼项目的科学引导。但是,新《标准》与原《标准》都存在同样问题,在如何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方面还是有一定的缺陷。标准中的测量指标大多是为考试服务的,且这些指标,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突击在短时间内达成,这是值得进一步思考与完善的方面。
针对学生体质下降问题,有人列举其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自身相关。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是与这些问题相关,其辩解的根源是避免其责。但是,在体育课堂教学关键实践环节,如何贯彻落实新《标准》?如何克服有运动没活力,教学理念亟需转变?值得思考。
2013年第21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日前在山东潍坊展开较量,日本和韩国的所有参赛选手均来自普通中学,尽管近年来中国教育加大了对学生体育教育的强化力度,但一份份成绩单表明,日韩青少年体育普及程度和青少年体质状况仍在中国青少年之上。综上分析,我们的体育教学有形式、无灵魂,对学生的影响甚微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体育教学对学生还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在语文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递进,我们学会了音、字、句、段、写作;获得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解决了传递信息、情感交流的社会问题。那么,体育教学内容如何递进?学生获得了什么能力?解决了学生的什么问题?难道多年来学生体质下降?关键在于教学理念探讨不深入,只重视运动技术表象的传授与学习。难道运动技术真的是“不教不行、不教不会,不教就学不了吗?”,值得反思。
原《标准》与新《标准》的区别
如果说学校教育强调知识本位:影响孩子的性格、智力和身体;但是,对孩子的性格、智力和身体状况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学校。家庭教育强调“性格—身体本位”:重点培育孩子的性格和身体,“好性格”的共同要素是“善良”“有活力”“有礼貌”。那么,学校的体育教学理念:就应强调“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动如脱兔,静如处子”。“野蛮其体魄”,首先是要让青少年习得较为充分的生存和自保能力,懂得如何面对各种外来的风险和自我的冒险;其次是锻炼出健壮的身体。“野蛮其体魄”的一面正渐行渐远,而忽略了这种精神,终将造就病态的国民。牢牢把握这一理念,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才能使体育课堂教学既有运动,又有活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美好的“善根”。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实在太多:教育生命,关注生命。如何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如何发展生命,放飞生命……于是便有了我们这次讨论的话题:体育教师责任:关注学生的生命。
哲学家思考生命的存在,伦理学家挖掘生命的价值,生命科学家和医学家想办法拯救和延长生命,宗教所需解决的问题,我们也在追问:生命,包括灵魂么?那么,体育教师关注学生的生命切入角在哪里?
2012年9月15日《光明日报》刊载教育部公布的《教师专业标准》,各级教师专业标准核心理念:“教师要保护学生生命安全”。就已经阐明,教师的责任,但并未引发高度重视。
体育教师是关注学生生命的设计者,是因为学生自小学开始,在体育教师的引导下接触体育、上体育课,身体教育和健康教育已经开始,进一步将就是生命教育的开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只是关注学生生命的一个环节,这一关键环节做不好,难辞其咎,责任不清,或者说起码的责任心还没有。
因此,体育教师关注学生生命,最根本的是敬畏生命。学生构成了未来社会,没有人也就谈不上社会的组织、人类的进步、文明的昌盛、科学的发达,所以要以人为本位,而不是其他。所有的生命,都值得我们敬畏,教育关注生命,最根本的是敬畏生命。关注生命,要善待生命。每个生命,对于生命的个体来说,都是唯一的。生命是神圣的,又是平等的,值得我们去珍视、善待。教育的过程,应当始终贯穿着生命的意识,尊重生命,善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