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阿梅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为新时代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我国大学生创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大学生创业存在参与规模小、创业社会文化基础薄弱等特点。高校创业社团是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有效形式。创业社团的成立、成长、成熟需要依托怎样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如何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促进社团成长从而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是本文探索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创业社团 生存现状
1 概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市场空间,为新时代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根据相关统计,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大学生人数接近700万,“就业难”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而在这样的就业形势下,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
我国大学生创业兴起于1998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起源较早、大学生创业已经取得相当成果的美国等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创业存在参与规模小、创业社会文化基础薄弱等特点。影响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内外因素有很多,内部因素包括创业者自身的价值观、责任感、个人能力等;外部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因素,其中家庭环境是相对固定的,社会因素主要指政府扶持引导等,而学校环境是最为灵活和可塑的。学校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政策和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在此环境下,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选择合适自己的创业道路,无论对个人、对学校、还是对社会都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创业社团是大学生创业实践有效的组织形式,通过学生自发或者院系组织成立的大学生创业社团,可以有效地依靠团队力量,依托学校扶持,进行创业实践。目前在许多高校学生自发组成的创业社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创业社团不同于其他学生社团,一般的学生社团有明确的主题,有较为成熟的社团活动内容,社团成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社团活动;而创业社团虽然目标明确,但具体的组织和运行模式根据具体的实践活动内容而定,另外创业社团成员如果仅用课余的时间投入,没有全身心投入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则很难取得成果。
2 数据调查
大学生创业社团成立容易,运行不易,尤其要取得实际成果更不容易。为探索创业社团的成立、成长、成熟需要依托怎样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如何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促进社团成长从而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首先需要了解高校创业社团的现状。
依据南京财经大学青马项目组对江苏省高校创业型社团的网络调查,数据显示,首先参加创业社团的学生为在校大二、大三的比例高达76.47%,其中男生的比例占到了62.75%,即学生在大二时,适应并融入了大学生活,在学习之余,产生创业的想法并能付诸实施,而创业社团显然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其次,高校拥有1-3个创业社团的比例高达80.39%,拥有4-5个创业社团的占5.88%,而拥有6个及以上的有9.8%,这个数据表明高校已普遍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也鼓励成立创业型社团,但从数量上看,一般高校的创业社团仅有1-3个,这个数据与国外尤其美国高校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也有9.8%的高校非常重视,创业社团的个数超过6个;这样一个数据同样体现在普通学生“对创业型社团的态度”,其中选择“略有耳闻,但不怎么出名”的占了56.86%,“知名度蛮高”占33.33%,创业社团在高校已经普及,但其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3 创业社团的生存现状
3.1 创业社团的模式 目前,创业教育在本科院校和部分高职院校开展的比较普及,但在一些具有明显专业特色的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成效不明显。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工程系为例,该系的专业大部分是江苏省的特色专业,毕业生就业供不应求,因此系部在缺乏师资的情况下,开展创业指导积极性偏低,也存在难度。创业社团的模式对灵活开展创业指导,鼓励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高校成立大学生创业社团,有利于依托学校提供的扶持条件,相对于毕业后创业压力更小,同时易于寻找团队伙伴,一起努力进行创业实践。对有意愿进行创业实践,又缺乏经验和资金的学生来说,加入创业社团可以很好地进行实战锻炼,有助于个性的发展。
3.2 创业社团的管理 创业社团一般是由基于共同创业兴趣的学生自发组织,但往往这些社团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在许多高校,学生社团由团委统一管理,同时会委派指导老师,但由于指导老师自身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并且指导时间多为课余时间,导致指导性不足。
其次,社团的经费是保障社团活动的基础之一,社团经费往往来源于学校拨款和社会赞助,学校拨款的多少也取决于学校对创业社团扶持的重视程度;另外,创业社团的运行的成效性与其他社团相比,不是那么明显,因此筹得社会赞助的可能性也较小。
最后,创业社团的传承存在难度,一般创业社团成员是高年级学生,尤其在高职院校,学生从大二开始参加创业社团,发展到大三比较完善的时候,就面临毕业就业,而已有的创业项目未必适合新加入的成员;另外,为数不少的学生刚开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加入社团,一旦开始实践活动,发现时间与自己的学习有冲突,也没用想象的顺利,很快又退出,导致人员的流动也较大,从而不利于创业教育的开展和创业项目的延续。
4 创业社团运行模式实例
高校创业社团的运行模式多种多样,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主要是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利用学校及周边资源,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以广大学生为顾客,主要经营水果、学习中必备品、电脑类的配件等等。在周一、周三、周五的下午和双休日,在校园指定地点,以摆摊的形式向学生推荐所卖品。另外利用节日做各种活动,比如圣诞节卖蛇果、元旦卖贺卡、情人节卖小饰品等。通过实践活动积累创业活动的经验。以路桥学院零点起航创业社为例,在圣诞节尝试卖蛇果,首先找到距离最近价格最合适的进货渠道,并且与之达成协议,在平常时间段也可以低价进货;在自己动手完成包装后,用节前促销、节日当天制造气氛等方式完成了计划销售量,创业社成员均感收获颇大。
对于大学创业社团的传承,社团宣传的形式招在创业方面有意向的新生作为干事,通过实践从中选出优秀学生作为下一届的骨干。在一年的实践中,新成员也逐渐了解和掌握货源和经营。
受到资金、场地、时间、社会阅历的限制,以在校生为成员的高校创业社团难以启承大型创业项目,但是依托学校环境和相关专业,可以开展小型创业活动。小型创业活动的开展既可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又不占用学习时间。如果在此基础上,高校为创业社团提供专业老师辅导,一定的资金技术支持并提供固定场所,则创业社团的发展将更加健康向上。因此,高校的创业社团在学校支持、社会帮助和学生自身地不断探索下是可持续发展的。
5 结语
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是建立在素质教育基础上的新要求,是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不是一定期望学生在毕业后成功创业,因为创业教育本身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责任心和协调能力。学生在毕业后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上述能力会对职业生涯或个人事业的发展产生核心影响。因此,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是必要和必须的。
大学生创业社团作为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良好载体,在目前已基本普及的基础上,把创业社团做强做好,需要高校的大力扶植。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划拨经费,完善创业社团服务机制,拓展实践训练平台,从而提升创业社团的吸引力,激发成员的创造力,使大学生创业社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涵尔.高校学生社团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1).
[2]汪国好.建设高校创业社团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32).
[3]潘宇,胡少鹏.高校创业社团组织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09).
课题项目:
该论文为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大学生创业社团生存模式探索——以零点起航创业社为例》成果(项目编号CX12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