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实践与探索

2014-05-10 16:22王雨
关键词:产业转型苏南地区

摘要:随着苏南地区发展模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苏南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实践和探索,以解决出现的问题,通过技术进步和体系创新,提升生态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 产业转型 苏南地区

1 生态工业园区概述

1.1 含义

在环境保护部颁布的《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HJ274-2009)中,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建设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把不同工厂、企业、产业联系起来,提供可持续的服务体系,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方式,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实现园区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可加快将传统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和生态化改造,促进我国工业粗放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根本上缓解当前的环境污染的压力。

1.2 分类

①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指以某一类工业行业的一个或几个企业为核心,通过物质和能量的集成,在更多同类企业或相关行业企业间建立共生关系而形成的生态工业园区。

②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是由不同行业的企业组成的工业园区,主要指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工业园区基础上改造而成的生态工业园区。

③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指以从事静脉产业生产的企业为主体建设的工业园区。静脉产业是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包括废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及将再生资源加工为产品两个过程。

1.3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2001年,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创建重点是针对国家级开发区,原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启动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为能更好地推动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2007年底,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决定由三部门成立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联合推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并对生态工业园区制定了建设标准。

自2001年8月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成立我国第一个生态工业园区——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以来,全国已经先后设立了多个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2 苏南生态园区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2.1 现状

江苏省为鼓励省级开发区参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2004年,江苏省环保厅印发了《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申报、审批、命名和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2008年3月,省环保厅会同省商务厅和科技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制定了《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同时成立了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全面推动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

截至2014年1月底,全国已有23家园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9家落户江苏,其中苏南有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8家已正式通过验收获得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命名,还有7家已经批准创建。在生态园区建设上江苏省参与创建和正式命名数量均居全国前列,而苏南地区走在了发展的最前沿。

表1 苏南地区通过验收并命名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表2 苏南地区批准创建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资料来源:江苏环保厅网站)

2.2 存在的问题

2.2.1 对生态工业园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苏南地区生态园区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苏南各市在生态园区建设上的理解和行动并不完全一致,局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仍有发挥作用的空间。生态园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管理者的协调,企业的积极配合参与,有时候会触及到一些企业的局部利益。因此,对生态工业园建设的认识要到位,要不断提升长远的利益预期和利益回报的认知。

2.2.2 相关政策和一体化措施需要加强

国家和江苏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生态园区建设的法规和标准,作为同处于长江下游、同一个生态圈内的苏南五市也各有地方性的生态园区建设规划,但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工作还未能与现有的、执行较好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政策融为一体,五市之间也缺乏应有的互动和协调措施,还要进一步扩展协调合作的范围,考虑泛长三角甚至全国的生态一体化。而且单纯的地方性环保部门的监管只能解决部分建设问题,还需多方经济政策作为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支持。

2.2.3 技术水平较低

和国外先进国家生态园区建设比较,苏南生态工业园建设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不均衡,传统园区的转型还相对滞后,产业结构趋同率高,互补性差,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不够强。在产业规划上不够科学,苏南生态工业园建设很多园区高科技产业与传统产业并存,行业和产业间关联度不强,在招商过程中关注招商的数量和资金量,忽视产业链接即补链要求,不利于生态工业园的持续发展。

2.2.4 污染控制不足

目前,苏南地区大多数生态工业园在规划中都将产业链的设计作为重点,将生态工业园的建设等同于物质的闭环流动,忽视了生态工业园区的污染控制。其次生态工业园建设中比较重要的水资源集成未得到足够重视。部分示范园区污染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值得高度关注。发展生态工业,建立生态园区本身是解决工业污染的重要途径,但对于生态园区的污染需进一步加以控制。endprint

2.2.5 缺乏与区域产业发展之间的协调

之前苏南生态园区建设速度较快,却忽视了在创建过程中与地区产业发展总体目标的一致性,也就是说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虽然在苏南五市都取得了相应的发展规模,但是与区域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没有梳理清楚,生态工业园建设需要相关的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配套。

3 苏南生态园区未来发展策略

3.1 加快苏南传统园区向生态工业园区的转型

目前,苏南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等传统的园区的发展已经走到关键时期,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创建生态产业园,以顺应新型工业化和知识经济的新要求。生态园区应当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苏南五市之间及五市与周边地区生态园区之间应当错位发展,实现有序分工、优势互补,不断降低产业结构趋同率。对苏南生态园区进行分类全面分析,根据地方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推进转型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并逐步发挥国家和江苏省生态园区的示范效应。

3.2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在苏南地区生态园区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应在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通过政府对正式命名的和正在创建的生态工业园区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在金融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以降低生态工业园区产品和服务价格,以帮助园区企业形成自身特色和优势,鼓励生态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

3.3 健全和协调地区间生态园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在借鉴国外循环经济立法成功的经验,和参照我国和江苏省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基础上,根据苏南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园区建设的情况,制定并不断完善地方性的鼓励支持生态工业园区的经济政策、税收政策,并通过苏南城市间的协调,使整个体系相互融合、相互关切、相互促进。

3.4 建立新型考核体系

生态化产业园区不仅仅指产业园区定位于生态、环保产业,也不仅仅指园区在物理形态上主打生态建筑,它还包括产业园区在人、企业、环境、城市以及社会多个层面和谐发展的作用力。符合生态化发展趋势的科技产业园,将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趋势。生态化科技产业园可以有效地推动城镇化发展,通过产业、经济的辐射激发区域经济和社会活力。

这就需要建立新型的考核体系,将生态工业园创建与生态市创建结合起来,作为生态市考核指标,使得生态工业园建设成为硬性考核指标。在此考核体系之外辅之以市场思维,通过市场来进行资源聚合,市场的科学配置资源,对生态园区进行合理规划。

3.5 狠抓节能减排,减少园区污染

苏南生态园区要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针,园区应鼓励引进资源能源消耗少、污染排放量低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于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风险大的项目,园区坚决贯彻高标准的环保一票否决制。在节能减排工作方面,园区要确定重点减排工程,逐步实现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逐年递减。在环保投入方面,园区可以设立专项环保引导资金,用于支持区域、企业、社区、学校的各项环保提升和改造工程。

参考文献:

[1]宋田桂.苏南开发区面临的挑战和转型[J].改革与战略,2010(4):87.

[2]宋田桂.苏南开发区需要实现“六个转型”[J].经济研究导刊,2010(7):123.

[3]江海洋.率先发展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创业型经济——关于苏南经济转型升级的研究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2009(57).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苏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项目编号:2013SJD790003。

作者简介:

王雨(1972-),男,安徽合肥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苏南地区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及对策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苏南地区社区、学校成人教育资源现状调查与整合研究
铜川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苏南地区乐器销售市场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