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勇
从春秋战国以来,中国形成了普遍的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过着比较稳定的生活,一直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革开放后土地使用权下放给农民,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关键是产品可以自由支配了。农民的收入迅速提高,生活水平迅速改善。自从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我国一直不断调整生产关系,自我完善,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十多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经济结构的调整,保留了大量的小农经济因素,再加上农民小农意识浓厚,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现代中国农业出现的问题
1.种植单一,结构不合理,土地资源浪费
大多数农村以粮食作物为主,仍以原来旧式的生产方式为主,工业化为辅,而且收入徘徊不前,农民失去了活力,积极性不高。因此更多的农村青壮年甘愿入城打工,将农业作为第二收入。改革开放初期,市场迅速活跃,物价不稳定,差距大,而近几年粮食价格逐渐稳定,但农业成本却仍不断提高,单纯依靠家庭的努力无法改变现状。城市生活成本很高,同时农村的生活成本也在几倍地增长,相对于城市的收入而言,农民的收入杯水车薪,从而严重制约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农民缺乏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知识来源有限,机械设备不能及时更新,导致作物产量有限,一方面使得土地资源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另一方面导致土地的污染,使土地失去肥力。
2.守土观念浓厚,缺乏大胆创新
中国历经了两千多年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小农观念。再加上宗族观念的影响,这种守土观念非常浓厚,更有很多人认为上学还不如不上,直接在家种地就可以挣钱。即使再贫穷也不愿丢掉这几亩土地。当然,种地本身相比较其他行业而言确实比较稳定,能维持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但是一味地依赖于土地,而使农村经济缺少了活力和发展的动力,这也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3.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制约工业发展
由于这种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农民的收入虽相比较之前有很大进步,但是经济实力仍然有限,能够购买一套机械化的设备还是有很大困难的。因此这种经营方式严重制约了农民的购买能力,不利于农村机械化的推广。同时也会导致工业发展缺少一个增长的因素,从而制约了国民经济整体的协调发展。
二、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
1.国家积极出台有关政策在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为此,中央和地方应该制定和实施有关政策,比如,加大对农村资金的投放力度,有侧重地调整经济结构;促成农村人才流动,最大限度地引导人才支援农村建设,带去先进的知识、技术和经验,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以提高农村整体的生产水平;调整投资结构,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促使农村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完善农村的服务设施,使农村的人口分布更加集中等等。
2.由分散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过渡
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的经营方式,国家采取惠民政策促使农民分布更加集中,采取农场式的管理方法,妥善安排农村的老人妇女儿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采取由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逐步推进的办法,逐步形成集约化管理,以保证农村的稳定。
3.工农业有机结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使工业配合农村的结构调整,及时为农村机械化的实施做好服务,同时也可以积极发展乡镇企业,以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这样也可以减少城市的人口压力,以及资源分配带来的矛盾。国家应积极采取政策促使城市人口流动向农村转移,逐渐使人口分布更加平衡合理,同时也可缓解其他一系列社会问题。
总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始终是我国的基础行业,农民占绝大多数,农村问题现在已越来越突出,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从根本上说,现有的生产关系已不适应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水平了,因此,我认为目前农村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政策,以促进农业向更深层次发展。
(作者单位 河北省郑口中学)
编辑 董慧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