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慈善文化

2014-05-10 09:30上文一宗
时代报告 2014年5期
关键词:资助慈善大学生

上文一宗

石保敬先生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他资助过贵州山村里20个初中学生3年的生活费,并在河南慈善总会建立了慈善账户用于帮助贫困家庭。他说慈善的本身并不仅仅是为了慈善这件事,而是为了当别人危难困苦之时,伸出援助之手解人之急之需,让对方感受到社会的正能量,并在日后同样能传递这种力量。

石先生的河南驰诚电气有限公司坐落在郑州科技园,公司的全体员工都曾为地震灾区捐款,慈善已经成为了他公司的文化,员工们对于这种氛围也十分认可,对员工来说,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更值得让人付出。我问起石保敬先生为什么企业要建立这样的文化,以及这种企业文化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时候,他给我讲了公司发展中的一段经历。

前几年公司出现了一种现象让他很苦恼——新晋员工越来越浮躁,无论是生产线上的高中生,还是做技术的本科毕业生。比如那些刚毕业的本科生,专业知识大多不太强,实际操作上,虽然勉强可以但是还需要培训一段时间。问他们专业技术问题很多答不上,他们说课本上没有教,石先生觉得很奇怪,就说:“这是你的专业,课本就算没有写,那业余时间可以买专业方面的书自学嘛!”后来才知道这些大学生业余时间都打游戏、谈恋爱了。生产线上的工人问题更多,有文凭的都不愿意干这份差事,很多初中或者高中毕业的85后和90后来应聘,可是流动性太大。这些员工都是少爷脾气,他们做的不对,如果说他们一下,或者吵一下,有的发完工资就不来了,有的干脆第二天就不干了,更厉害的是当天就走。

个人只管自己的工作,有空就低头玩手机;会议室没人时灯亮着,没人主动去关一下;开完会一次性水杯一片狼藉,很少有人自觉清理;厕所用完后不冲,烟蒂乱扔;地下掉了纸屑,没人主动捡起来……这些微小的细节都能见证一个人的品质,石先生感叹说:“能力不足可以慢慢培养,可是没责任心,想培养都不知该怎么办。员工与员工之间也有问题,部门之间沟通不畅,生产、包装、客服、业务、技术各个部门百十号人彼此之间总有些小矛盾,这种矛盾小到会影响工作,大到可能直接影响公司,使团队意识也越来越差。

石先生说自己是70后,老家在南阳乡下,“他们这一年龄段的人,不论文化水平怎样,际遇如何,做事都能沉下心来,踏踏实实的,他的很多朋友都是如此。石先生回忆起自己刚毕业跑业务时,那会儿闲下来一有空就自己找事干,门窗脏了就擦擦,厕所脏了就刷刷,门把锁坏了就找工具修修,也没想过做这些有没有奖金,给不给涨工资,那是把企业当家一样来做事的,所以自己深知责任感不论是对企业还是社会都是很重要的。

自己企业面临的问题,在很多企业也都存在,这是一种当前的社会整体现象。为了公司的发展,现状必须改变,石先生决定从培养责任感、存在感和认同感入手,建立新的企业文化根基,为此他从两个方面开始了尝试改变:

第一,和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合作,每月对员工进行礼仪培训。让他们学会如何接人待物,如何为人处世,谈吐改变了,做事方式改变了,大家互相尊重,彼此有礼貌,这样就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素质。

第二,做慈善,公司带头通过各种方为社会上需要救助的个人式进行资助。公司的财富取之于社会,当然要反馈于社会,用之于最需要的人。公司把慈善作为一种企业名片,在这种做慈善的过程中不但帮助了很多人,公司的知名度提升了,同时员工对公司的认知度也上升了,他们以在这个公司就职为荣。同时公司也鼓励员工捐款,尽力而为,不计多少,爱心意识逐渐成了公司的文化。

“好消息是,我们领导层带头资助贫困学生、为西部地区捐建蓄水池、为地震灾民捐款,随着我们通过做慈善帮助越来越多的人,员工参与捐助的人数也不断增多,大家的工作心态改善了,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也在提升,个人成长了,收入也增加了,企业因此发展的更快,我们也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正反馈。”说到此处,石先生信心满怀。

当问到今后公司的慈善事业如何延伸时,他说:“今后几年,我们想资助贫困大学生,公司通过高校或者社会慈善机构寻找那些家庭有困难的大学生,符合条件的我们就资助大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甚至公司管理层可以为他们进行职业规划,也可以提供兼职和实习的工作机会。但是公司希望这些被资助的大学生能好好珍惜机会,不要荒废大学时光,多读书,努力提升自己,日后也能回报社会,传递这种社会正能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助慈善大学生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