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杰的教育思考

2014-05-10 08:05
教育 2014年13期
关键词:王平读书农村

■本刊记者 何 年

张立杰的教育思考

■本刊记者 何 年

今年两会,一位政协委员的发言引发了张立杰的思考。“不要鼓励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发出这段惊人之语。“作为多年来一直在农村从教的教师,我对这个观点难以接受。农村的孩子凭什么不能考大学,凭什么要一辈子呆在农村?说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回不去自己的家乡是悲剧,难道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走不出穷山沟才是喜剧吗?”

关爱:从身边开始

2012年,张立杰接手了新一届初一,不久,她就对班中24个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而有一个学生却让她陷入了迷思。这个学生叫魏红,因为出生时出现了严重的脑缺氧,所以不但身体有缺陷,腿脚不好,而且智力也存在问题。她在班中属于旁听生,上课什么也不学,要么睡觉,要么趴在桌上。魏红在班中特别被同学排斥,谁都不愿意与她邻坐,更没人愿意和她交往,还有很多孩子经常欺负她。下课了,她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操场上,羡慕地看着那些奔跑欢笑的孩子——她就像一个孤独的影子。

让张立杰感到困惑的是,这些孩子是一起从小学升上来的,共同度过了好几年的童年时光,孩子们怎么会对她这么冷漠?带着疑问,张立杰找了一些学生了解情况。学生反映,魏红不洗澡,身上有异味;而且,她从小就不合群,不和同学来往,久而久之,大家都不愿意和她交往了。

摸清情况之后,张立杰觉得需要教育学生,不能让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

周一的班会课,她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了“关爱,从身边开始”几个字,告诉学生这就是这周班会的主题,然后用多媒体播放了一组图片,都是她在网上搜集到的一些生活在社会底层需要关爱的弱势群体的。有的是边远山区孩子在艰苦的条件下读书的,有的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背柴或捡垃圾的,有的是残疾人孤苦无依缺吃少穿的……

图片刚开始播放时,学生脸上还带着笑容,还在下面窃窃私语;但很快,教室就安静下来。因为这些图片实在是太震撼人心了!就连张立杰自己虽然已经看过多遍,但仍被刺得心痛。张立杰问学生:“如果这样的人和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大家应该怎么做?”学生们立刻活跃起来,议论纷纷,有的说捐款,有的说捐物,还有的说组建帮扶小组,帮他们干活,刚刚还安静异常的教室一下子热闹起来。

看学生讨论得差不多了,张立杰说:“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很有爱心,想了很多办法,想帮助这些弱势群体。可是,爱心是不能挂在嘴上的,需要落实到行动中。对于陌生人,我们可以奉献出我们的爱,而对于我们身边的人呢?事实上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需要关爱的人,她和大家一同成长,每天朝夕相处,我们是怎么对她的呢?”说到这,她故意停了下来,想看看学生的表现,她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脸红了,低下了头。

“孩子们,我不是想批评你们,只是想提醒你们,关爱应该从身边开始,从小事入手。我们应该去帮助身边那些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让我们的班级成为一个充满爱的集体,让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下课后,张立杰高兴地看到魏红身边围了几个同学,尽管魏红还是沉默,但她脸上已经能看到些许笑容了。

张立杰在课堂上

幽默:化解矛盾的方法

有一首张立杰很喜欢的歌,是《心中常驻芳华》。张立杰觉得,教师的心中就应该芳华永驻,这样才能在学生的求学之路上留下一路馨香。当学生遇到困难而情绪消沉时,送上一朵关爱之花;当学生违反纪律意志沉迷时,送上一朵宽容之花;当学生迷失方向失意彷徨时,送上一朵自信之花。张立杰觉得,教师更应该让幽默之花在课堂适时绽放,让课堂里常有笑的涓涓细流。

一天,有一堂张立杰的课,她按习惯提前两分钟来到教室。刚走到门口,就听到里面像炸了锅一样,乱套了。进去一看,原来是班级里的两个淘气大王小亮和小强在“战斗”,他们各自抵住对方的肩膀,正在僵持着,边上围了一些看热闹呐喊的学生。看到老师来了,两位马上松开了手,其他学生也开始向座位挪动。张立杰伸手制止了他们,转身从储物柜里拿出两把铁锹,分别递给了小亮和小强。他俩楞住了,别的学生也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纷纷猜测:是不是要罚他们清垃圾?

清清嗓子,张立杰笑着说:“你们这么打多不过瘾啊,要打,咱们就真正打一场,就像古代的决斗一样,拼个你死我活出来。现在你们各自拿着铁锹到操场上,痛快地打,千万不要手下留情啊!这样就可以一下为班级除掉两个小祸害。”

“老师,最终只能一胜一负,怎么是除掉两个小祸害?”有学生们奇怪地问。张立杰卖了个关子,让学生猜猜看。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猜了半天,也没猜出个结果,又把目光望向了自己的老师。

“你们想啊,二虎相争,必有一伤,负的那个就自然淘汰了,而胜的那个呢?杀了人还能安然地呆在教室里读书吗?他最终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在监狱里度过余生。你们说,这是不是一下子就为我们班级除掉了两个‘小祸害’?”

张立杰这么一说,所有学生一下子哈哈大笑起来,连小亮和小强也不好意思地笑了。他们笑了,张立杰却脸色一变,告诉两名当事人,必须马上出去决斗,今天不打都不行。他们俩一下子傻眼了,站在那不知所措,只是可怜地望着老师。看戏演得差不多了,张立杰缓下脸色,说:“你们今天在教室里当众打架,违反了学校规定,这事必须得有个说法。你们既然不同意武力解决,那告诉我,你们想怎么办?”

小亮忙不迭地说:“我们和解。”说完向小强深深地鞠了一躬,真诚地说了声“对不起”,小强也红着脸说:“应该说对不起的是我,是我先动手打你的。我不对!以后我再也不这样了。”张立杰看着他们两个,追问:“你们确定自己可以解决,不用我帮忙?以后也不会找后账?”他俩鸡啄米似地点头,连声答应。

一场干戈就这样在笑声中化解了。从那以后,班级里很少再出现类似的打架事情,因为学生都学会了张立杰的劝架方式。

成长:相似的经历产生共鸣

张立杰并不是一直善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她虽是一个毕业于师范学院的资深教师,但因常年在山区学校执教,她也曾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连自身的心理平衡都搞不定。

2011年暑假,张立杰任教的黑龙江省海林林业局第二中学的校长王平香向她推荐了黎志新老师的《做一个励志型的班主任》。当时学校要求每个老师在假期里读一本教育书籍,王平香最初推荐给张立杰看的是李镇西的《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好几个老师已经看过了,4月份就传到张立杰手里,她却一直不愿意看——那个时候张立杰比较排斥教育书籍。假期到了,王平香把黎志新的书交给张立杰,建议她读。张立杰回忆说:“她当时是希望我能静下心来读书,以此带动学校其他人。”没想到,张立杰读了这本书后的反应非常大,这是王平香没有料到的。

张立杰读书后深受触动,是因为作者黎志新和张立杰同龄,都是女教师,两个人有过相似的经历。张立杰把这本书反复读了好几遍,每读完一次,都觉得自己的心灵经受了一次历炼。看完这本书,张立杰马上登陆黎志新的微博,把她加为好友,以便近距离感受她的思想。循着黎志新的足迹,张立杰知道了朱永新的《享受教育》《我的教育理想》,知道了高万祥的《高万祥与人文教育》,知道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她沉醉于以往自己最不喜欢的教育理论之中,读书让她看到了自己的浅薄无知。于是读书、反思,反思、读书成为了张立杰课余生活的主要内容。工作之余她开始和同行通过网络交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积累起来。在黎志新的帮助下,张立杰加入了班主任尖峰论坛,认识了梅洪建、钟杰、郑立平等一线成长起来的知名教师。

从那时以来,张立杰的教学理念逐渐清晰起来,能够主动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有方法解决,关注思考的问题也更多了。

思考:是否该挣脱怀抱?

在山村学校执教久了,张立杰发现一个现象:山村越贫困,人们越冷漠,学生学习越差。张立杰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影《流浪者》,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贼的儿子永远是贼。”她从王平的观点联想到,城里人的儿子就应该永远是城里人,农村人的儿子永远是农民,生于斯长于斯,最终埋葬在家乡的土地上。她认为,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这才是彻底的悲剧。

她想起一则放羊娃的故事:“一位学者在一个小山村碰到一个放羊娃,学者问:你为何放羊? 答:养大了卖钱。问:卖了钱干什么? 答:盖房子。问:盖房子干什么? 答:娶媳妇。问:娶媳妇干什么?答:生娃。问:生娃干什么? 答:放羊。学者无言……”

以前,张立杰一直觉得孩子选择在农村读书很好,因为自然环境好,没有网吧等不良诱惑,教师认真负责,淳朴本分,不用势利眼看学生。学生就算成绩不好,总不至于学坏。但她逐渐觉得,这想法太幼稚了。半个月前,同事坐车带孩子去城里学习吹笛子,结果出了车祸,孩子现在还昏迷不醒。张立杰就想,如果孩子不是生活在农村,就用不着每周一次坐车进城,这样的悲剧是否就可以避免了呢?

2014年2月,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部美国电影《威震八方》。电影讲一个军人退伍回到家乡,发现伐木工厂倒闭,镇里改办赌场,爸爸失业,女友当了小姐,朋友赌钱吸毒。他砸了赌场接受审判,当庭辞退律师,自己对陪审团陈词:“只要你们判我无罪,我就去竞选警长,把这地方治理好!”最后他被判无罪,当了警长,关闭赌场,开办工厂,赢得了女友的爱。张立杰所在的山区经济也依托林业,现在开始封山育林,停止采伐,很多人面临无事可做,生活环境与电影中的环境如出一辙。这个电影给她强烈震撼:“山区孩子的命运何时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孩子们如果不能考上大学,就走不出大山。如果是农村,年轻人还能竞选村委会职务。我们这里归属林业局,一切要听上级安排。上级不安排就无事可做,所以年轻人走了就不回来。现在这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孩子因为不在父母身边而心理失衡,教师在学校里不得不处理很多社会问题。”

猜你喜欢
王平读书农村
我眼中的太阳
Transmission-type reconfigurable metasurface for linear-to-circular and linear-to-linear polarization conversions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篆刻作品欣赏
Regulation of the intermittent release of giant unilamellar vesicles under osmotic pressure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我爱读书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