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利娟 (上海市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200092)
幼小衔接中体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摘要)
施利娟 (上海市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200092)
各抒己见:细品近期热点 直面评头论足
编者按:如何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进入小学后,尽快适应小学的体育教学,顺利地过渡与衔接,是提高一年级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上海施老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将发现的问题当课题去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清晰的研究之路。为此,我们从近1.5万字的研究报告中,摘取了部分内容,供大家借鉴与参考。
上海施利娟
(一)小学体育活动与幼儿园体育活动有极大的差异
(二)促进学生保持体育学习的兴趣
(三)促进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缩小幼儿园向小学体育教育过渡的“坡度”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主要探索幼小衔接中体育教学的规律,研究幼小衔接中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具体实践操作措施。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幼小衔接中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幼小衔接中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策略、内容设计的要素、实践操作要点与评价,并以基础知识、基本体操、队列、走和跑、投掷、跳跃、滚翻、小球类、攀登与爬越、支撑与悬垂等活动内容为具体案例来进行说明。
(三)研究方法
用调查研究了解幼小衔接中体育教学的现状;用理论研究搭建幼小衔接中体育教学的理论框架,探寻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的规律;在幼小衔接的小学一年级中开展行动研究。
(四)研究进程
研究时间:2012年7月-2013年12月
(五)研究成果的形式
本课题研究成果为1篇课题研究报告,3个幼小衔接体育教学附件(单元设计与流程示例、课时计划示例、活动资源菜单),4个幼小衔接体育教学案例。
(一)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的现状与问题
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的内容比较多;范围比较广;时间比较长;要求比较高。
(二)幼小衔接中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促进小学生体育活动兴趣、认知、技能的衔接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三)幼小衔接中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的策略
1.适当降低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要求与难度的策略
2.注意营造小学一年级体育学习与活动环境的策略
3.注意改革小学一年级体育学习与活动方法的策略
4.注重养成小学一年级学生体育活动与锻炼习惯的策略
5.注重小学一年级体育学习与活动激励性评价的策略
(四)幼小衔接中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内容设计的要素
1.体育兴趣情意、行为习惯与认知技能
2.贴近儿童生活的主题情景
3.利于儿童身心的趣味活动
(五)幼小衔接中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的实践操作要点
1.反复研讨,精选内容。根据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的内容与幼小衔接的需要,课题组选择基础知识、基本体操、队列、走和跑、投掷、跳跃、滚翻、小球类、攀登与爬越、支撑与悬垂等内容作为幼小衔接中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的研究内容,编制了相应的幼小衔接体育活动方案。力图根据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年龄特征,寻找小学与幼儿园之间进行体育活动的衔接点或衔接区,结合幼儿园开展的13个运动活动项目,就目标、内容、形式、效果等进行了多次的研讨。
2.设计方案。小学低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科教学的特点及课程目标的达成,从培养学生健身学习的兴趣、行为习惯和认知技能等方面,安排学习内容,进行学习设计;以富有童趣的学习活动为载体,注重营造快乐、健康的学习氛围,引发新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喜欢运动和共同运动的倾向,为学生较好地完成后续学习任务打下“乐学、能学、好学”的基础。课题组研究编制了幼小衔接体育活动方案。
3.实践操作。根据内容设计与要求,选择教育质量上、中、下不同层面的小学开展体育教学试验,针对方案中的各类教学内容开展实践研究,观察儿童在参与上述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完善游戏活动的实施方式与活动要求。
4.多元评价。在幼小衔接的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评价中,评价的内容是多元的,注重对学生个人体育兴趣、情感、喜好等的评价,注重对学生与同伴的团结、友好、合作、和谐等关系的评价,注重对学生体育动作、行为与习惯的评价,注重对学生体育认知的评价,注重对学生体育技能的评价;评价的方式也是多元的,有学生的自评,同伴的互评,小组的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评价的功能也是多元的,有反馈功能、改进功能、激励功能等。
(六)幼小衔接中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的评价
“幼小衔接”的小学一年级体育与健身教学评价,指向“学习目标”的达成,要简单易行,延续幼儿园生活中互相评议的广泛性和即时性的特点,让学生有话即说。
1.评价要点。学生能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的任课教师、其他管理人员,初步了解并说出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基本器材名称等;有一些遵守课堂学习的常规,知道活动程序,对教师的信号能够作出反应;表现出趋于正确的、有选择的站立、行走、跑步、单脚跳和基本体操等动作;承担较低至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乐于说出自己的身体感受,对喜欢的健身活动或项目进行交流;愿意参加健身活动,表现出与他人合作的行为,有尝试学习新动作和新技能的期盼;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下,说出一些运动项目的名称和自己了解的体育信息。
2.评价操作。“幼小衔接”的小学一年级学习评价,提供相关内容主题的等第制评价标准,供体育教师教学观测和记录时参照,不能唯等第或量化表述,应采用过程性为主的发展评价方式,即为测试必测的体能项目为原始记录,以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引导其对自身体能和体质情况的关注,并用于对学习效果分析和未来教学计划的修订。将评价要点渗透于教学设计和实施之中,侧重于教师观察及观察记录评价,学生模仿、比较、表达、训练、展示和比赛等活动评价,提倡形象、生动和明确的语言描述或肢体动作,及时、准确和具体的评价,注重激励和方法的给予,留下观察记录和教学案例。
(一)一年级学生体育学习与体育活动的情感较以前更浓厚
一年级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实施与幼儿园衔接后,体育学习与体育活动更多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多关注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基,一年级学生体育学习与体育活动的情感较以前更浓厚,学生在体育活动体验中感受游戏所带来的快乐,学生更加喜欢体育课的学习与体育活动了。如《基本体操》第一节“小海军手势操”,创设了“我是小小解放军”、“机器人”、“照镜子”等情境;学习《队列》时,设计了“我变你也变”、“快快排队”、“在图形上走”、“边唱边走”等游戏环节,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各种队列;在《跳跃》部分,设计了“我是小弹簧”、“跳跃小达人”等游戏活动;在《小球类》部分,创编了各种赋有童趣“谁的小球弹得高”、“传球接力”、“自抛自接”等球类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更加喜欢小球类活动了。
(二)一年级学生体育活动与游戏相结合
一年级学生体育学习与活动实施与幼儿园衔接后,从遵循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科教学的特点,促进一年级学生体育活动与游戏较好地结合,使一年级学生体育活动游戏化。如,“快快来排队”这一内容主题,教师设计了集合队→排队→4路纵队→4列横队。教学要求由简到繁:小组的集合队,没有排序的要求,先认清自己是哪个小组的;然后是排队的要求,认清自己在小组的位置,排成一路纵队,最后四小组合起来,由易到难,学生能较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达成学习的目标。队列与游戏的有机穿插组合,寓游戏于教学,穿插于队列练习中,让课堂活起来了。在游戏中融入基本的课堂常规及安全的意识,寓教于乐,加深记忆。游戏与队列的组合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游戏的背后,教师更多强调的是规则与要求,如何快速、有序找到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在反复练习中,学生对游戏充满着向往,规则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
(三)一年级学生体育活动能灵活地应用外部信号
一年级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实施与幼儿园衔接后,体育学习与体育活动灵活地应用了外部信号。教师对学生的感官反应设计多种的方案,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哨声做相应的动作。教师的手势、肢体的直观动作,让小朋友一目了然。由于多感官地接收信息,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顺畅,在不断变化的信号中感受活动的乐趣,懂得课堂常规的要求。
(四)一年级学生体育活动更加关注活动的空间、方位与安全
一年级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实施与幼儿园衔接后,学生的体育学习与体育活动更加关注活动的空间、方位、安全。在将教材游戏化的同时教师还关注学生活动的空间、方位、安全的要求。从安全的角度,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让学生也能认识到,活动是需要空间的,空间是有方位的,合理的空间、恰当的方位可以预防和避免伤害事故发生的道理。
(五)一年级学生认识体育器材的常规要求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年级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实施与幼儿园衔接后,学生认识体育器材的常规要求有了较大提高。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东西哪里拿的,就放回哪里;体育器材哪里拿的,就放回哪里。幼小衔接中教师不但教会学生认识了器材,还培养了学生将器材放回原处的良好习惯。
幼小衔接中一年级体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还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今后研究。
(一)男、女学生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衔接问题的研究
(二)不同学生中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差异衔接问题的研究
学生中有的学生身体强健,有的学生身体孱弱;还有的学生有一定的生理疾病或肌体障碍,因此不同的学生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有一定的差异,有一定差异的学生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衔接也不应相同,应当分开进行实践与研究。
(三)以“互通”为基础,拓展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
“互通型教师”的培训,是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局特为幼小衔接期的教育者提供的学习模式。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在互通中探索和分析在幼小衔接期所缺少的东西,以便取长补短、互相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