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欢 (浙江省杭州市大关苑一小,310014)
在实践—中《感直跑悟屈腿跳 高在》上课研后的磨思考中提升
黄欢 (浙江省杭州市大关苑一小,310014)
从哪一个维度切入去设计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这次研讨课的重要思路。从“技术、体能、运用”三个不同的维度去设计,会出现不同的单元内容。磨课初期由于对三维构建单元教学内容地认识不到位。因此,不能正确选择和确定从哪个维度去理解内容和方法,去设计单元计划,只是停留在原有基础上常规设计的层面。例如,笔者执教的是水平一(二年级)的学生,从技术层面怎么去教,可以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去教,一直是困扰笔者的主要难题。在导师的帮助下,通过学习、分析和修改后,确定了从学习技术维度去思考和设计单元计划,并确定第四课时作为上课内容。主要解决直跑2~4步单脚起跳双脚落地,跳过一定高度,让学生体验直跑屈腿跳高技术动作,为今后学习蹲踞式跳远做准备。设计主教材主要分三个环节,首先是踏跳练习,解决单脚起跳双脚落地;其次是腾空练习,主要通过小垫子的依次叠加解决腾空难点;最后是跳过一定的高度,通过前面两部分的辅助练习,让孩子自主选择高度,完整练习。确定教学重点为:单脚起跳双脚落地、落地屈膝缓冲;教学难点是:助跑、腾空、落地动作连贯性。由于认识上的提高,方向比较明确,单元计划和教案的设计就比较顺利地完成。从而认识到在设计前的学习、理解、研讨的重要性。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没有一个好的设计就不可能有好的课堂呈现。
只有在自己掌握和体验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理解和处理教材。对于这一点以前的认识是不深刻的,往往是以教材教教材,想得多的是这个教材怎么教,而通过这个教材可以教什么却考虑很少。对教材的一知半解,对教材缺乏体验,造成了对重点、难点的把握不正确,对教学方法的不匹配。在教学设计初始阶段,直线助跑屈腿跳高的内容,笔者联想到的是跳远的技术,是为今后学习跳远过多的思考,忽略了高度,就是因为对教材缺乏研究,特别是对教材的学习价值、意义、作用、联系考虑得更少。这次对《直跑屈腿跳高》教材的理解,一开始总是从跳远的角度去处理,单跳双落也是从远度上去考虑,经过几次磨合后,才转变过来,确定为助跑-屈腿-跳高三个学习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般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差别,除了教学经验外,很大的差别是心理素质。自己在磨课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思想不集中、急躁、埋怨、遗忘、厌倦等情绪波动和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过放弃这次上课的机会的想法,都是因为心理素质差而造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不能正确的认识和对待自己。从而就不能正确对待上课,产生功利思想,并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也就不能正确对待学生,当课堂中出现问题时,就会责怪学生基础差、场地条件不好、学生不配合等现象,影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造成教学效果低下。心理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培养和历练的过程,这次在磨课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是暴露也是鞭策。我要把这次活动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正确地认识自我,摆正位置,抱着虚心学习、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平和心态,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教学素养。
良好的应变能力应该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通过这次上课,使我对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预设是预案,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自己的经验编写的学习方案,主观成分比较多,它是可以调整的。生成是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这样和那样的现象和问题,有些是预设到的,有些是突发的,教师必须要对预案进行适当地修改、补充和调整,采用新的方法进行指导和教学。新老教师的差别就在于新教师往往较多地关注教案,而老教师较多的是注重生成过程中的指导。这也就是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之处。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提高教学的应变能力,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课堂驾驭的能力,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指导学习和纠正学生动作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学内容是学生固有的身体活动能力,如走、跑、跳、钻、攀、爬等,它是非常自然的、生活化的、原生态的。教学中应联系自然、联系生活、联系对象顺势而教。但是,在教学中往往会采用高标准的要求,运用训练化的模式,按照固定的顺序和方法去教学,大量的辅助练习和分解教法,使原本简单的动作变成复杂,原来自然的动作变成僵化,使完整的动作破碎。结果是花了很多的时间、运用了很多方法,效果很差。于素梅教授在点评中讲到的弯道跑中两人顶肩跑克服离心力的案例,对笔者触动很大。在教学中也犯了类似的错误,过多的单双练习产生了负向的迁移,造成不少学生双脚起跳;过多的辅助练习,影响了完整动作的完成。这是在这次上课中最深刻的教训,也是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