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燕玲
摘 要 随着逐步推行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使得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对象增多,管理难度增大。在众多的管理对象中,对社区党员的管理教育是极为重要的方面,如何教育引导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已成为社区党支部研究的课题和重要工作。
关键词 社区 党员 教育管理
一、社区党员管理教育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1.党员队伍构成发生新变化。党员队伍的构成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突出表现在外出流动党员、解除劳动合同未再就业党员、待业学生党员数量不断增多,他们分布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党员管理教育难度增大。
2.管理教育存在问题:活动形式单一。目前我们对党员的管理教育形式往往是“一刀切、一锅煮”,这些党员老的、小的在一起,缺少共同语言,组织生活质量也很难提高。平时党支部的活动方式也局限于开开会读读报,组织一些小型活动等,缺乏对党员进行个性化教育和面对面的交流,很难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员的真实思想动态,管理有效性程度较低。
管理教育难度大,参加组织生活难、交纳党费难、保持联系难、掌握其表现难。上述情况已成为社区党员管理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3.党员在社区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尽如人意。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作为同样是“人”的党员,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有少数党员在其中“迷了路”,部分党员的党性观念发生弱化,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受到某种利益驱动而发生急剧变化,甚至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动摇。
4.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状况远远不适应于社区党员大量增加的新形势。近几年,纳入社区管理的党员数量猛增,管理难度加大。而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却明显滞后,一是在硬件条件差,没有单独的办公、活动场所。二是缺乏活动经费,三是支部力量薄弱。四是参加活动的党员年龄偏大。
这些已严重影响了社区党组织生活的有效开展,影响社区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因此,如何教育引导“问题党员”,增强党性观念,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实是当前社区党员管理教育的一个不小的难题。
二、社区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特点及对策
社区不同于单位。机关单位地域相对狭小,人员比较集中,人员的层次也比较相近,而社区管辖的地域相对广泛,管理对象分散,成分复杂,因而社区在党员管理教育方面就要比单位难得多,存在的特点具体概括为:广泛性、复杂性、流动性、交叉性。
1.广泛性。主要是指社区管理的党员分布广泛,居住分散。
2.复杂性。主要是指社区管理的党员年龄不一、文化不同、职业不一、境界不等。
3.流动性。主要是指社区管理的党员中有一部分外出流动。这些流动党员的流动时间和地点往往不固定。
4.交叉性。是指把社区党组织同相关单位党组织联系起来,使被管理对象具备了双重管理性。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员管理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1.按照社区党员的不同类别,实行分类管理。一是加强在职党员的管理。在职党员是社区中最为丰富的人力资源。有一定觉悟和组织纪律观念,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工作,有利于社区两个文明建设和党建工作。因此,应了解在职党员的特长,开展一些有益活动,发挥他们的作用,为居民排忧解难。为居民区的党员和居民讲课,提高居民区党员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
二是强化流动党员的管理。流动党员有的不愿表露身份,有的工作不固定,有的时间较短,特别是大部分对原来的单位、地域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和感情,形成人走关系在的局面。对这部分党员,应建立党员流动管理站,将社区内的流动党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起流动党员档案。要经常与流动党员保持联系,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同时,向他们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便于组织掌握和管理,定期、不定期组织学习、思想汇报等党内活动,并认真听取他们对社区党建工作的建议。
三是加强下岗未就业党员的管理。对这部分党员,主要是组织培训,学习专业技能,并根据其特长推荐给有关部门和单位,实现再就业。鼓励他们自谋职业,从事个体工商业,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
四是强化内退党员的管理。内退党员是社区宝贵的财富。这些党员,从事党的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必须加强对社区内退党员的管理,为他们发挥作用提供舞台和场所,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余热。
2.加强社区党支部建设,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为适应社区发展的新形势,加大管理力度,就必须进一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体制,赋予社区应有的职能和权力。
一是配强居委会领导班子。通过组织考察,把一些年轻德才兼备的新人选拔到社区干部队伍中来。再次是从内退党员中选拔党支部委员。
二是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居委会干部处在社区党建工作第一线,是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主要力量。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尤为重要。首先要重点加强对社区干部的培训。利用党校和干部学校,对现居委会干部进行轮训,使他们不断充实政治理论、现代科技知识和现代化城市管理知识,还要加强对干部的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建立健全干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党风和廉政建设力度,改进干部作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是加强对基层党支部经费的支持,购买一些光碟、学习资料。对电教设备进行更新,同时对生病、老弱党员进行慰问等,开展党员社区活动、扶贫帮困。对支部中表现突出的党员进行表扬鼓励,起到激励作用。
3.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党员管理的长效机制。制度建设是社区党员管理教育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目前,要在健全必要的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党员议事、党建工作联系点,及完善三会一课、思想汇报、学习、党员发展、党员民主评议等制度基础上,重点加强三个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一是建立务实的保障机制。社区党组织要尽可能为党员尤其是有困难的党员做好服务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全身心地参加社区服务工作。
二是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开展党员责任区工作,划分楼栋责任区,在承包范围内对困难户、遗孀户、外来人员等经常了解情况,并将了解的情况进行反馈,形成人人有责,社区共建的有效机制,促进“大社区”党员管理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社区基层党组织要及时捕捉党员积极参与文明社区工作的先进典型,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报道,通过“文明居民”“平安家庭”“优秀党员”等评选活动的开展,提高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四、适应形势,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党员作用。
作为社区党员,处于最基层,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最广泛,能否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社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居民成分复杂,社区内单位多,各种组织多。因此,要真正发挥党员作用,就必须根据社区自身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员发挥作用。主要应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
1.点:设置岗位,建立岗位制度。一人一岗。根据本居民区的实际,本着切实可行的原则,居民关心的热点、重点问题设置岗位。岗位确定后,根据每个党员的特长、年龄、身体等实际情况,确定党员岗位。二是注重建章立制,规范岗位行为。建立五项制度:第一,党员岗位活动卡制度。第二,汇报交流制度。第三,交接岗制度。第四,评比表彰制度。第五,建档制度。
2.线:党员责任区。一是合理划分责任区。在调查摸底基础上,根据党员多少、责任大小等情况共同划分出责任区。二是确立出责任区内容。包括五大类:第一是社区服务,第二是计划生育,第三是精神文明建设,第四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五是收集居民反映的热点问题。三是落实责任人。划分责任区可先让党员根据自身不同情况进行自愿申报,党支部进行集体研究,确立出责任人。四是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和指导。完善五项制度:第一,报告制度。第二,征求居民意见制度。第三,联系制度。第四,检查制度。第五,评比制度。居委会年终对党员责任区进行总评,表彰先进,鞭策后进。
3.面:社企、社事、社警共建。社区内各类单位多,这就要求社区党组织必须主动沟通,协调驻区单位,积极参与“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社区建设“目标同向、工作同步、成效同得”的工作机制。
社区党员教育,是与管理密不可分的。应寓教育于管理之中,通过管理实现教育目的,把党员教育与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加强社区党员管理,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使社区党组织更加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