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心仿
我国养蜂机械化现状与发展对策
宋心仿
实行养蜂机械化是实现养蜂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前提。没有养蜂机械化就没有养蜂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养蜂规模化和高效益。
1911年清末秀才张品南与人合作创办三英蜂场,引进4群意大利蜂群,并引进标准式蜂箱及蜜蜂活框饲养技术,至今已100余年。10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行各业都在大踏步发展进步,养蜂业虽在某些方面有很多进展,但其饲养方式并没多少变化,养蜂生产机械也陈旧落后,依然秉承着100多年来传统的活框饲养方式,饲养操作、生产机具还是沿用老一套,依然靠手工或半手工操作。
我国养蜂机具基本还是上世纪初那一套,可以说一百年来没多有大变化。要说蜂机具有所发展进步,主要体现在某些生产环节的小机具创新和原材料的代替、更换等方面,其中有些小发明创造。例如巢、继箱连接器,原来都是用木板或竹条、钉子相连接,既麻烦又费力费时,十几年前养蜂人发明了蜂箱连接器,上下挂件一扣,解决了蜂群转运中一大难题,既方便又省事。各种蜂机具制作材料大都发生了变化或改进,例如摇蜜机、起刮刀等由生铁换成了不锈钢;部分隔王板、巢础、王台条等,由竹木或蜂蜡材料,换成了塑料制品。发展或进步最快的当属蜂王浆生产工具,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养蜂人几乎不生产蜂王浆,也没有王浆机具一说,直到七、八十年代蜂王浆被大量生产,蜂王浆专业生产机具也就随之面市。起初生产蜂王浆需养蜂人用“蜡棒”蘸着蜡液一个一个的蘸制蜡碗及王台基,再将之一个个粘在木制浆框上,特别麻烦,工效极低。上世纪末,陈盛禄教授研制成塑料台基条,大大提高了效率与效益。
再例如,原来挖王浆用小号画笔,现在改用“王浆铲”也算是一项进步和提高。这些小机具的发明一定程度促进了养蜂机具的进步,在整体上或大的机具研发上却徘徊不前,当前使用的主要机具依然是上世纪初的那一套。
一项事业的发展或某项技术设备的发明与推广,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我认为,导致我国机械化养蜂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最为重要的是思想认识问题。时至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无论从政府管理部门,还是养蜂科技人员和养蜂人本身,对实现养蜂机械化依然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没有从思想深处理解和认识到实现机械化对养蜂现代化与规模化的作用。很多人考虑问题大都注重眼前和方便省事,头痛治头脚疼治脚,很少从高起点、长远处着想,这是造成被动应付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一再提倡养蜂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现代化,却从没有把养蜂机械化提上议事日程;2011年制定出台的《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我国今后五年蜂业发展的行动大纲。该文件系统总结了我国的养蜂成就、存在问题、发展潜力等,也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实现这化那化,却唯独没有机械化,记得在讨论《规划》初稿时曾有人提出过“机械化”,可后来不知为何被删去没被采纳。这里我不得不提醒那些制定规划和握有实权的同志们:实行养蜂机械化是实现养蜂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证。试想,如果没有养蜂的机械化,养蜂的现代化又从何谈起?这是因为,没有养蜂的机械化,养蜂人就得依然靠手工或半手工操作,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经济效益低,还得吃苦受累,从而便会严重影响着养蜂者的生产积极性,进而导致后继乏人,势必影响养蜂业的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那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现代化如何去实现呢?
近年来,一些热心关爱养蜂事业的企业和人士,积极投入到科学养蜂新设备的研制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推广却不尽人愿。例如浙江三庸蜂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针对蜂王浆生产需要,经过多年努力,正在研制“蜂王浆机械化生产成套设备”,该设备比原工艺可提高工效50多倍,不但免除了养蜂人移虫、取虫之累,解决了割口、挖浆之苦,且价格仅数千元,可谓实惠又实用,有养蜂人使用后都说好,可在示范推广中很多养蜂人却在等待观望。很多养蜂人认识不到科技新产品的含金量,宁可继续吃苦受累,也不舍得投资购买设备提高经济效益。殊不知这种意识是极端落后的,因为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就是解放劳动力,就能够创造经济效益,否则就得吃苦受累且效益低下。
养蜂专用车问世后,在全国养蜂界引起强烈反响,有些人跃跃欲试,有些人等待观望,也有部分敢于“吃螃蟹”者,筹集资金率先购买,于两年前就用上了养蜂专用车。事实证明,这部分敢于“吃螃蟹”者,不仅尝到了螃蟹的美味,更享受到了螃蟹的营养,第一位购买应用养蜂车的山东张师傅,以前养蜂120群全年收入也就是2~5万元,而采用养蜂车养蜂80群,2012年收入29万元,2013年收入37万元,且用工省受累小,效益提高7~18倍,靠机械化养蜂过上了富足又浪漫的生活。实践证明,实行养蜂机械化,是养蜂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谁早走上这条路,谁便受益。
期盼改善和提高工作生活条件,减轻劳动强度,过上富裕美好生活,是每一位养蜂人的共同愿望与不懈追求。多少年来,广大养蜂人士和组织都在为此而奋斗,有的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向党政部门与领导反映,有的直接参与到研究、制造中来,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笔者也参与其中,多年来我利用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多次向国家提交相关加快推进养蜂机械化的建议案,不同程度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特别令我欣慰的是,2013年3月份我上书农业部韩长赋部长,直陈我国养蜂现状与问题,强调了加快推进养蜂机械化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紧迫性,建议将机械化作为发展养蜂的瓶颈来突破。韩部长看了我的信很快做出批示,并安排农业部畜牧局王局长约我座谈,2013年5月22日韩部长亲自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就发展养蜂及实现机械化进行研究,农业部办公厅下发农办机[2013]22号《关于促进发展养蜂机械化的通知》文件,就实现养蜂机械化做出重点部署,表示“积极支持鼓励先进养蜂机械的研发推广……,进一步加大对养蜂业机械的补贴力度……,加强养蜂机械化的宣传服务……”。这是我囯养蜂主管部门主要领导首次高度关注养蜂机械化,也是国家农业部第一次下发相关养蜂机械化的文件,且提出了具体目标、方向、要求及实施措施等。就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有了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有广大蜂界人士的共同奋斗,养蜂机械化一定能以实现!
1.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加速推进养蜂机械化
农业部的重视,为实现养蜂机械化注入了力量,我们蜂业界人士更应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强化信心加倍努力,积极投入到实践中,加速推进养蜂机械化进程。我们应树立紧迫感和危机感,正确认识蜂业形势与现状,正视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差距,并需下大气力尽快解除这些困难和问题,实实在在地推进养蜂业的进步提高和健康发展。首先,应针对养蜂艰苦,效益低下的现实,加速推进养蜂机械化,将实现机械化作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与突破口来抓,下决心一定要抓出成效,将养蜂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及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其从业热情、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2.加大财政投入,强化研发与示范推广,大幅提高养蜂机械化水平
多年来,我们的养蜂工机具改进提高及发展缓慢,除在思想认识上不够外,财政扶持及科研投入都明显不足。实践证明,养蜂机具的一些小创造,多是养蜂人或相关企业在实践中自行探索制作出来的,在这方面国家投入甚少或几乎没有,研发与示范推广经费更是可怜。这己成为影响养蜂机械化进展的一大因素。故此,建议全国上下应认真贯彻执行农业部[2013]22号《关于促进发展养蜂机械化的通知》文件精神,加大财政投入和支持力度,相关企业、有识之士、科技人员也应投入进来,紧紧围绕养蜂生产实际与需要,加大养蜂新机具研发,制造出更多的蜜蜂饲养、生产新机具,加快示范与推广进程,加速提高养蜂机械化水平。
3.全行业应树立和提高危机意识与创新精神
很多人总爱讲成就谈发展,强调大好形势,高调评价养蜂业现状与形势,什么“发展高速度”、“技术高水平”、“环境很优越”等等,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我认为这种思想和认识不符合我国养蜂业现状,不利于养蜂业发展。实际上,近二十多年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平原地区的中蜂已濒临灭绝,很多地方的西方蜂群饲养量也在不同程度下降,很多养蜂人纷纷弃蜂改行,这是不争的事实,给养蜂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所以说,我们在总结成就建立信心的同时,还应充分认识面临的严峻形势与不利因素,树立紧迫感和危机意识,发扬蜜蜂的团结奋斗与顽强拼搏精神,强化和提高事业心责任感,走创新发展科技兴业之路,积极应对挑战,大抓养蜂机械化,加速推进蜜蜂机械化高效养殖,促进养蜂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进程,尽快使养蜂业走出困境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