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艳,王飞,李跃峰,张培,张志革,宋利,史凤丽
康复训练结合家庭康复指导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效果①
史艳1a,王飞1a,李跃峰1a,张培1a,张志革1b,宋利1a,史凤丽1a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结合家庭康复指导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4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n=21)和对照组(n=21)。观察组由固定家长陪伴患儿治疗全过程,对患儿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康复医师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环境优化及家庭康复方法培训。对照组因经济及其他因素放弃康复或间断康复,未采取家庭康复环境优化措施。两组患儿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脑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MFM-88总百分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结合家庭康复指导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提高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性瘫痪;痉挛型;康复;家庭康复
[本文著录格式] 史艳,王飞,李跃峰,等.康复训练结合家庭康复指导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5):420-422.
脑瘫患儿需要经过长期、系统、科学的康复训练,使其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单一的治疗方法或模式难以收到理想的疗效[1]。家庭是患儿生活、成长的重要环境,脑瘫患儿不可能长期在医院治疗,大多数康复治疗可以由家长在家中进行。优化家庭康复环境,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有利于患儿身心全面康复。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门诊接受诊断、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42例,均符合2004年全国小儿脑瘫专题研讨会制定的诊断及分型标准[2]。纳入标准: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任意时段或多时段存在高危因素;生命体征稳定;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严重智力障碍、视力障碍、听力障碍。
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21)和对照组(n=21)。两组患儿年龄、性别、脑瘫分型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n)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由固定家长陪伴患儿治疗全过程,对患儿实施综合康复训练,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环境优化,家长同时进行家庭康复培训。对照组患儿因家庭经济困难及其他因素放弃康复治疗或间断康复治疗,不能完全按照患儿病情采取家庭康复环境优化措施。
1.2.1 综合康复 包括Rood法、关节活动度训练、被动牵拉等系统抗痉挛治疗,Bobath法、作业治疗、语言治疗等。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制定运动处方,在门诊进行康复训练。训练形式有集体训练、个体训练、小组训练等。每项训练30 min,每周训练5 d,共6个月。
1.2.2 家庭康复指导 ①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对疾病有正确认识,积极配合医院进行康复治疗。②固定一名家长陪伴治疗全过程,康复医师、治疗师面对面对患儿家长进行个性化康复训练指导。③根据运动处方指导患儿家长进行系统的个体化家庭康复训练,注重将康复训练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游戏贯穿于治疗中。④为患儿提供良好的心理康复环境:指导患儿家长营造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关注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及负性心理并积极给予心理干预,引导患儿家长避免过度溺爱、斥责患儿,注重为患儿提供群体活动的机会。⑤指导患儿家长对患儿日常生活起居、饮食、姿势护理等指导。⑥指导患儿家长进行家庭环境及设施的改造,做到安全、整洁、舒适、无障碍,使其适合患儿的生活与康复训练,如无门槛设置,地面改造为防滑设计,指导患儿家长设计制作适合患儿病情的座椅、餐桌、坐便器、浴盆、餐具等,患儿居住生活、训练的环境颜色应鲜艳活泼。⑦指导患儿家长制作简单的康复器具:滚筒、站立架、楔形板、分指板等。
1.2.3 运动处方的执行 体现个体化方案。在家庭进行康复训练时,采取被动-辅助-主动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康复训练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将游戏融入康复训练中。
1.3 评估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3]评价粗大运动功能,结果用总百分率表示;采用脑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4]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量表评分用(±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进行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观察组治疗前后GMFM-88总百分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GMFM-88总百分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GMFM-88总百分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表3。两组治疗前后GMFM-88总百分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增加值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见表4。
表2 两组治疗前后GMFM-88总百分率的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比较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差值比较
痉挛型脑瘫是脑瘫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约占全部患儿的60%~70%。我国康复医学起步较晚,各种疾病的康复体系还不健全,社区康复机构有待加强,脑瘫患儿接受康复的比率较低。
家庭康复是有效的康复模式,费用低,受益面广,患儿家长可根据自己作息时间安排患儿的康复训练。家长最爱、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最能掌握患儿的心理活动,通过医务人员的培训,完全能够胜任家庭康复治疗师的职责。
单一家庭康复治疗模式因患儿家长康复知识及康复技术匮乏,难以保证康复疗效。患儿及家长通过在医疗机构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充分利用机构的康复技术资源,并在医务人员指导下优化患儿家庭康复环境,进行家庭康复训练,能保证康复疗效的持续性及稳定性。
环境因素是残疾的影响因素之一。障碍或缺乏有利因素的环境将限制个体的活动表现,有促进作用的环境则可以提高其活动[5]。家庭是患儿生活、成长、康复的重要环境,家庭康复环境对患儿的康复具有重要影响。脑瘫患儿的家庭环境往往不符合患儿生活、起居的功能需要,因此医务工作者应积极指导患儿家长进行家庭环境优化,以利于患儿身心全面康复。优化家庭康复环境应从患儿家庭各成员对待患儿的态度,家庭主要成员掌握康复知识、康复技术,家庭成员的心理状况,家居环境“无障碍”设置,建设适合患儿生活、训练的环境等方面进行。
邵银进等通过对比医院指导下的家庭康复模式与单纯家庭康复模式和单纯医院康复模式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显示医院指导下的家庭康复模式对患儿粗大运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康复模式[1]。本研究结果与邵银进等一致。综合康复训练结合优化家庭康复环境及家庭康复可通过纠正异常模式,诱导和建立正常运动模式,促进患儿自身发育,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通过家长的参与并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巩固已获得的技能,可显著改善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瘫患儿运动发育落后及其运动模式异常,脑瘫患儿应该积极地进行康复治疗[6]。
患儿的兴趣及主动性是康复治疗的催化剂[7]。康复训练可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患儿参与康复治疗的主动性及兴趣。家庭康复能够让患儿在熟悉、安全的场地、优化的家庭康复环境中,以灵活的方式及配合的态度完成贯穿于游戏和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康复训练,能让患儿更主动地参与,并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康复的抵触,降低患儿对康复的恐惧,从而更容易开发潜能,保证康复疗效的持续性及稳定性,弥补了医院康复训练时间有限的不足,达到较好的康复效果。
家庭参与的康复模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可有效控制重症患儿的“游走性”,对实现脑瘫的科学化管理及改善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8-10]。家庭康复训练不只是教会家长几个简单的动作,而是指导患儿家长从患儿的家居环境、实施康复治疗的方法、家庭成员及他们的知识、技巧和态度等方面进行优化,使其符合患儿生活、康复,以利于患儿身心全面发展。
家庭参与是患儿获得良好康复效果的基础。患儿及家属的信心及配合程度是康复治疗的有力保障。通过对患儿家长的心理干预使其对患儿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并能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多项调查显示,脑瘫患儿家长面临照顾负担、知识信息缺乏、经济困难、社会歧视等各方面的压力,存在比较明显的焦虑、抑郁等症状[11]。徐晓燕等发现,脑瘫患儿家长在遇到挫折时,比正常儿童父母倾向于自我责备,自我评价低,逃避自己的痛苦情绪,更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12]。家长与患儿有亲密接触,家长的情绪直接影响患儿的情绪,进而影响患儿的康复疗效,因此对患儿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指导脑瘫患儿家长积极采取成熟应对方式,帮助其消除或减轻负性心理,可为患儿成长、康复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也利于患儿家长积极配合康复训练[13-14]。
在对患儿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应注重为患儿提供群体活动的机会,使患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同年龄段正常儿童的社会生活中,从而使患儿掌握更多的社会生活技能[15]。
本研究显示,医院综合康复训练结合优化家庭康复环境的康复管理模式,可充分利用医疗机构的康复技术资源和家庭的良好环境;家长的参与对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提高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保证了康复治疗的持续性、稳定性,有利于患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一种成本低廉、疗效好、效果稳定、可持续的康复管理模式。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1]邵银进,曾康华,谢鸿翔,等.医院康复结合家庭指导模式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5):343-344.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小儿脑瘫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1-262.
拉筋在对梁、柱等单肢箍筋进行梁腰筋间拉结筋操作过程中,拉筋弯弧的直径不能低于拉筋直径2倍,并且不低于纵向钢筋直径。拉筋作用于剪力墙、楼板等相关钢筋网拉结筋过程中,应该保证施工时弯钩一端135°,另一处90°,并且在弯折后,长度不低于拉筋直径5倍。梁、柱等应用拉筋时,应该保持其纵向,拉结筋两端弯钩应该拉住双向钢筋,并且利用相关工具进行合理的弯折呈弯钩状态。
[3]Russell D,Rosenbaum PL,Avery LM,et al.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66& GMFM-88)User's Manual[M].London:Mac Keith,2002:30-123.
[4]李晓捷.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38-339.
[5]邱卓英.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3):171-172.
[6]黄金华,吴建贤,王静,等.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 30(2):105-108.
[7]王小燕,陈庆亮,曾丽云,等.目标细化结合游戏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 (5):467-469.
[8]高晶,岳虹霓,毛红梅,等.肌电生物反馈综合治疗促进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1):42-45.
[9]史艳,王爱平,解庆凡,等.综合康复治疗结合游戏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9):671-672.
[10]史艳,李静.系统的抗痉挛治疗结合Bobath神经发育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9):652-653.
[11]李二妮,赵辉,侯志勇,等.痉挛型脑瘫患儿母亲抑郁、焦虑状况调查及心理护理对策[J].山东医药,2012,52(9):52.
[12]徐晓燕,黄建,刘亮,等.脑瘫患儿父母的应对方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105-107.
[13]马彩云,吴丽,吴文乾,等.家长参与住院脑瘫患儿康复模式的效果效益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60-62.
[14]彭宇阁,刘晓彤,赵妍妍,等.社会支持在降低脑瘫患儿家长心理应激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 (11):1349-1350.
[15]徐开寿,何璐,麦坚凝,等.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社会生活能力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4): 308-312.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Home-based Direction on Spastic Cerebral Palsy
SHI Yan,WANG Fei,LI Yue-feng, et al.Xingtai People's Hospital,Xingtai 054031,Hebei,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combined with home-based direction on spastic cerebral palsy.Methods42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n=21)and control group(n=21).The treatment group accepted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and home adjusted.Their par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rehabilitation and received home-based direction.The control group resigned the rehabilitation for poverty or other reasons,without home adjusted.They were assessed with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of Cerebral Palsy before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ResultsThe scores of GMFM-88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of Cerebral Palsy improv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fter treatment(P<0.05),and improved mor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home-based direction could improve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cerebral palsy;spasticity;rehabilitation;home-based rehabilitation
10.3969/j.issn.1006-9771.2014.05.007
R742.3
A
1006-9771(2014)05-0420-03
2013-09-15
2013-11-27)
邢台市科学计划资金资助项目(No.2011ZZ027-3)。
1.邢台市人民医院,a.康复科;b.妇科,河北邢台市054031。作者简介:史艳(1973-),女,汉族,河北涿洲市人,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