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华
后路心理当止
☉罗建华
·人品官德·
俗语经常讲,一心不能二用。它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专心致志、集中精力于一件事情上,而不能一边干着这事,一边又想着别的事情。唯此,才能确保干一件事情,成一件事情。否则,必然分心走神,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做好。对我们机关干部来说,虽然大多数人都面临转业的现实,但不能因为担忧转业后的就业问题,而在本职工作上分心走神。理智而正确的态度是不为任何干扰所困所惑,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上。这既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岗位成才、岗位建功、岗位有为的客观要求。
实践中,少数机关干部缺乏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的意识,总感到自己将来迟早都要转业回到地方就业,与其将来从零开始、重新起步,不如从现在开始就为自己储备一些将来参与社会竞争的筹码。在这种情形促使下,对本职工作往往是简单应付、敷衍了事,腾出时间用于像律师、心理咨询师、会计师、建筑师等实用热门专业知识的学习。其结果,一方面,由于工作上的分心走神,导致本职岗位平平庸庸、无所作为。另一方面,由于学非所用,难有实践的机会,所学的专业只是停留于死记硬背的层面,并不能内化成自己的能力素质。
每一个岗位都有每一个岗位的职责和义务,在其位就应该尽其责、谋其政。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和践行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组织上把我们放到一个岗位,就是希望我们在本职岗位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发挥出自己的作用。虽然现实中,我们每个人由于能力素质的差异,在本职岗位上发挥的作用会有大有小,作出的贡献会有多有少,但这并不是衡量和评价我们履职尽责好差的参数指标。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在于,我们是否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尽心竭力。可以这样说,只要我们在本职岗位心无旁骛、聚精会神,不心猿意马、分心走神,即便我们作出的贡献再少、发挥的作用再小,也是履职尽责。而当我们在从事着本职工作的同时,却打着个人的小算盘,为了个人的后路,从事着与本职工作毫无关联的事情,本身就是在岗不履职、在位不尽责的体现,是职业道德的缺失淡漠,理应受到良心的谴责。
不可否认,任何的知识学问,总是能够让人受益,有利于人的成长提高、发展进步。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的知识学问想要转化为实际能力素质,并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上的空洞掌握,而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形成和具备。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只有实践才能长才干。可以这样说,纯理论上的学习掌握,离实际的能力素质还有一定的距离。唯有与实践对接融合,才能完全消化吸收,实现能力素质的内化。而我们所从事的工作、部队的环境,都难以也不可能给我们提供和满足这种实践的需求。因此,即便我们理论上掌握再多的知识学问,也不能等同于我们实际上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能力素质,将来转业回到地方,仍然面临一个重新的学习提高过程。当然,我们并不是一概反对学习和掌握其他的知识学问,因为多学习一些东西,总是能够发挥作用,对本职工作和人生成长有所帮助,但前提是应该建立在不影响本职工作、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任何其他知识学问的学习,不能冲击和削弱本职工作,都应该服从和服务于本职岗位。
本职工作是我们的主业,理应全身心融入投入。脱离本职岗位,一味追求其他知识学问的学习,无异于本末倒置、舍本逐末、不务正业,有违职业道德,不仅其他知识学问难以精通掌握,而且本职工作也将荒废平庸。作为机关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知识学问的学习掌握,其基本要求都是一致的,比如,都需吃苦的精神、钻研的劲头、坚持的毅力,等等。可以这样说,只要我们能够钻研本职,在本职岗位上悟出门道、干出成绩、实现作为,就说明我们存在着掌握任何知识学问的潜质和能力。即便将来转业到地方,无论从事什么岗位,只要保持和发扬这些潜质和能力,任何工作都照样能精通,任何岗位都同样能有为。因此,对我们每名机关干部而言,投身专注于本职工作,不仅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成就任何工作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要坚决摒弃任何在本职工作分心走神、寻求备胎的后路心理,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到本职工作上,将心思和精力聚焦于安心本职、专注本职、钻研本职、胜任本职、精通本职,做到干一行就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成一行,着力把自己锤炼成为本职岗位专业的行家里手和十分难得的精英人才。
【作者系73087部队保障部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