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县仡佬族民歌的艺术特点

2014-05-08 08:00费树发
戏剧之家 2014年23期
关键词:仡佬族礼俗号子

费树发

(遵义师范学院 贵州 遵义 563100)

本文是笔者通过对道真县仡佬族民歌的搜集、整理后,从其起源、种类、题材、音乐风格等方面艺术特点进行的分析。

一、道真县仡佬族民歌的起源

道真县仡佬族是黔北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民歌与仡佬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关系,是仡佬族人民在田野劳作、祭祀、婚丧嫁娶等过程中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仡佬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道真县仡佬族民歌的种类

道真县仡佬族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体裁形式主要分为号子、打闹歌、山歌、酒歌、仪式歌、礼俗歌、花灯调等。

(一)号子:有石工号子、木工号子、报路号子、搬运号子等等,是仡佬族人在开采砂石、伐木、搬运等群体劳动时所唱的民歌,有着统一节奏,常为一领众和的演唱方式,主要是为了给大家鼓舞干劲,一般由男性领唱。号子大多有严格的节奏,与仡佬族人民开山采石、开荒辟草进行农业耕作活动有关。

(二)打闹歌:又称“薅草秧歌”、“打闹号子”。有打有闹有唱的打闹歌,用于农忙时节中薅草、栽秧的生产活动中。其主要作用是将繁重的体力劳动化解为轻松愉快而又有功效的娱乐性生产劳动。打闹歌依曲调放声高唱的为歌,用朗诵的方法说的为“号头”。在实际演唱时,时说时唱,交替进行。是农忙时节在田间地头伴随劳动生产的娱乐形式,也是以民间故事、古今戏文、生活趣事为素材,结合锣鼓伴奏而自编自唱的民间音乐形式。

(三)山歌:是仡佬族民歌中流传面较为广泛的一种音乐形式,在仡佬族民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音乐风格具有高亢、嘹亮、粗犷的特点。唱腔主要以高腔为主,表达仡佬族人民喜怒哀乐等情感。道真县周边居住着各种民族,仡佬族山歌与其它民族在文化艺术上产生了自然融合现象,有“川”味,也有“汉”味,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着。

(四)酒歌:仡佬族人民在各种民俗活动和生活中,总是离不开酒文化,以酒为媒,沟通人际关系、表情达意。仡佬族人民历来就热情好客,常以美酒款待客人,“俗不离酒、酒不离歌”,“无酒不成席,无歌不尽欢”。

(五)仪式歌:是仡佬族人民在传统礼俗节日上演唱的歌曲,如“祭祖”、“酬神”、“冲傩还愿”等仪式。

(六)礼俗歌:“说福事”、“哭嫁”、“哭丧”、“送财神”等。

(七)花灯调:是道真县仡佬族花灯艺人自编自唱的一种歌谣,花灯调有边唱边舞的,有对唱和群唱,但多以一领众和的形式演唱。花灯曲调极其丰富,方言演唱,具有本土特点和风格。

三、道真县仡佬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一)题材内容。道真县仡佬族民歌中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是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反映,有山野田间生产劳作,有生活的嬉戏打闹,有男女爱情生活等等。

(二)调式特点。号子、山歌、酒歌、仪式歌、礼俗歌等以五声徵调式为主。道真县仡佬族民歌主要以徵调式为主,同时也有宫、商、羽等调式,但从目前道真县仡佬族流行范围较广并且影响比较大的民歌来看,主要以五声徵调式为主,例如《无情的哥哥穿草鞋》:

(三)旋律特点。大量运用大跳音程。道真县仡佬族民歌在旋律结构上,受地方民歌和其它民间文化的影响,大量运用跳进音程,形成了欢快跳跃、粗犷豪放的旋律特点。节拍常用散拍子或交错拍子,节奏表现上比较自由。大量使用装饰音。这主要是仡佬族地方的戏曲、方言特点、文化特征的影响,一般多采用的是二度或三度的前倚音和后倚音以及上滑音、下滑音。

猜你喜欢
仡佬族礼俗号子
仡佬族生态信仰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表达*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CLOSE TOHEAVEN
唱起号子走汉江
墓与塔——南北朝丧葬礼俗的新变化
搬运号子(龙骨坡抬工号子)
川江号子(重庆)
武陵山区仡佬族传统体育的流变发展研究
古代礼俗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研究——以徽州礼俗为例
仡佬族民居建筑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