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春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人们在课堂教学评价时往往只从教学效率、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教学目标达成和教学基本功等几大方面进行评析。事实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臻完善,课堂教学只单纯地从上述六个方面评价已经远远不够,这样的评价也是不完整的。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评价在导向上的引领作用,笔者就新时期课堂教学评价中容易被忽略或淡化的十个要素进行解读,以期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细化、常态化。
评价要素一:关于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新时期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时,人们常常用教学思想替代教学理念。众所周知,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有相融相通之处,但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两者是不同的。简要地说,教学思想实际上是一个大的、抽象化的理论范畴,教学理念则是教学中贯彻教学思想在操作层面的外显行动和学科层面的具体落实,从某种意义上讲,二者是“虚”与“实”、“内隐”与“外显”的关系。所以,在评课时,我们不能用抽象的教学思想替代具体的教学理念,从而避免影响到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深化与细化。
评价要素二:关于教学预设
教学预设是教师在教学前对教学过程中的有关内容、形式、环节、方法、结果等预先的设定和计划,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能“更好地学”和“学得更好”。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评价时,人们很少提及教师的教学预设,一般都是单纯地就课堂行为论高下。其实,任何一节课的成功与否都离不开课前预设这个重要的要素,教师只有在备课时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学科课程价值,把握教材特点,知晓学生认知水平,才能使教学预设更精准、更科学,才能使课堂更有序、更高效、更务实。正所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所以,在评价课堂教学时,也不应该忽略教学预设的评价要素。
评价要素三:关于教学生成
教学生成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与文本等要素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生成的内容是活动过程中创生出的一些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的情感体验,教学生成是新课程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的重要外显要素之一。实践表明,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恰恰是学生最关注、最能激发学习兴趣的问题,也是教师教学的最佳起点,正所谓“问题是教学的起点”,“没有生成的课堂不是精彩的课堂”。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生成,完全是在教师的科学引导、合理设疑和师生平等互动基础上创生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评价时,不应该淡化教师对教学生成这一要素的评析。
评价要素四:关于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教学情境的创设,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情趣、教学效果。一般来说,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成果的获得过程,主要是学生通过学习情境、先前经验和学习群体,在有效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建构完成的。学生学习的这种主动建构活动,促使学生先前经验系统发生变化,进而实现每个学生个性化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达成。正所谓“情境产生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评价时,一样不能忽略对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要素的评析。
评价要素五:关于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一般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课堂上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结构,其实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结构状态。所以,在评价新时期课堂教学时,核心是看整合后的课堂结构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来整合课堂上的各种要素,这种课堂教学结构是否符合人人成才的理念,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否是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否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正所谓“结构决定功能”,所以,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评价一定不能淡化对课堂教学结构的评析。
评价要素六:关于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一般是指教师为了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教材等各种可利用的条件。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成了学生学习资源的唯一世界”,新课改后,倡导“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主动利用一切资源来满足自己学习的欲望,这些资源包括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媒体条件以及教师和学生等教学资源,教师课堂教学时只有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完美的学习环境。所以,评价课堂教学时也不应该忽略教师对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评析。
评价要素七:关于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教学反思与课堂教学评价似乎联系不多,其实,从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角度来分析,高质量的教学离不开常态化的教学反思,因为教学本身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提升的过程,每一堂课既是上一节的终点,又是下一节的起点,所以每堂课都应该是上节课反思后的成果,又是下节课再认识、再思考的反思平台。正所谓“反思是冠军必备的早餐”,所以,在评价每节课的课堂教学时,一样不应该放弃这个节点,要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有效评析。
评价要素八:关于教学研究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其实教师的研究不管是发现规律、获得成果、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是提升自我、获取学校和教师发展成果,所有这些研究效果的一切外显行为都能在课堂教学上展现出来。也就是说,通过看教师的课堂教学,就完全可以判断出这个教师是“研究型”的还是“经验型”的,是“教书匠”还是“育人者”。所以,评价课堂教学时,也不应该忽略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评析。
评价要素九:关于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有效的教学机智主要体现在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上,常常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和增效的作用。新课程实施后,由于自主、合作、探究成了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成了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完全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使得教学机智在通常的课堂教学评价时常常被淡化。其实,新时期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教师教学机智的要求也更富灵感性,这种“以生为本”、师生互动的课堂,更需要灵动的教学机智作为“点睛之笔”。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也不要忽略对教师教学机智的评析。
评价要素十:关于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师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教师自我能力和性格的多样性反映,是一种教师个性魅力又具稳定性的教学风貌。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新课程实施以来,这种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而形成的,符合教师自身个性的教学方式、方法、策略和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构成了学生学习的另类“知识”,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影响着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掌握和理解,影响着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所以,教学风格也应该成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要素。
总之,有关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方法很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所列的十个要素并不是要求评价每堂课时都要面面俱到,而是应该灵活把握,这才是通过课堂评价促进教师成长、促进新课程有效实施的目的所在。(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