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改琴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往后成长的成效,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的成败。初中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创新可以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就探讨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
创新教育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造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方法。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往后成长的成效,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的成败。所以,初中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创新可以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何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践:
一、教师要突破陈旧的、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语文教学
在以往的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重视对知识的传授,教师的教学方式基本就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学的内容就是以文本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被动地学习。所以我们今天的教学要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用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导语文教学。新课标中的“学生观”就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就是要教师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潜能。它要求广大教师以一个配角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去引导学生学习,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只有教师先转变观念,用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才能给学生一片自主学习的新天地。
二、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一个主要特色就是创新教学方式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就是舞台上的演员,学生就是观众。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是随着老师的指挥机械的做一些重复的“演奏”。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发展观”中强调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厘定应该达到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
创新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的尊重学生,无时不刻的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让“讲堂”变成“学堂”,把学生的“听课”变成学生的“做课”,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大胆地思索、大胆地质疑、大胆地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激情,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发挥其创造力。另外,要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让学生从学校做向社会、从课堂走向生活,学以致用。例如:我们常常讲要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就让学生走向街头去看广告、看标语、看各种宣传……感受语文气息,体会语文在生活中和社会的作用。
三、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还须创新教学手段
教师授课一直拥有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近年来又多了一块小黑板,或者投影器、录音机什么的,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长此以往也是不够的。因为投影片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录音机千篇一律的几个声音,时间久了,学生对此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四、语文创新教学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教育应该以教育学生为本。许多活生生的教学事例说明: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他们只能一味地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老师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新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老师必须做好下面两点:
(一)教师扮演的角色要发生转变。“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我想,这也就是说,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朋友,而不是管制式的家长。老师在课堂上要亲切、温和,课堂下多与学生谈心,让他们觉得你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才会由怕你变为敬你、爱你,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要充分尊重学生。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师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这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就如同鸡蛋孵化成小鸡,一旦温度达到一定的条件,创新的小鸡就会破壳而出。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了社会,提高了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操作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但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