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平 范高农 危春勇
提要:在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信息日报》“跑腿新闻”专栏跻身中国新闻名专栏行列。这是对《信息日报》“关注民生,服务百姓,传递正能量,履行社会责任”的肯定和鼓励。这一栏目能够成功,就在于切实担当媒体的社会责任,运用行之有效的传播手段与路径,用心用情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关键词:信息日报跑腿新闻中国新闻奖
人民对主流媒体的信任没有减弱
2006年9月1日,“跑腿新闻”新闻服务类栏目正式推出,以“帮您办事情,为您解疑难”为宗旨,从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入手,通过记者的跑腿帮办,让读者个人的投诉和咨询有回音、有着落,困难与纠纷得以解决。栏目创办以来,每天都要帮助读者处理解决这样或那样的实际问题。
应该说,开办“跑腿新闻”的目的很明确,一是利用媒体优势,为老百姓办实事,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和困难;二是发挥媒体的独特作用,帮助党和政府化解各类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而这两者的驱动力则是责任使然。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改革发展的攻坚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增多,各种矛盾交织、纷争不断。媒体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系着群众,在沟通、协调各方面关系上,在处理问题、化解矛盾上有着不可替代和难以比拟的作用。
通过创办“跑腿新闻”,我们明显感到,虽然当下新闻的传播格局和舆论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诉求渠道也比较多,但对主流媒体的信任程度并未减弱和降低。相比网络等新媒体,传统媒体更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而且,这种优势发挥和运用得更显著、更到位,愈发有利于凸显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和主导地位。
在“跑腿新闻”解决处理的诸多案例中,有一件事就很能说明问题。随着城市改造和建设进程加速,居民居住地变迁大,由此出现户籍和行政区划归属地分离的情况比较多,不少居民找不到居委会,处于无人管状态。类似问题栏目处理了好几起,最典型的莫过于2012年6月,家住南昌市沿江北大道1282号银色星座小区的万先生向“跑腿新闻”反映,其所在的小区不知道归哪个社区管,自己老婆要生孩子,准生证却不知在哪里办,在4个单位连续跑了两个来回也没办成。接到求助电话后,跑腿记者陪同万先生一道去办理准生证,先后走访了其小区附近的滨江社区和其户口所在地董家窑派出所及社区等6个部门,多方协调,几经努力,最终帮助读者解决了问题,并指出了问题症结所在。报道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随即着手解决银色星座小区这一存在了8年时间的问题。
有人认为,“跑腿新闻”记者做了很多本该是党和政府职能部门管的事情,有越俎代庖之嫌,其实不然。在服务大局、服务人民这个目标上,《信息日报》承担了应有责任,我们的工作没有越位。主流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与工具,作为党的重要的宣传舆论阵地,本身就肩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任务,具有监督党委与政府部门工作和沟通、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职能。在新时期,尽管社会情况复杂多变,但新闻媒体为党和政府的工作与大局服务、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宗旨和性质没有变。
一份报纸总是有自己的价值取向的。“跑腿新闻”的定位、实践与效应,体现了《信息日报》在新传媒时代的办报理念和责任担当。“跑腿新闻”每年为群众跑腿办事、调解纠纷3000余件,在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而独特的作用。有专家形象地比喻为“起到了‘哨兵‘连心桥和‘减震器的作用”。
“跑腿新闻”唱的是服务大戏
新闻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而基层则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跑腿新闻”关注民生,服务百姓,面向大众,广接地气,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为专栏提供了鲜活的取之不竭的新闻素材。
“跑腿新闻”的内容充实,可谓包罗万象,涵盖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如衣食住行问题、社保医保问题、上学就业问题、劳务纠纷、消费纠纷、房产纠纷和各类政策法规咨询,等等。只要是群众的正当需求和切实问题,只要在法律规章允许和报社能力范围内,“跑腿新闻”均竭尽全力。
“跑腿新闻”唱的是服务大戏,而群众需求是多方面的,为群众服务也应该全方位。所以,不能满足于单纯的一事一办、一事一跑,也不能被动坐等读者打电话或找上门来,而应主动为更多群众提供更多贴身服务。为此,《信息日报》想方设法拓展实施渠道,畅通行动路径,扩大服务范围,增强服务特色。从内容到形式,再到范围和对象,丰富多彩,立体多维,搭建服务民生的大舞台,轮番上演不同类型的惠民节目,把“跑腿新闻”办到群众的心坎里。
“跑腿新闻”的服务形式活泼,注意形成与广大群众的呼应、碰撞与融合。主动搞策划,积极做活动,还特别注意结合时令和特定宣传日开展富有特色的专项服务。2012年5月27日,在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之际,
“跑腿新闻”特意联合南昌大学一附院去社区开展义诊,半天时间便为近500名居民提供免费义诊和咨询服务,向居民们详细解答不同甲状腺疾病的典型症状,对存在相关症状的居民,都认真地给出治疗建议,告诉他们应该去做哪些项目的检查等等,为社区居民上了一堂健康教育课。
“跑腿新闻”的服务对象广泛,个体和群体兼顾,除了受理读者个人诉求外,还主动走出去上门服务,使单边互动变为多方互动,使单一的个体受益变为群体受益。如“跑腿新闻”进社区活动,一年四季风雨无阻,跑腿记者在有关单位配合下,利用双休日,带着各种项目走进社区为居民送服务,小到修一把雨伞、织补一件衣物,大到维修家电、清洗油烟灶台,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而每年底举办的年终巨献大型公益活动,组织率领数十家政府职能部门和爱心单位,集中起来为广大群众提供一大串热情周到的服务,更让近万名市民享受到全方位的服务盛宴,现已发展成为报社的读者节。
凡此,使得“跑腿新闻”为群众服务,呈现多元化、品质化、多样化,内涵和外延均比较宽泛,避免了单纯的帮扶与济困,使之既不重复自己过去的民生热线,又鲜明地区别于同城媒体主打社会新闻的“热线新闻”。聚合效应、辐射效应、群体效应尽在不言中。endprint
创办7年来,尽管“跑腿新闻”的记者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跑腿”精神却始终坚持,没有断线,已累计为广大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解答各类政策法规咨询达2.1万多次。
用心帮办,坚守平凡,持之以恒创造品牌
“跑腿新闻”每天所接触的问题有大有小,有难有易,也有老有新,有的事情记者一出面就搞定,有的问题则要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最终解决。但不论是何种问题,都需要记者捧着一颗心、融入一份情去做,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去办。细微融真情,点滴见精神。像前面列举的帮助万先生办准生证一事,一个看似简单的办证问题,前后却历时半个月,记者亲力亲为,辛苦劳累程度可以想见。
“跑腿新闻”热线电话24小时开通,有些紧急事说走就得走,记者一接到电话背起挎包就出发。如,2013年1月11日晚上9点多,读者赵先生打来电话说,他们在一家豆捞店用餐,快结束时圆桌上的玻璃转盘突然爆裂,把大家吓了一跳,几位女同事也被碎玻璃块打中,虽没有被割伤却败坏了大家的兴致,可店方却称不应该负责任,老板也迟迟不出面解决问题,僵持了一个多小时也没个说法,希望记者能到场协调。接到电话后,记者立即赶到现场找到店长及主管进行协调,最终促使店方向食客道歉,并减免一半餐费。对此结果,赵先生表示满意,而记者离开现场时已是夜里10点半。
“跑腿”记者每天行进在路上,穿梭于读者之间,经常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这么多年来,“跑腿新闻”能够坚持下来并赢得群众的信赖,即使刮风下雨、起早摸黑接到群众诉求也义无返顾地跑去帮办。如果没有对群众的深情厚意和一片丹心,没有为群众服务的满腔热血,显然做不到这个份上。
“‘跑腿新闻好,好就好在:把百姓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跑;好就好在:把百姓的事当‘大事来跑;好就好在:把百姓的事当‘难事来跑;好就好在:把百姓的事当‘急事来跑。”这是南昌市解放西路居民詹爱国写给栏目的信。
“跑腿新闻”栏目的定位促使记者身在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成为常态。干跑腿记者是个苦力活,工作在基层,每天接触矛盾纠纷,老百姓的难事成了记者的急事、要事。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跑腿新闻”为民、利民,亲民、便民,是媒体创新服务民生、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切实举措,是新闻工作者坚持“三贴近”,践行“走转改”的生动写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