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燕
(河南省潢川幼儿师范学校,河南 潢川 465150)
培养思维能力 深化素质教育
刘 燕
(河南省潢川幼儿师范学校,河南 潢川 465150)
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盛行,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生物课堂教学的中心目标。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相比,思维能力处于课堂教学绝对的核心地位,它将学生日常所学的感性知识深化到理论的高度,推动了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养的成长。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对于每一名生物教师来说,都是一项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生物教学;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钱学森老先生曾说过当代教育的最大弊端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远远不够。带着钱老先生的谆谆嘱托,在新世纪的生物教学课堂上,我们应当积极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与条件,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多年来,笔者在从事生物教学的一线工作中,积极创新,大力改革,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现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具体生物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其中,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学生的主动提问。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开始主动提问,才说明他们真正沉浸在了生物知识的海洋之中,在思考着老师讲了些什么,他们要学习些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该向什么方向发展……而这一切,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载体和必经途径。
在如何才能做到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方面,笔者认为,我们首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我们知道,生物知识浩瀚无垠,教师所了解的远不足冰山一角,而学生所思考的,所提问的,也许已经超出了我们所了解的范围。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提问,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在坦诚告白的同时,不仅不会打消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反而会激发师生一起努力,共同攻克生物难题的积极性。其次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有的时候,学生的问题在我们看来会觉得不可理喻,存在着“瞎问”的嫌疑。比如笔者在讲“病毒”的时候,就有一名学生站起来提问,说计算机病毒是不是生物呢?这时如果我们生硬地打断他们,一定会伤及其主动提问的积极性,造成不良的课堂效果。于是我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讨论,得出具体的答案,不但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让学生们体会到了成功思维的喜悦,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的生物知识课堂,教师们往往依纲扣本,对于孤立的生物知识进行机械性的讲解和记忆。显然,这种教学理念与方式都极为陈旧,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命科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展示出来蓬勃的生命力,无论是生物学科知识内部,还是其与其他学科知识间,均存在着丝丝缕缕的联系,有效抓住这些联系,积极比较,迁移知识,有助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举一反三,培养其生物思维能力。
学习生物知识,就必然要了解一定的生物学史,而生物学不断发展前进的历程真的就是一部在知识迁移中曲折前进的历史。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如光合作用的发现,如细胞学说的建立等等,无不是前辈在积极思考、有效迁移的基础上所发现的。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这些常识,对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知识迁移能力有着很大的好处。此外,生物教材中,很多知识点之间有着相似点,如果我们不详细区分,不但会造成知识上的错误认识,更会影响学生今后在生物学习中的深入思考与专业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地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分析比较,不但有益于学生由旧知联系到新识,更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在感受到比较学习的好处之后,纷纷开始整理相关的容易混淆的知识,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等等,在强化知识迁移能力的同时,也优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积极践行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往往以演示实验与小组实验为主。演示实验中,衡量实验成败与否的标志往往定位于是否通过实验得出了教材中的既定结论,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均是如此。实事求是地讲,这样的实验形式很难得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思维能力的效果,充其量只是证实了一下我们课堂所学内容的真实性,当然,如果实验失败的话,就连这一点作用都没有了。素质教育呼唤教学策略的改革,当然也包括实验教学理念与方式的更新与进步。我们需要在实验教学的同时,注入更多的探究性成分,让学生在自主设计与探究的过程中享受创新的快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譬如,在进行“酶的专一性”实验教学时,笔者就打破了教材中的既定设计,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认知与课堂所学,自主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实验用具,自己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思考实验过程。这种实验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实验探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实验的过程中,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程度的锤炼,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当然,着眼于我们的课堂现实,将所有的实验都改为自主探究性实验并不现实,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的进行还是十分的必要的。即使是进行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笔者也主张让学生参与进来,设想不同的装置,不同的成分,不同的步骤会造成怎样的实验结果,并在师生的共同合作下完成实验,验证我们的想法是否科学。如果实验失败了,我们和学生可以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探究实验的原理,在不断的实验与思考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生物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在于教授一定生物知识与技能,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与创新精神,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好准备。鉴于此,我们需要从生物课堂到实验课堂,再到课外学习,抓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敢于创新,独辟蹊径,以昂扬进取的教学姿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世纪人才不遗余力。
[1]徐明芳.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课程研究,2011,(10).
[2]崔海燕.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0).
G632.0
A
1674-9324(2014)17-02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