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咏梅
摘 要: 水利工程是以防洪、灌溉、供水等为目的除害兴利性工程,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但在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过程中,有积极影响的同时,还伴随着长期的、不可逆转的消极影响。对此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将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融入到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其管理过程中,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降到最低。在此,就水利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影响
水在自然条件下很难满足人类对水的需求,因此需要兴修水利来人工控制和调配自然状态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其益处在于控制水流,防治洪涝灾害;调节和合理分配用水量,从而便利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但与此同时,水利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应以科学的生态工程原理来解决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环境经济效益以及水利工程经济效益。
1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水利工程对陆生环境的影响
一方面,水利工程施工会对周遭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施工过程中,生产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不仅会使地表水受到污染,饮用水源也受到严重威胁,甚至影响到下河道水质;施工机械行驶过程中排放的大量尾气,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尘灰以及运输材料工程中产生的道路扬尘,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大气浮尘含量和有害成分。另一方面,水利工程施工也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现场材料、设备的存放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运输等因素,严重破坏周围植被,影响周遭的生态环境。由于施工的干扰,施工区内的鸟兽飞禽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取食条件也尤为恶劣,使得大多数动物被迫迁移,当地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在河岸周边,植被种类繁多,但水利施工导致两岸植被生存环境破坏,造成群居物种减少,使得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结构破坏,食物链发生改变。此外,水利工程修建好后还可能诱发地震、塌岸等不良的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其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将是无止境的。
1.2 水利工程对水生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大多是在天然河道上完成的,这样做会直接影响到河道周围长期演变形成的生态系统,使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其一,水库的修建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水库蓄水会使其水温高于原本的天然河道。其将直接影响到存活其中的鱼虾等水生物,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产量也必定发生较大变化;另一方面,水库蓄水还会使当地的气候发生改变。由于水库大量蓄水,导致其蒸发量远大于原来天然河道时的蒸发量。水气蒸发量增大,使当地降水量增大,气候更为湿润,雾天明显增多。其二,大坝的修建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很明显的影响:一方面,
大坝的修建,拦截了河道上游水流,阻断了河道下游水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天然河道的径流方向,使天然河道生态多样性遭到破坏;另一方面,大坝的修建,使得河道泥沙的输移规律发生改变。主要表现在下游河道及其河口地区的泥沙和营养物质的运输大大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使水生生物的迁移受到阻断,对水生生物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2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水利工程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其蓄旱防洪、以水利疏导能够有效的防治天然灾害。但在大型修建水利工程的同时,周遭的生态环境也将受到严重破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政策。对此,我们应本着和谐发展的观念,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与水利工程施工的关系。通过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的研究以及对生态改变的引导,使生态环境向着良性方向发展,最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2.1 完善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
在进行水利施工方案比选时,应优先选择对河流生态系统负面影响较小的方案。其中,大坝的位置,应尽量避免选取在国家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以及国家自然保护区境内,以免淹没而造成惨重的损失。在大坝的设计中,其一,要考虑鱼类的生活习性,合理设计鱼道,为洄游鱼类的生存繁衍创造条件;其二,大坝泄水孔口布置要考虑到水库温度分层的因素,使得水库在泄水时可以为鱼类提供一个非常适宜的生存环境;其三,大坝有使用期限,年久则需维修和保养,以延长大坝使用年限;最后,也最为重要的是大坝下游的栖息地建设,志在改善与恢复修建大坝对其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2.2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水利工程治理技术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合理根据当地河道、地势、气候来实施方案,尽量少的改变天然生态环境,例如:在河道修建过程中,应遵循天然河道形态,而避免折线或直线型的人工改造河道设计;水利工程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为周边生存的动物提供栖息场所,例如:可以为鱼类提供产卵的条件,为其他的水生动物提供避难所;此外,生态系统有自我净化和自我修复的功能,水利工程则可以利用此优点,对当地人员的及其施工场地的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进行净化处理,之后还可循环利用,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宗旨。
2.3 加强施工管理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料,驻扎在当地的工作人员也会排出生活污水,为防止排放污染水体,需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例如:生活在当地的工作人员,其排泄产物可通过化粪池施加于农田;材料运输时,会产生大量的扬尘,对此需常对道路进行洒水,此外施工机械会产生工业废气,需安装尾气净化装置;严禁在施工区域内焚烧有毒有害气体,注意对车辆及施工机械进行保养,防止汽油或机油的泄漏进而污染环境;施工弃渣需按照批准来有序堆放,并可以结合修田、建路等合理利用弃渣,防止其随意倾倒污染水体,此外,对于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需及时清运和填埋。
2.4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方面,应该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内容为:“坚持谁破坏生态机制,由谁来担当责任的原则。进一步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及其所要求补偿的范围。”因为在水利施工过程中,给当地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最为严重的是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为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留有一部分资金用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所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一方面可以缓解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使当地的生态系统的到一定的补偿,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该机制的设立也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同构建美好未来。
3 结语
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对其周边的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而要走向一个生态水利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还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施工技术上全方位的构建起一个健全的保障体系。以科学的应对措施来引导一个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向着修复的方向发展,进而实现水利工程在正真意义上的综合治理,以此来实现我国以保护环境为目的、将对生态环境破坏最小化为宗旨的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
参考文献
[1] 包丽丽.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J].生态与环境工程,2011(07).
[2] 张腾.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水利工程,2013(06).
[3] 杨志义.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J].工程科技,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