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城
摘 要:在各个学校管理中,小学教师在整个教育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因此要全面的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及创造性,让他们发挥自身应该具有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中,仔细分析了激励的概念及重要性问题,给学校的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些激励的办法和方式,合理的使用激励体系,希望可以实现理想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学校管理;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166-01
从管理学上看,激励就是管理人员为了实现某些目标,从客体的需求出发,采取一些方法及手段来营造特殊的条件及环境,激发及鼓励人们的行为动机,推动个体不断地努力,最终达到主体的目标及客体的目标相一致的过程。而激励体系指的是管理主体使用各种激励方法和激励的客体互相作用、互相限制的结构、方法、关联以及演变规律的总和。小学老师的激励,可以选择很多方式及措施,从薪酬、压力、发展及环境等很多角度不断的激发老师的工作热情,希望获得个体目标和学校目标的统一。小学学校的激励体系必须是健全的和全面的,本文从实践的方面开始,阐述了一些小学学校管理激励体系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个体激励以及团体激励保持一致
个体激励指的是学校在达到各个老师要求的前提下,把老师个人看作是激励的对象,对老师个人开展激励,希望可以最大限度的达到组织目标和个体意愿的结合。团队激励指的是把老师群体作为对象开展激励的一种方式。个体激励比较注重老师本人的努力及获得的成绩,可以充分的激励个人的积极性,发挥个体的才华;而团队激励比较注重老师群体的作用及贡献,约瑟夫·F·斯坎伦在上世纪 30 年代就指出团队是协作和合作,而不是相互竞争,每个人的提议都能够使所有人获益。学校管理中激励一定要是全方位的,要采取个体激励和团体激励相互结合的方法对老师开展激励。以前学校的管理通常只注重个体的激励,忽视的团体的激励,现在很多的管理者已经开始慢慢认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注重团体的激励,团体激励有助于提高老师的团队意识,推动老师间的合作互助,使大部分的老师都可以感觉到成功带来的愉悦,特别是对那些努力工作,但是成绩并不显著的老师来说,团队激励是对他们勤奋工作的一种认可,对那些不认真工作的老师,团队的荣耀也会带给他们压力,进而增强他们的自觉性。所以,在学校管理中,遵守团体激励和个体激励向融合的原理,有助于提升老师的整体素养,增加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外部激励和内部自我激励应该并肩开展
外部激励体系是利用任务激励、精神激励以及物质激励等外力的促进下全面调动人的积极性。内部激励指的是老师自觉地、主动地改正自己的不正确行为和一些消极的思想,把不足转化为力量,超越自我,是调动老师积极性和自觉性最好的办法。开展外部激励对教师有许多的益处,可以提升他们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可以在很多方面满足老师们的要求。但是外部激励的作用对不同的人不相同,它的成效也有时间的限制,以教师对教学的质量和速度作为评估的指标,如此,只能促进他们工作的效率,但是这个努力、付出不是老师自愿的,并且还带有一定的强迫性。这会导致老师产生逆反的心理,和激励原来的目标相悖而持。所以,管理者应该从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的内在联系开始,充分的利用他们。真实生活中,还有一些管理者只重视外部激励,造成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失衡,最终导致老师们的工作激情及积极性得不到完全的发挥。
三、物质和精神激励应该同步开展
人有许多的需求,而且这些需求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所以,人们把管理激励体系分为物质激励及精神激励两种。物质激励指的是以物质或者是奖金等的方式对其采取奖励和惩罚来限制或激发他们的行为。精神激励要表现的方法就许多,主要涉及表扬、批评和奖励等等。这两种激励体系的动力是不一样的,人们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和领悟,是在物质激励的外动力下进行的,而有关的内动力是以精神激励为前提的,它可以保证老师的积极性的持续。但是,现在学校的管理者没有考虑到教师的想法和要求,只觉得教师只关心工资,采取课时计费的方式,教师的工资虽然涨了,但是他们别的要求还还是没有满足。学校管理者在进行物质激励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到教师的情感需要,教师间缺乏交流,这些通常的奖励体制也没有办法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还导致忽视了精神激励,因此,本质上它也不是有效的。
只有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步开展,才可以充分的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还有,学校管理人员应该重视两者的相互关联,坚决不可以向哪一方偏移。
四、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公平、公正的原则需要学校管理人员在开展激励的时候,做到该奖就奖、该罚就罚、赏罚分明、赏罚合适。第一,激励的手段要公开,尤其是物质激励。很多学校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老师评估系统及有用的奖罚体系,让老师的工资和他们的职位要求、教学成绩以及教学质量相关,进而让老师们清晰地认识到报酬和自身工作是不是符合,这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第二,激励要做到公平公正。一个人对自己得到的东西是不是满意,不是只看其绝对值,还有开展社会比照和历史比照看其绝对值。第三,在执行激励的时候应该和考核体系相融合,这样可以激发老师们的竞争意识,促使这种外部推动力变成自身努力的动力,充分的发挥人的潜力。第四,制定的制度要有科学性,还要做到工作细化,学校一定要持续开展系统的分析,搜集和激励相关的信息,全方位的了解老师们的需要及工作质量,根据事情变化更改制定相对应的策略。
参考文献:
[3] 余凯成.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 北京: 企业管理出版,2011: 236.
[4] 张小东. 激励机制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作用[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01): 83.
[5] 马爱莲. 激励机制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J]. 科学之友(B版),2012.(0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