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杰
摘 要:所谓意境是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古人在运用语言文字时,尤其注重文字的意境,“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两字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说的就是这种现象,贾岛为了“推敲”二字反复吟咏,杜甫刻意追求语言意境而“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我们的学生没有继承古人的传统,缺少了对语言文字的虔诚,总以一种更实用,更功利的态度对待文字,着实令人忧虑。
关键词:语言;意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90-01
中国语言讲求色香味具佳,尤其是文学语言更要注重意境,能够以有限的文字体现无穷的内涵,从而品味独到的文学魅力。读书人在探求语言意境时,往往要深思熟虑触类旁通,然后才能体味出柳暗花明之妙。可如今,我们的学生运用语言时根本不潜心琢摩,更不会绞尽脑汁,因此很难体会到语言的意境美。
所谓意境是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古人在运用语言文字时,尤其注重文字的意境,“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两字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说的就是这种现象,贾岛为了“推敲”二字反复吟咏,杜甫刻意追求语言意境而“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我们的学生没有继承古人的传统,缺少了对语言文字的虔诚,总以一种更实用,更功利的态度对待文字,着实令人忧虑。
在一次阶段性测验中,有这样一道语言运用题: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在孤独中,书是朋友,读书使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再写两句话,使语言连贯,意境优美。学生给出的答案大体可以归结为四类:
一、通俗实用类答案
将书比喻为食物、面包、蜂蜜、棉衣、游戏、开心果等等,原句如下,“在寒冷中,书是棉衣,读书使寒冷的生活变得温暖。”“在饥饿中,书是面包,读书使贫穷的生活不再饥饿。”“在苦闷中,书是游戏,读书使平凡的生活充满乐趣。”这些都是学生为了得到该题的分数而得出的实用答案,这些答案都符合评分标准,但在语文老师看来,总觉得少了一点文学的味道,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意境也是“朴实无华”。
二、理科思维类答案
将书喻为催化剂、助推剂、助推器、兴奋剂、镇定剂等等,原句如下,“在困境中,书是催化剂,读书使平凡的生活充满力量”这些语句无疑使语言文字的意境荡然无存。
三、励志类答案
将书比喻成油门、灯塔、航标、罗盘、火把、阶梯、拐杖、垫脚石等等,原句如下,“在失落中,书是灯塔,读书让迷茫的生活明确方向。”“在困难中,书是阶梯,读书使艰难的生活变得轻松。”这一类是学生写的最多的答案,也是老师们平时教育的结果,学生表明理想砥砺心志固然值得提倡,但文学的语言不应该仅仅是这样的。
四、意境类答案
原句如下,“在苦闷中,书是清风,读书使失落的生活快意自然。”“在困难中,书是智者,读书让迷茫的生活现出光明。”“在忧愁中,书是清茶,读书让苦涩的生活馨香四溢。”“在思念中,书是明月,读书使欲断的肝肠得到抚慰。”这一类答案虽然从表达的意思上和前三类答案殊途同归,但语言充满了意境美,这才是最有文学修养的答案。
所以,语文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育学生运用语言不可太功利,在追求实用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语言的意境美,好的语言就像是一杯沁人心脾的茶,不仅色美,而且越品越醇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