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有效课堂教学的金钥匙

2014-05-04 13:00陈丽芳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有效性课堂教学

陈丽芳

摘 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应是动态生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的教学。有效的课堂是真实、智慧、生动的过程,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教学要讲求课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绽放出精彩。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74-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由传统的“一言堂”变为“众言堂”,由“教师讲授”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也气氛活跃。然而,反思我们的一些课堂教学,却不难发现,在看似热闹自主的课堂背后,却折射出了很多的放任与浮躁,在多了些新颖的教学形式的同时,却丢失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成了广大数学教师一直关心的问题。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应是动态生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的教学。怎样才能提高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一、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见,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然而,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本身就比较枯燥无味。如果教师只是对知识进行简单的传授,那一定会让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课堂效率也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巧妙的创设问题情境,力求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时,课的一开始,我就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在西行取经的路上,一天,唐僧和沙和尚都不在,孙悟空和猪八戒分西瓜吃,八戒总想多吃点,悟空猜出了八戒的心思,就说:“师弟,这个西瓜我们不能都把它吃完,要留些给师傅和沙师弟吃。我只能切出两块,其中一块约占西瓜的1/3,一块约占西瓜的2/10,我是师兄,就让你先选吧,你准备选哪一块?”西瓜又还没分,看不出哪块大,哪块小,怎么办呢?同学们:究竟是哪一块大呢?你能帮猪八戒选一选吗?问题一出示,大部分同学顿时兴趣盎然,都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比较大小。为学习新知作了良好的铺垫。学生有了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的思维及知识储备被极大的调动起来,能自主地去探索、发现新知识,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根据教学内容创造性的设计一些问题,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课的开始,我先让一组学生在讲台前排成一排,在他们队伍的正前方放一个纸箱进行投球比赛。比赛规则是谁投中的次数最多,谁就获胜。经过几次投球后,一个离纸箱最远的学生突然停下投球动作,并举手发言:老师,这个游戏不公平。我故作疑惑地问:这比赛哪儿不公平了?这位学生非常委屈地说:“离纸箱近的,当然容易投中了。我离纸箱这么远,怎么能投中呢?”我就接着问:那你们认为怎样站才公平呢?那你们自己调整一下位置吧!我话音刚落,学生就自动调整成了一个圆形。这时我又不失时机地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站成圆形呢?那个离纸箱最远的学生就抢着回答:只有站成圆形,才能使每个人离纸箱的距离相等。我又继续追问:通过这个活动,你们对今天要学习的“圆”有什么初步的感受?你们还想提出哪些问题?教师一连串的问题不但能启发学生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总结,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在教学时,我常常有意识地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紧紧结合起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有效课堂教学,应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探索与实践。”由于小学生受本身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探索实践意识和能力可能无法与成人相提并论。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况适当地引导学生去探索、验证,体验其中的乐趣。

1、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的猜想环境,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对学生的大胆猜想,要充分给予肯定并及时鼓励,使学生感受到猜想的价值。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在比较 的大小环节,我首先提问:你认为这三个分数谁大谁小?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想呢?问题抛出后,我并没有急着引导学生怎么去验证猜想,而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自己想办法验证。于是,学生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学生用画图的方法验证,有的学生用折纸的方法验证,还有的学生是用平均分线段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都发现 ,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完全不相同,可是它们的大小却相等。

2、数学课堂教学是讨论、交流的舞台,是思维自由驰骋的天地。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教师应当充分的相信学生、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为他们搭建一个自由讨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彼此的思维碰撞中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如在《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教学过程中,在比较例题中分数的大小时,我先引导学生思考: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又纷纷开动脑筋后做出如下汇报:

生1:我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比较

生2:我把这两个分数分别化成小数后再比较 =0.6 =0.44444……

生3:我先把这两个分数分别与比较后再比较 ﹥ ﹤ 所以 ﹥

生4:我把这两个分数先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再比较 = , = 因为 ﹥ 所以 ﹥ 。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请你们相互讨论、交流一下,这么多方法中哪一种更快、更好?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和交流后,学生们最后得出一致结论:用通分的方法比较最好。endprint

3、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是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去探索、验证的知识,学生会理解的更深,掌握的更牢。如我教学《圆锥的体积》的自主探究环节,当学生猜想出圆锥的体积可能与学过的圆柱的体积有关时,我并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亲自去动手操作验证。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说:你们可不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呢?在我的提议下,学生纷纷动手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实验。与此同时,我还提出边实验边思考的要求:1、你们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2、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所给的圆锥、圆柱在体积上有什么关系?3、根据这个关系怎样求出圆锥的体积?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验,非常顺利地得到了等底等高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加深了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巧妙点拨

叶圣陶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亦即点拨。所谓的点拨就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即在学生的思维发生停顿或偏差时,用简炼的语言及时诱导,以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敏锐的观察力,时刻关注着学生的表情、动作以及想法,适时点拨引导,抓住每一个学生思维火花绽放的机会,借以生成意想不到的有价值结果。长此以往,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中的点拨,一要讲求准,要在学生思维的堵塞处或拐弯处给予指导疏理;二要讲求巧,如在学困生茫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一跳,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地发挥其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数学课堂上,一个适时准确的提问,可以在学生脑海中掀起轩然大波,可以让学生从百思不得其解中恍然大悟,让他顺利到达未知的彼岸。例如教学《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时,当学生发现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这样的分数特征与它的分子无关而与分母有关时,便展开了对分母特征的研究:有的学生是模仿“2、5的倍数的特征”对分母的个位进行分析,有的学生是借鉴3的倍数的特征,将分母各个数位上的数进行相加,还有的学生是从分母是质数还是合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方面去探索,但是都没有任何发现。探究暂时陷入了困境。这时,我一语点醒梦中人:“如果你给每个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或许你会发现些什么?”由于教师的适时点拨,给学生指引了一条正确的探索之路,从而保证了学生对规律的顺利建构。

四、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适时适当的评价及反思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能力,实践“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俗话说,思起于疑。在教学中,要在情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反思的热情,着力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反思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反思动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这样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谁还有不同的想法?谁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你的想法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你的方法好在哪儿?能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吗?等等。这样的提问有助于诱发学生反思和优化自己的思考过程。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的解答常常出现不完全相同的情况。对同一问题在不同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解答后,教师应不急于做出评价。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别人的方法进行分析、反思、评价。如果比自己的方法好,就可以进行模仿、学习。在作业和平时练习中让学生进行反思也是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好机会。例如:一次,学生在完成一道填空题“0.97÷0.12=8……( )”时,大部分学生填的答案都是“1”。针对这一较为普遍的典型错误,我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首先让学生判断答案是否正确,然后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反思,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三种发现错误的方法:(1)余数1与除数0.12相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填1是错误的;(2)余数1与0.97被除数相比,余数比被除数大,说明填1是错误的;(3)验算:8×0.12+1≠0.97,说明填1是错误的。紧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分析正确的解题方法,并找出正确的答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反思评价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既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是真实、智慧、生动的过程,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教学要讲求课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绽放出精彩。endprint

3、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是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去探索、验证的知识,学生会理解的更深,掌握的更牢。如我教学《圆锥的体积》的自主探究环节,当学生猜想出圆锥的体积可能与学过的圆柱的体积有关时,我并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亲自去动手操作验证。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说:你们可不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呢?在我的提议下,学生纷纷动手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实验。与此同时,我还提出边实验边思考的要求:1、你们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2、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所给的圆锥、圆柱在体积上有什么关系?3、根据这个关系怎样求出圆锥的体积?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验,非常顺利地得到了等底等高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加深了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巧妙点拨

叶圣陶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亦即点拨。所谓的点拨就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即在学生的思维发生停顿或偏差时,用简炼的语言及时诱导,以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敏锐的观察力,时刻关注着学生的表情、动作以及想法,适时点拨引导,抓住每一个学生思维火花绽放的机会,借以生成意想不到的有价值结果。长此以往,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中的点拨,一要讲求准,要在学生思维的堵塞处或拐弯处给予指导疏理;二要讲求巧,如在学困生茫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一跳,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地发挥其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数学课堂上,一个适时准确的提问,可以在学生脑海中掀起轩然大波,可以让学生从百思不得其解中恍然大悟,让他顺利到达未知的彼岸。例如教学《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时,当学生发现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这样的分数特征与它的分子无关而与分母有关时,便展开了对分母特征的研究:有的学生是模仿“2、5的倍数的特征”对分母的个位进行分析,有的学生是借鉴3的倍数的特征,将分母各个数位上的数进行相加,还有的学生是从分母是质数还是合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方面去探索,但是都没有任何发现。探究暂时陷入了困境。这时,我一语点醒梦中人:“如果你给每个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或许你会发现些什么?”由于教师的适时点拨,给学生指引了一条正确的探索之路,从而保证了学生对规律的顺利建构。

四、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适时适当的评价及反思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能力,实践“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俗话说,思起于疑。在教学中,要在情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反思的热情,着力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反思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反思动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这样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谁还有不同的想法?谁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你的想法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你的方法好在哪儿?能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吗?等等。这样的提问有助于诱发学生反思和优化自己的思考过程。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的解答常常出现不完全相同的情况。对同一问题在不同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解答后,教师应不急于做出评价。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别人的方法进行分析、反思、评价。如果比自己的方法好,就可以进行模仿、学习。在作业和平时练习中让学生进行反思也是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好机会。例如:一次,学生在完成一道填空题“0.97÷0.12=8……( )”时,大部分学生填的答案都是“1”。针对这一较为普遍的典型错误,我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首先让学生判断答案是否正确,然后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反思,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三种发现错误的方法:(1)余数1与除数0.12相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填1是错误的;(2)余数1与0.97被除数相比,余数比被除数大,说明填1是错误的;(3)验算:8×0.12+1≠0.97,说明填1是错误的。紧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分析正确的解题方法,并找出正确的答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反思评价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既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是真实、智慧、生动的过程,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教学要讲求课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绽放出精彩。endprint

3、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是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去探索、验证的知识,学生会理解的更深,掌握的更牢。如我教学《圆锥的体积》的自主探究环节,当学生猜想出圆锥的体积可能与学过的圆柱的体积有关时,我并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亲自去动手操作验证。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说:你们可不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呢?在我的提议下,学生纷纷动手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实验。与此同时,我还提出边实验边思考的要求:1、你们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2、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所给的圆锥、圆柱在体积上有什么关系?3、根据这个关系怎样求出圆锥的体积?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验,非常顺利地得到了等底等高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加深了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巧妙点拨

叶圣陶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亦即点拨。所谓的点拨就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即在学生的思维发生停顿或偏差时,用简炼的语言及时诱导,以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敏锐的观察力,时刻关注着学生的表情、动作以及想法,适时点拨引导,抓住每一个学生思维火花绽放的机会,借以生成意想不到的有价值结果。长此以往,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中的点拨,一要讲求准,要在学生思维的堵塞处或拐弯处给予指导疏理;二要讲求巧,如在学困生茫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一跳,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地发挥其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数学课堂上,一个适时准确的提问,可以在学生脑海中掀起轩然大波,可以让学生从百思不得其解中恍然大悟,让他顺利到达未知的彼岸。例如教学《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时,当学生发现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这样的分数特征与它的分子无关而与分母有关时,便展开了对分母特征的研究:有的学生是模仿“2、5的倍数的特征”对分母的个位进行分析,有的学生是借鉴3的倍数的特征,将分母各个数位上的数进行相加,还有的学生是从分母是质数还是合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方面去探索,但是都没有任何发现。探究暂时陷入了困境。这时,我一语点醒梦中人:“如果你给每个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或许你会发现些什么?”由于教师的适时点拨,给学生指引了一条正确的探索之路,从而保证了学生对规律的顺利建构。

四、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适时适当的评价及反思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能力,实践“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俗话说,思起于疑。在教学中,要在情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反思的热情,着力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反思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反思动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这样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谁还有不同的想法?谁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你的想法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你的方法好在哪儿?能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吗?等等。这样的提问有助于诱发学生反思和优化自己的思考过程。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的解答常常出现不完全相同的情况。对同一问题在不同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解答后,教师应不急于做出评价。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别人的方法进行分析、反思、评价。如果比自己的方法好,就可以进行模仿、学习。在作业和平时练习中让学生进行反思也是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好机会。例如:一次,学生在完成一道填空题“0.97÷0.12=8……( )”时,大部分学生填的答案都是“1”。针对这一较为普遍的典型错误,我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首先让学生判断答案是否正确,然后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反思,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三种发现错误的方法:(1)余数1与除数0.12相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填1是错误的;(2)余数1与0.97被除数相比,余数比被除数大,说明填1是错误的;(3)验算:8×0.12+1≠0.97,说明填1是错误的。紧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分析正确的解题方法,并找出正确的答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反思评价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既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是真实、智慧、生动的过程,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教学要讲求课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绽放出精彩。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有效性课堂教学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