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一菡
摘 要:当代中国正处于现代化发展的结构转型期。政治发展的创新追求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政治体制对社会利益结构的认定和整合程度,关系到社会机制面向现代化的过渡和重构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体系的整体性功能和发展状态的好坏。因此新的社会发展形势要求政治系统必须和我们所处的当前社会利益结构相适应,根据中国国情来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创新机制。
关键词:政治发展; 政治公平化; 公平执政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民主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公民的政治文化逐渐形成,政治参与制度化程度正在改善的法律制度。但随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与实践的快速发展相比,其根本原因是缺乏政治体制改革。本文从政治发展创新机制的角度来看,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提出了促进政治发展的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对策和建议的新时期。
一、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现状分析
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在充分尊重自身传统和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其它国家的发展并在其他国家政治文明中吸收和借鉴了成果。坚持,遵循时代发展趋势,发掘既有体制的潜力,从而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政治发展模式,即中国特色政治发展模式,它的核心是基于基本民主价值取向,在制度建设和民主程序的路径,以实现人民民主的最终目的地。
纵观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色政治发展历程,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改革开放30年来,许多重大举措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民主与法制相结合,强调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三是把政治体制改革与尊重和保障人权相结合,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四是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五是把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相结合,以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六是把政治体制改革与逐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相结合。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创新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主政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矛盾与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的矛盾
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市场机制渗透所有经济社会的层面,并迫使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某些管理机制、方法和习惯仍然影响着许多政府部门,一方面将阻碍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延缓经济发展进步的步伐,另一方面会影响人们政治参与的热情,使政治发展缺乏主动力。
2、政治参与和民主程度的矛盾
我们当前的政治制度属于“后全能主义型的技术专家治国型的新权威政体”,具有较强的进行体制变革的动员能力,同时也存在着低度政治参与与社会监督机制不足的问题。从社会学的发展的角度来看,权威体制的低度政治参与,有助于抑制过度扩张的政治参与,从而促进政治稳定和改革需要初创时期,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政治参与程度低、缺乏社会监督机制将导致腐败和政治发展的传播障碍,影响国家调动资源的能力,导致软政权化,合法性危机,法令实施危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危机等
问题。
3、中国政治发展动力机制创新力不足。
创新是一个民族繁荣的源泉,是一个民族可以站在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根基。而中国现时代政治发展动力机制创新力明显不足,这导致了政治体制改革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国的各届政府也一直很关注这个问题,如果中国的政治体制不进行改革,这样不仅经济体制改革难于实施贯彻,取得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也难以坚持,甚至有可能要重复文化革命的悲剧。其结果是,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被提上了显著的议事议程。政治体制改革是指在现有政治体制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不断创新。虽然这方面,中国政治发展动力机制明显不足。
总之,就当前情况看,由于原有的一系列社会矛盾没有解决,新的矛盾还在产生,严重影响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而这些矛盾与问题,仅靠经济的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是不可能完全消解的,同时也要依靠作为上次层建筑的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三、中国特色政治创新的内涵及其意义
1、适应经济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对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内部经济政治环境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政治方面,社会阶层结构和利益结构发生新的变化,民众的政治参与和民主要求逐渐增强。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对政治提出了非集权化的挑战,推动着中产阶层和公民社会的形成,要求私人权力和公共权力的法制性分离,要求建立体制性的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和制衡
机制。
2、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众受教育的人数迅速扩充、程度日趋提高。民智的开化带来了民众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市场经济使民众的利益日趋分化。教育的发展和利益的推动,使中国民众的政治参与意愿得以增强、能力得以提高。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中国社会结构与强政府和弱社会的传统政治态势正在发生渐变性的变化。公民社会随着中产阶层的产生和壮大而日趨形成。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作为新生的领域,要求政府给其地位和作用提供体制化的保障,给其冲突的解决提供程序化的渠道。支撑这些变迁的阶层(中产阶层)和组织(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性组织),则需要现有或新创的政治体制既给以同化,使其成为体制内的社会力量,顺畅的表达和谋取其合法的利益,又给以管理和调控,使其在法律的规范下自我运作和自我管理。
3、化解全球化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压力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政治关系也开始在全球范围逐步扩展与延伸,政治权力和政治活动跨越了现代民族国家的界限,对各国政治发展产生了深刻和广泛的影响。为求得政治发展,我国必须积极应对外在世界的挑战,做出有效回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并从中获益良多,加入WTO以后,更是深深地融入全球经济之中。随着我国逐渐融入国际社会和全球经济、政治网络,全球化也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提出了挑战。在管理体制层面,要求转变我国政府职能和重塑政府管理经济的体制;在法律制度层面,要求制定新的符合国际经济运行的经济运行和贸易管理法律法规;在政治理念和根本制度层面,有限主权、民主、平等、分权、利益妥协与互惠等理念通过日常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政治生活中。对我国现有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提出挑战。面对全球化的种种挑战,回避或单纯的强调自我政治思想和制度的优越性并不能化解压力,消融内外冲突,而应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倡扬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创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积极应对挑战,建设具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参考文献:
[1]王霖.新时期促进中国特色政治发展动力机制良性运行的对策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0(22)。
[2] 刘俊祥. 政治公平化: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的创新追求[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3]俞可平:《全球化与政治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