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虹宇
摘 要:文学与媒介有着密切的关系。以电视广播、电影网络为代表的电子媒介的兴起对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新媒介的图像化、立体化和快捷化特征扩大了文学的传播与共享;但另一方面,新媒介的迅猛发展也给文学的前进造成了一系列问题与困境。我们要认清电子媒介的特点,才能把握当代文学的真实发展状况。
关键词:电子媒介;文学;影响;消解
文学自产生以来,就与媒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人类发展史上来看,媒介技术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对文学产生深刻影响,不同时期的传播媒介都承载着不同的文学形式。步入新世纪以来,以广播、电视、电影、网络为代表的电子媒介的产生带来了文化传播史上的又一次变革。如今,这些电子传播媒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旦失去它们,整个社会都会受到波及和影响,文学也不例外。电子媒介的兴起不仅打破了文学的原有发展格局,也给文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电子媒介赋予文学的新特征
在当代文学领域中,电子传播媒介扮演着重要角色。电子媒介的强势崛起,使得它不仅占据了文化优势地位,还赋予了新时代文学区别于其他传统文学的新特征。
首先,电子媒介的立体化特征尽可能地扩展了人类的感官经验,特别是视觉经验和听觉经验。与传统的报刊杂志相比,电子媒介在听,说,看,读等几个方面占有一定优势。感官立体化的延伸,打破了传统媒介平面化,静态化的局限性,为人类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开辟了新道路。电子传媒成了当代社会一切感官与形象、功能与符号的“生产源”。在新媒介的改造下,传统的阅读文本转换成了动态的图像和立体声音,进一步扩大了文学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其次,电子媒介的传播快捷性和内容丰富性加速了文学的传播与共享。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活动包括创作活动和接受活动这两个环节,作家创作的作品只有在经过审美的洗礼,被人欣赏和评论之后才能完成文学活动的整个过程。而作品想要被读者消费,就要借助媒介的传播。九十年代网络的异军突起给人类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刺激。其强大的复制粘贴功能缩短了作品的传播时间,其速度之快,信息量之大着实令人难以想象。电子科学技术的创新降低了出版、印刷、销售等环节的消耗,加速了文学的传播和知识的共享。
第三,电子媒介产生发展的环境背景决定了文学的商业化特点。电子媒介的发展繁荣依托于资本的发达和科学的进步。如今,文学的发展已步入了“产业化”的崭新阶段,其主要表现是文学向工业生产运作方式和商业原则靠拢。这是因为市场需求和经济效应已经成为文学运作的背后操手。而在整个工业化的流通过程中,文学的消费需求通过媒介和媒体等中介影响了文学的生产方向。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引导着文学的生产和经营,文学难免不被染上商业化的色彩。
二、电子媒介对文学的消解和解构
传播媒介的变迁带动了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为文学与社会形态建立起了新的联系提供了可能。但是,媒介的繁荣对文学助力过猛,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给文学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
电子媒介的衍生使文学失去了传统主导地位,它已经沦落到了艺术的边缘。电子时代的符号制作能力极强,电影,电视剧和网络带来的视听享受,取代了文学的消遣功能,降低了文学的地位。文艺理论家希利斯·米勒曾预言:“文学已经明显今不如昔”,甚至会走向终结。希利斯的“文学终结论”并不是危言耸听。在当今社会,电视和网络的广泛流行吸引了大量传统读者,阅读书本已经成为少量文学爱好者和研究学者的喜好。读者的丧失使文学直接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和关注,落入了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尴尬位置。
电子媒介引发了“快餐文化”现象。随着电子媒介的兴起,网络文学应运而生,这是电子媒介高度发展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借助强大的网络媒介,网络文学创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张贴在网站上,与读者形成互动交流,并根据读者的需求,及时更新创作内容。尽管网络文学适应了现代文明的快节奏,但是人们对于信息的快捷获取,以及阅读过程的浮光掠影很容易造成一次性的“快餐文化”现象。而创作主体良莠不齐,使文学作品的深度与质量难以保障,所以一些匮乏营养的文学作品很难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净化,它只能充当部分读者的一般消遣,而非精神上的提升。
最后,电子媒介挤压了经典文学的生存空间,导致部分文学畸形化。电子媒介的影响力极强,它使许多当代作家放弃了精神追求而走上了偶像化的创作道路。当社会文化变为一种被引领的消费行为时,诗性的文学很容易滑落到“伪大众”的粗俗文化产品。在文化消费和现代享乐引导下,当代文学出现了大量迎合大众媚俗倾向和感官享受欲望化畸形文本,在这种挤压下,雅文学发展舉步维艰,文学从形而上的精神追求退化为形而下的物质享乐。
综上所述,以电视广播,电影网络为代表的电子媒介以图像化,立体化和快捷化的特点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为世界各地的作家和读者相互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与此同时,电子媒介对文学的消解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事实,需要我们反思警醒。总之,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电子媒介传播下的文学发展,才能对当今文学的发展趋势保持清醒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南帆.启蒙与操纵[J].文学评论,2001,(1):75-80.
[2]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滕志朋.传播媒介变迁语境下的文学发展[J].丽水学院学报,2008,30(4):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