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美术理论在上世纪百年时间里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兴盛、多元化的论争,出现了一些新式的问题和解决途径。回顾历史可以解决当下不断涌现的系列问题,故而“温故知新”的探讨过去,启迪未来。
关键词:美术史论;抗战时期;方法论
随着王云五,傅伟平主编的《中国文化丛书》于1936—1939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收录内容多涉及中国文化经济、政治、法律、民族、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宗教等诸多方面。按文化史体例分科,划分文化为数十个专题,分别由国内著名学者撰著。所成各书,大都体例谨严、内容丰富,对不少重大文化问题穷其本源,条分缕析,并多有真知灼见,其中不乏填补空白之作,在是属于首创,至今已不失其学术价值,影响深远,研究者多有参考。
此外,这一时期近代美术史著作还有沈子垂編选《历代论画名著汇编》(1943)、傅抱石的《中国美术年表》和《石涛上人年谱》(1948)、谢稚柳的《敦煌艺术叙录》王扆昌主编《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中国美术年鉴》(1948)等。
20世纪30年代以后,出版的美术史著作虽然不少,但论及近代的笔墨章节却不多。不过对近代美术史的个案研究论文不少,出现了如钱穆、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非美术专业出身的美术问题研究专家。
从文化反思发端,开始进入中国近代美术史的研究阶段,是这一阶段的特点,艺术史的研究和思想史研究相互掺杂。同样理解这一段看作是近代美术史研究的一个高潮。粗略的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宏观的综合性研究,二是分别类的相关学科研究。书法史、雕塑史、建筑史都在学术史研究的范畴内。对这些相关学科的研究主要划分为两类人:一类是史学家,另一类是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宏观研究的主要成果有:梁思成所著《中国雕塑史》是根据梁思成1929年—1930年在东北大学时,讲授“中国雕塑史”的讲课提纲充缮,又有傅抱石的《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研究》(1940);和冯贯一的《中国艺术史概论》(1941);书法史研究有胡小石的《中国书学史绪论》和祝嘉的《中国书学史》(1947);篆刻史研究有傅抱石的《中国篆刻史》(1940);潘天寿的《治印丛谈》和邓散木的《篆刻学》史学方法是史学研究者认为历史和表述历史的工具和手段,正因中国近代美术史的研究成果和不断涌现的学术讨论逐步确立了中国美术史的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属于自身语系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任何学科必须直面的问题,历史的多样性和繁杂性都无法回避。就前人的研究成果来看,美术史研究可以借助于历史学的基本方法,也需要符合美术研究特点的方法。
一、社会性探讨
研究历史必须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妄加揣测和过多叙述。在探讨时代性之时,首先要分析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等等。历史研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特定的历史背景及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以及自身较有影响力都是需要分析探讨的。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就体现了这样的美术史观,他在开篇就点明了绘画与政教、伦理的关系:“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这强调美术的社会功能。
二、考据法
考据法是中国史学界的传统研究手段之一,是指通过研究对象所透露出来的时代气息和风格等形式语言的一种共性规则。如对一件作品的题跋、传承有异议,可以通过对比,鉴定等手段来验证。因此弄清作者的生平、交游。师承等看似极其平常的一些事情但又十分必要。齐白石(1864—1957)和我们并没有生活在同一时代,但他有“祖国万岁”的一张画,画万年青结实累累,年款书“九十五岁,白石”。许多美术史学家考证这一年他应该为九十三岁。是因为他“迷信”星象学家的话,说七十五岁是个大关口,必须用“瞒天过海”之法欺骗阎王老爷。所以他七十五岁之时,就直接过七十七岁了。这样一则轶事也给我们一个提醒,也就是有七十六岁甲子之年款定是伪作的推断。
三、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就是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把同一类型的不同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找出他们的共性和差异。比较研究法就是在进行美术史研究上,主要通过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物和不同作品的现实反映来比较,来讨论古今中外美术史的发生、发展规律。深化美术史的传承性,比较研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宏观比较又有微观比较,既有纵向比较又有横向比较。当然,历史研究的比较是有条件的,拿来作比较的历史事物首先应具备可比性。历史比较必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实上。按照一定主题并把它们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比较。如美术史的分期,民间美术和宗教美术。这些问题相互掺杂和牵涉,既要全盘抓,又要分开看。比较和考察他们之间的异同,反映出这一时代的真实写照。所谓“以论带史”的方法值得去深入探究比较研究法可以做到的是在最短时间牛理清变化和继承。这就是研究者在论述中言之有物,少说套话了。
四、验证法
验证法是美术史最常用的方法,我们研究某本画论,如果它的内容不真实就无从求真。由于辗转抄和印刷有误,口传心授,纸张霉蛀、战火推残等原因,是某些章句的文本与传承下来的东西有出入,也可能变成意见相左,某些文献资料由于历史上避讳,增减等原因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伪误,弄不清原本的真相,就容易导致以讹传讹。
正如胡适认为学术研究的第一步“第一步须搜集史料,第二步须审定史料的真假,第三步须把一切不可信的史料全行除去不用,第四步须把可靠的史料仔细整理一番,先把本子校勘好,次把字句解释明白,最后把各家的贯穿领会,使一家一家的学说,成为有条理有系统的哲学。做到这个地位,方才做到述学两个字。
欧阳哲生《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胡适》《学术界》2006年第一期验证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如寻根问底追求原版或者是“以论带史”,注意准备把握著述者的立场,观点。方法,从事实出发,详细占有材料,并从矢量的事实中形成观点。将画论和著述归纳到史学研究范畴中是有必要的。不是材料的堆积和客观的论述,当然美术史论界一直认为“美术史的编著,不能像考古学家一样只重考证,或者举例说明,应当史中有论,这样才有立场,有思想,不应变论为史,应当从美学的角度注重美术发展的系统性和文艺代嬗的客观规律,从而使我们在创造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新美术中有所借鉴。
作者简介:龚文政(1985.6—),男,河南郑州人,现为吉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笔人物与壁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