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髋螺旋刀片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2014-05-04 06:55:16党兴
关键词:导针刀片螺钉

党兴

短篇论著

动力髋螺旋刀片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党兴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旋刀片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河南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动力髋螺旋刀片系统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髋动力螺钉治疗),每组各40例,统计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术后6个月根据髋关节创伤股骨转子间骨折评定标准对患者骨折部位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恢复时间分别为(8.4±3.4)和(7.1±2.0)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优17例、良16例、可7例,总优良率为82%;观察组优21例、良17例、可2例,总优良率为9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和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髋动力螺钉比较,动力髋螺旋刀片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术后恢复时间快、疗效显著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股骨颈骨折;骨折固定术,内;髓外固定;骨螺丝;螺旋刀片

股骨转子间骨折因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是临床常见的股骨骨折,保守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发生风险大,长期卧床也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动力髋螺旋刀片系统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手术安全性高,是治疗股骨骨折的新型髓外偏心固定技术[3-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比较该系统与普通髋动力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未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闭合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中,随机选择40例行DHS固定(对照组)和40例行动力髋螺旋刀片系统固定的患者(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59.5±2.3)岁;AO分型:A1型11例、A2型17例、A3型12例;受伤原因:交通伤23例、摔伤17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2.5±1.3)岁;AO分型:A1型9例、A2型20例、A3型11例;受伤原因:交通伤19例、摔伤2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全身麻醉满意后,患肢置于牵引床内旋位,牵引并内旋患肢,使患者骨折端复位。X线透视检查骨折端复位的情况,待转子转至合适位置后,在体表标记转子的高度平面,于大转子外侧做纵向切口,暴露大转子及股骨近端,放置导向器,调整合适后置入导针,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导针位置满意后扩孔、攻丝并置入加压螺钉,随后置入钢板及皮质骨螺钉,以尾钉加压,常规切口处理。术后加强患者监护,常规使用抗凝药物。

观察组:麻醉和复位方式同对照组。在患侧股骨近端外侧纵行作一长约5 cm的切口,放置DHS导向器,将螺纹导针钻入股骨头软骨面,深度约5 mm,然后在螺旋刀片导针的上方平行钻入2枚导针作为临时固定。使用导针测深器测量深度,在读数上减去5 mm即为所需植入螺旋刀片的长度。将扩孔钻调整至所需螺旋刀片的长度处,沿导针进行钻孔,至扩孔钻刀面下缘没入股骨近侧骨皮质下5 mm时退出扩孔钻,将螺旋刀片打入,使其尾部位于外侧骨皮质下1~2 mm,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定刀片头端位于股骨头软骨面下5~10 mm处,即可移走中心套筒,打入套筒板并压紧于骨皮质表面,安装螺钉套管,再钻孔至对侧皮质,选取合适长度的螺钉拧入;远端螺孔采用锁定螺钉固定;最后顺时针锁紧螺旋刀片,拧入加压尾钉,骨折端适度加压。

所有患者术后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第二日开始进行无负重功能训练,术后6周复查X线片,待骨性愈合后行负重训练。

1.3 观察指标

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以骨痂通过骨折线且骨折线接近或已消失的时间作为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术后6个月根据髋关节创伤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评定标准[5]对患者骨折部位功能进行评定,评分标准包括主观症状评分(4分)、双下肢客观体征评分(20分)和双下肢功能评分(20分),3项相加计算总分,以39~44分为优、28~38分为良、18~28分为可、18分以下为差。出现加压螺钉穿出股骨头、严重髋内翻畸形、内固定断裂或继发性股骨骨折等较严重并发症时不参与评分,按疗效差对待。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恢复时间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恢复时间分别为(8.4± 3.4)和(7.1±2.0)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1,P=0.049)。

2.2 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

术后6个月随访时对照组优17例、良16例、可7例,总优良率为82%;观察组优21例、良17例、可2例,总优良率为9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684,P=0.034)。典型病例见图1。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

图1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动力髋螺旋刀片系统治疗前后X线片(男,59岁)1A术前 1B术后2个月

随访期间未出现切口感染、髋内翻畸形以及内固定松动、螺钉切出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对照组肺部感染2例、深静脉血栓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并发症发生率10%;观察组泌尿系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并发症发生率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692)。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损伤,往往伴随高血压、冠心病、骨质疏松症等合并症,保守治疗时间过长易引起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原有的骨质疏松或其他合并症也易导致骨折部位复位不理想,增加严重后遗症的发生风险。手术治疗能有效减少髋内翻及外旋畸形发生率,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积极选择。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包括髓外固定和髓内固定,其中髓外固定的代表方法是DHS[6]。DHS由1枚拉力螺钉和带套筒的钢板构成,结构坚固,具有加压和滑动双重功能,可有效减少髋内翻的发生;螺钉可沿套筒滑动,使近端骨折块压缩、骨折端靠拢并使其稳定,减少骨折间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但DHS术中存在失血量较大、骨量丢失稍多、主钉股骨头切割导致内固定失效后难以再行可靠固定等缺点[7-8]。

动力髋螺旋刀片系统是在DHS的基础上结合了防旋螺旋刀片系统,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9-11]。其优点主要体现在:①螺旋刀片可提高抗切出能力,增强抗旋转稳定性,尤其是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固定强度大为增加,手术安全性获得较大改善;②螺旋刀片击入患者骨折部位,减少了骨量丢失,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利于骨折愈合;③螺旋刀片的尖端设计便于进钉,允许患者术后早期负重,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正因为上述优势,国内近年来陆续开展了动力髋螺旋刀片系统治疗髋部骨折的临床研究[12-14]。余万初[15]对比分析了DHS和动力髋螺旋刀片系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提示,后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前者,术后随访1年后内固定断裂、股骨干骨折、髋关节内翻及肢体短缩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与DHS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恢复时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治疗效果更为满意。

本研究两组均未发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推测可能于正确选择适应证、术中细心操作以及术后适时进行功能康复锻炼有关。此外,对于动力髋螺旋刀片系统内固定手术,术中还需强调C型臂X线机透视,以确保导针准确定位及顺利置入;刀片击入时需随时监测进钉深度,以避免穿出股骨头。

[1]苟三怀,王琪,刘岩.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附1037例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9(4):319-322.

[2]李沁,刘雷,栾宣均.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国内外治疗进展[J].华西医学,2013,28(8):1303-1307.

[3]张韶民,王明君,苗卫东,等.动力髋螺旋刀片系统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3):377-379.

[4]段文江,陈建民,贾小宝,等.动力髋螺钉螺旋刀片结合抗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4,16(3):260-261.

[5]刘云鹏,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05.

[6]刘小华,张淑云,易文辉,等.动力髋螺钉治疗不同典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4,17(1):65-67.

[7]林作华,黄志伟.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原因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8):26-27,30

[8]李安石,朱明双,张海超,等.DHSA、DHS、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2,27(10): 2155-2156,封3.

[9]Dhamangaonkar AC.Dynamic hip screw blade fixation for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J].J Orthop Surg,2013,21(1): 132-133.

[10]郝秋彦,刘毅,曹相勋.微创动力髋螺旋刀片系统(DHSA)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3,8 (6):41-43.

[11]张辉,陶巍栋,曹益民,等.动力髋螺旋刀片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3,14(11):537-538.

[12]李山珠,徐超,袁锋,等.螺旋刀片与螺钉固定股骨头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4,22(4):289-293.

[13]骆东,孙大辉,张吉亭,等.闭合复位DHS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891-893.

[14]管士伟,李宝,李卡,等.改良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2):339-340.

[15]余万初.动力髋螺旋刀片系统在髋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8):81-83.

(本文编辑:张 辉)

读者·作者·编者

投稿注意事项

为了及时与作者沟通或处理有关稿件的相关问题,希望大家在投稿时注意以下事项:

1.欢迎网上投稿(本刊E-mail:cjorth@126.com或cjocbs@126.com),若以打印件投稿,请同时将WORD版文稿发送至本刊E-mail;

2.请在来稿同时,邮寄专家审稿费用50元整和单位投稿介绍信(邮寄地址:广州市流花路111号1号楼4楼骨科编辑部,邮编:510010),以方便及时处理;

3.请务必在稿件上注明第一作者的常用联系方式(手机号码、E-mail)及具体通讯地址;

4.文稿若为基金项目,请注明基金项目及编号;

5.本刊联系方式:(020)36655961(电话、传真),(020)36652180。

R683.421,R687.32

B

1674-666X(2014)05-0297-04

2014-08-07;

2014-09-12)

10.3969/j.issn.1674-666X.2014.05.007

473000河南,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

E-mail:qikanfb_jinling@163.com

猜你喜欢
导针刀片螺钉
圆盘剪高速剪切时的刀片温度分析
重型机械(2020年3期)2020-08-24 08:31:42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髓内钉治疗:新设计的具有远端导针定位器的导向开口器的应用
圆刀片切削力计算方法
“触摸和漏斗”法快速置入PFNA导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一种浮动不脱出螺钉组件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导针定位装置的临床研究
圆刀片淬火裂纹分析及防止措施
工业设计(2016年4期)2016-05-04 04:00:26
谈硬质合金可转位刀片厂房设计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
26例下胫腓螺钉断钉取出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