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彬
(杭州外国语学校,浙江 杭州 310023)
简谈团队研讨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案例
陈 彬
(杭州外国语学校,浙江 杭州 310023)
运用团队研讨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引导高中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学习,并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对体育技能的学习兴趣,从而自主地参与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活动,在学习和实践中,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团队研讨教学模式(简称团队模式)是融团队管理理念、现代教育思想于教学实践过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开发、素质培养的一种互动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精神,提升学习能力、开拓视野、丰富知识,使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不断激发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能初步解决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低和活动效度不高的问题,让学生能在教师的组织下主动参与课堂管理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活动逐步能自主参与和控制,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效度,最终培养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
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效化,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健康、长足的发展。
3.1 因势利导,适时介入
3.1.1 案例 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学生回归团队。学期初,体育课整队时,有一名个子较高的学生独自站在一旁不参加整队,问及缘由,他回答:“我有腰椎病,医生叫我不要运动!”笔者见他气色较好,以前在课余时间里,还经常和我打篮球比赛的,身体素质很好,就建议他归队参加适量运动,谁知,他转身就走开了……
课中休息时间,笔者找到这位学生,了解详细情况:此学生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因为不能运动,体育课上他就远远地站在一旁,只能看同学们欢快的运动,他很羡慕这些同学,能有健康的身体参加体育活动,所以课前笔者让他归队参加准备活动,他觉得伤害了他的感情。)
此次沟通,笔者只问了两个问题:“医生的诊疗结果上是说不能运动还是避免参加剧烈运动?你自己想不想参加?”学生看着我不说话。我接着说:“因为你的身体特殊,但是医生肯定一般不会开一个你完全不能运动的医学证明的,所以你还是可以适当参加运动的。只是运动的量和强度要把控好,你的身体情况比较特殊,所以我也不强求。”他仍不语。笔者持之以恒继续鼓动:“看你个子高,身体素质也好!你站得高看得远,要不你做这个班的体育委员吧?!”他看着我,会心的笑了,但是想说又不敢说。“反正你是不能剧烈运动,不是不能运动,我们准备活动的慢跑,你还是可以参加的,你还随时可以帮我管管纪律。觉得自己身体能够坚持就跑一跑,实在不行可以跟在队伍后面,走一走,自己量力而行就可以啦!”
听完建议后,他觉得可以一试,就答应了。课堂上,笔者当众宣布了这个任命后,其余同学纷纷致以热烈的掌声,让他融入到了这个团队中。
此后的体育课上,在这个学生的带领下,纪律严明;在活动时就是一个小老师,积极协助老师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篮球比赛时做裁判等,把自己充分融入到班集体中。
3.1.2 案例分析 对案例中这个学生来说,运动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慢慢就脱离了活动,脱离了正常的学生团体,显得很孤单。体育课上的这个口头任命,有点乘虚而入,正好把握住了他的心声,通过这种引导方法,让他重新回到了这个大团队中来,自信心增强,并且产生了很强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性,有的学生能显示出较强的能力,体育课上总是跃跃欲试,信心十足,而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因为天生运动能力较差,在课上就显得不那么自信,于是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心里上就一直存在着一种“我不行”的思想,课上很多时候只是呆在一旁作观众,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便成了体育“困难户”,成了体育课上的弱势群体。作为教师必须重视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兴趣,并且抓住有力的教育契机,让学生融入到了体育团队中来,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对所在团队的荣誉贡献自己的努力,重新感受到了体育运动的魅力和带给他的乐趣,使其身心获得发展。
3.2 因势利导,趣味横生
3.2.1 案例 少林八部连环拳教学。基本部分:教师示范动作,学生模仿。学生动作僵硬,学习兴趣不浓,学得效率较差。学生分散练习时,自主练习,教师的巡回指导根本犹如沧海一粟,效果甚微。有几位同学自顾自地围在一起说笑,有时比划一下。看到此情形,我严厉进行指责:“你们几个都学会了?笑的那么开心!”这几个同学被吓住了,其中有个学生怯弱地说:“老师,我们不是有意的,是他做这个动作四不像,我们才忍不住就笑了。”听了学生的辩解,笔者还是心气不稳地说:“这样啊,你们在学动作啊,那对不起,我不应该这么严厉批评你们的。那你们学得怎样了?”另一女生说:“老师,这些个动作我们还都不会做。我们在一起讨论,王平同学做得比我们好。”看他们几个平常关系挺好的,我借机说:“那你们几个在一起好好学!有什么不会的,我来指导你们。”这时王平就认真地把学过的动作都展示了出来。“动作基本掌握了,稍微注意下细节,就会是更高的境界!”毫不吝啬的夸奖,让围观的同学好不羡慕。
看到同学们羡慕的眼光,笔者灵机一动,揽住王平,说:“大家有没有兴趣做王平的徒弟啊?”有学生说:“这还拜师学艺啊?”“那肯定的啊。小说书上不都这么写的吗?来来来,要拜师的抓紧,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几个要好的同学纷纷缠住王平,王平也马上认真地教他们,俨然一个小师傅。期间,笔者与王平交流:“当师傅的味道怎么样?要不要给你升升级?”王平看着笔者,不知所以然。“你赶快把你的徒弟带出山啊!他们也可以去做师傅了,你就可以升级做祖师爷了!”王平听到此番言论大笑一番,豪情万丈的说:“师傅你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几分钟后,王平带着徒弟来到笔者眼前,自豪地说:“师傅,请检验一下我带的徒弟!”其他同学围了一圈,王平这一组开始了展示,做得有声有色。“大家觉得怎么样啊?”“很不错的,比我好多了!”“他们的师傅好啊!” 学生纷纷发表感想。“自己学多累,找个好师傅真好!再说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笔者使了个眼色,有几个同学马上领会笔者的意思,就立刻去寻找师傅。王平带的徒弟都成了师傅,整节课都热闹地呈现拜师学艺的场景,同学们无意中分成了若干个组,组成了一个个小团队,师傅徒弟关系融洽、学习氛围很好。
在此次少林拳教学中,“师傅”两个字变成了口头禅。真正掌握动作要领的,师傅位置不动摇;如果被赶超的,徒弟变师傅,师傅成徒弟,枯燥的广播操教学,变成了江湖,技高为师。课堂评价由个人评价转为团队评价,在小团队中整体的提高才是评价的核心。
3.2.2 案例分析 武术套路在体育教学中是属于比较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教师借学生一个互动为契机,变被动为主动,运用另类思维,使课堂成江湖,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校课堂成江湖课堂,江湖气息浓厚,使得课堂学习效率提升;也使得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们根据自己喜好自发组成一个个小团队,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对体育技能的学习兴趣,从而自主地参与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合作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地承担共同任务、相互支持配合,有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是一种相对的接触学习,是大众化教育。
3.3 因势利导,学无止境
3.3.1 案例 如在广播操单元教学中,第一次课笔者让学生先学习4节操动作,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先掌握的同学被指定为小组长,然后根据“友情”来分小组。少则4人一组多则12人一组,分组巩固练习。下次课时,笔者安排让学生来创编自己喜欢的广播操,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好创新能力。
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高,小组长起一个引领的作用,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设计,他们自己设计出来,练习起来更努力更有味,从而小组的团队合作学习氛围更浓。
在展示课上,学生们各个热情四射,动作优美。简单的广播操课变成学生的学习天堂,学生之间的激烈探讨,仔细地创编,认真地练习,都在每节课上体现。评价方式主要从小组表现与展示两方面入手,结合组长对组员的评价。
3.3.2 案例分析 大家整理合并所学的知识,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目标确立是团队合作的方向。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分组比赛或训练,让学生学会确立共同目标,并围绕目标进行合理分工,确定目标,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职。让学生自主小组确定目标来完成练习内容,这样更容易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从体育内容中渗透团队精神,从学习方法指导中教会学生合作,双管齐下,能使体育内容学习和团队精神培养得到“双赢”。
3.4 因势利导,适时评价
教学评价要合适。对学生进行合适评价,以期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的多少,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为课堂的团队合作氛围营造提供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给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对“体育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高标准、严要求;对“体育中等生”激励性评价,指明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对“体育特困生”以表扬为主,找到其闪光点消除自卑感,指导克服各种心理障碍。
特别对于“体育特困生”的转化提高,应实行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反馈、勤指令、多表扬的原则。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树立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耐挫能力。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而忽略了教学评价中督促与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及通过反馈改进学习的功能,也忽略了身体差异与体能大小,因而教师与学生大多追求分数。致使客观上的分数与实际能力脱钩,因此不利于发现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不利于了解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确立自信。其数学式的分值往往损伤了学生的自尊,遏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从而影响了课堂氛围。
合适评价是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以及学生相互评价相结合。这样更能激发不同层面学生向高一层面转化,从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更好地培养。
4.1 因势利导,适时介入,让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增强自信心
我们要培养和发展身体条件不突出的学生的自信,让他们也感受成功的喜悦,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通过参加一些集体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互助互补,从而让这些运动能力不强的学生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快乐。
4.2 因势利导,趣味横生,激发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团队合作学习情境
教育教学时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并且还要让同伴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在讲授、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思考、探讨,启发学生,让学生在共同讨论中找出最好的解决办法,从提问、交流、交往中认识新的事物,获取新的知识,而且又能够学会如何与人和谐相处,为团队合作奠定基础。学生在预设的情境中,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合作氛围,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团结合作。
4.3 因势利导,学无止境,激发学生的个人与团队的创新精神
在现代体育课堂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良好的体育环境中,创造性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如学生在进行广播操创编时,要通过小组的交流、合作,用教师所给的资源完成要求的任务,而完成此过程的同时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
4.4 因势利导,适时评价,激发团队协作能力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给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更能激发不同层面学生向高一层面转化,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
4.5 展 望
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使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服务,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习知识、追求发展和自我完善成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要求,在体育课中形成一种浓厚的团队学习氛围,并激励学生把学习能力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实现个人和集体共同发展的目标。团队研讨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任务、学生情况、教学环境等来灵活运用。合作学习不是唯一的模式,要达到体育教学的最佳效果,应该注重多种方法的配合使用,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更要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让学生真正健康地成长,更好地融入和谐社会,服务社会,增强了社会适应的能力。
G807.2
A
1674-151X(2014)05-131-03
2014-03-18
陈彬(1978~),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