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法对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NK细胞的影响

2014-05-02 06:46喻淑庆张铁军
海南医学 2014年18期
关键词:百分比外周血芬太尼

喻淑庆,张铁军

(1.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湖北 武汉 430070;2.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麻醉科,湖北 武汉 430070)

不同麻醉方法对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NK细胞的影响

喻淑庆1,张铁军2

(1.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湖北 武汉 430070;2.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麻醉科,湖北 武汉 430070)

目的 探讨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20),Ⅰ组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以咪达唑仑、瑞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异丙酚静脉注射诱导,异丙酚及瑞芬太尼静脉输注维持麻醉。Ⅱ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诱导方法与Ⅰ组患者相同,七氟醚吸入、异丙酚及瑞芬太尼静脉输注维持麻醉。Ⅲ组患者采用吸入全麻,以七氟醚吸入、瑞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静脉注射诱导,七氟醚吸入及瑞芬太尼静脉输注维持麻醉。三组患者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疼痛程度。所有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30 min(T0)、麻醉后1 h(T1)、3 h(T2)、5 h(T3)、手术结束时(T4)、手术结束后24 h(T5)、48 h(T6)、72 h(T7)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NK细胞(CD3-CD16+CD56+)的百分比。结果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各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Ⅲ组患者在T1~5的NK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下降(P<0.05),且Ⅱ组和Ⅲ组患者在T6的NK细胞百分比亦低于T0水平(P<0.05)。Ⅱ组在T4~5的NK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Ⅲ组(P<0.05)。Ⅲ组在T2~6的NK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Ⅰ组(P<0.05)。结论 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对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的NK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丙泊酚麻醉产生的抑制作用最轻。

全身麻醉;NK细胞;妇科恶性肿瘤

自然免疫中以N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最为显著。无论是在肿瘤发生早期还是肿瘤转移过程中,NK细胞均起着杀伤肿瘤细胞的关键作用,因此,NK细胞功能降低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有可能是致命的[1]。据报道,氯胺酮,硫喷妥钠等麻醉药物可以抑制NK细胞的活性,降低机体对肿瘤细胞转移的敏感性[2]。因此,选择对肿瘤患者NK细胞功能影响小的麻醉方法无疑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拟探讨不同全麻方法对接受根治手术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NK细胞的影响,从而找出更适合这类患者的全身麻醉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手术患者6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包括术前患有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及循环系统疾病,近期接受过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术前使用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术中及术后需要输血者,术前拟诊而术中冰冻活检排除恶性肿瘤的患者亦被排除在本研究之外。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术日晨8点入手术室,开放上肢静脉,手术由同一组妇科医生实施。根据全麻方式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20):Ⅰ组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以咪唑安定0.03~0.05 mg/kg、瑞芬太尼1~2 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丙泊酚2~2.5 mg/kg静脉注射麻醉诱导,术中静脉输注丙泊酚4~6 mg·kg-1·h-1及瑞芬太尼0.2~0.3 μg·kg-1·min-1维持麻醉。Ⅱ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全麻,以咪唑安定0.03~0.05 mg/kg、瑞芬太尼1~2 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丙泊酚2~2.5 mg/kg静脉注射麻醉诱导,术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2~0.3 μg·kg-1·min-1,并吸入2%~3%浓度的七氟醚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1 h改用丙泊酚4~6 mg·kg-1·h-1静脉输注维持麻醉。Ⅲ组患者采用吸入诱导,以8%七氟醚、新鲜气体流量5 L/min吸入,入睡后静脉给予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瑞芬太尼1~2 μg/kg,术中吸入2%~3%浓度的七氟醚,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2~0.3 μg·kg-1·min-1维持麻醉。所有患者入室后采用Philips监护仪监测心电图(ECG)、无创血压(SBP、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患者直肠温度,并调节室内温度维持患者体温于36.5℃~37.7℃。气管插管后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维持在35~45 mmHg(1 mmHg=0.133 kPa)。

1.3 外周血NK细胞检测 患者入室后另开放一上肢静脉单独用于采血,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 min (T0)、麻醉后1 h(T1)、3 h(T2)、5 h(T3)、手术结束时(T4)、手术结束后24 h(T5)、48 h(T6)、72 h(T7)时采集静脉血2 ml,加入EDTAk2抗凝管中,做好标记并置入4℃冰箱中待测。所有标本于采集后6 h内进行检测,步骤如下:取100 μl抗凝全血,加入抗体CD3FITC/ CD16+56PE/CD45PerCP/CD19APC 20 μl(BD公司),混匀后室温避光放置20 min,加入1:10稀释的FACS溶血素2 ml加,混匀后室温避光放置10 min,4℃离心机中离心5 min,转速1 500 r/min,去上清液,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BS)2 ml,再次离心5 min,转速1000 r/min,去上清液,加500 μl PBS悬浮。采用流式细胞仪(Bechman Coulter公司,美国)检测外周血NK细胞(CD3-CD16+CD56+)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三组患者术前术中一般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各指标的比较(n=20,)

表1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各指标的比较(n=20,)

组别ASA分级构成(例)Ⅰ级Ⅰ组Ⅱ组Ⅲ组年龄(岁) 50±9 50±9 51±8体重(kg) 50±10 50±8 49±10手术时间(h) 3.5±1.1 3.7±0.9 3.8±0.7出血量(ml) 624±57 654±66 604±73 8 7 9Ⅱ级12 13 11

2.2 三组患者外周血NK细胞百分比比较 与T0比较,三组患者在T1~5的NK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下降(P<0.05),且Ⅱ组和Ⅲ组患者在T6的NK细胞百分比亦低于T0水平(P<0.05)。Ⅱ组在T4~5的NK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Ⅲ组(P<0.05)。Ⅲ组在T2~6的NK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Ⅰ组(P<0.05或0.01),见图1。

图1 三组患者外周血NK细胞百分比的比较(n=20)

3 讨论

NK细胞属于淋巴细胞一族,是有别于T细胞、B细胞的一类非特异性免疫活性细胞。NK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中,占外周血单核细胞总数的5%~10%,骨髓和淋巴结中也含有少量的NK细胞,但其含量要低于外周血。NK细胞表面上有很多分子标记物,目前常用于检测NK细胞的分子标记有CD16、CD56、CD57、CD59、CD11b、CD94和LAK-1分子,本研究即通过检测CD3-CD16+56+分子的百分比来表示NK细胞的百分比。

NK细胞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直接杀伤作用和分泌免疫刺激因子如干扰素IFN-γ控制局部肿瘤的生长以及肿瘤转移。动物实验表明,NK细胞的抗肿瘤转移作用与干扰素调节因子-1的表达有重要关系,干扰素调节因子-1是由IFN-γ诱导产生的转录因子,是NK细胞发挥免疫监督和抗肿瘤作用的重要介质之一[3]。目前一些抗肿瘤研究的免疫治疗策略就是以NK细胞为靶向的,比如某些抗体策略和继承性细胞转移。

妇科恶性肿瘤以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最为常见。目前手术切除肿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仍是主要治疗方法,一般选择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某些全麻药物可影响NK细胞的功能以及炎性介质的基因表达和分泌,尤其对肿瘤患者,麻醉药抑制NK细胞功能可能加速残余肿瘤细胞的转移[4]。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研究都表明某些麻醉药物可导致NK细胞活性降低。较早的一项研究表明,氟烷和安氟醚可抑制由干扰素INF诱导的大鼠脾脏NK细胞毒性的增强[5]。Melamed等[6]给用不同麻醉药物麻醉后的大鼠注入肿瘤细胞,观察其肺转移情况,发现除异丙酚以外,硫喷妥钠、氟烷以及氯胺酮都可以抑制NK细胞的活性,增加肿瘤转移的发生。Dugan等[7]利用大鼠氟烷性肝炎模型研究NK细胞介导的严重肝损害,发现尽管吸入麻醉药抑制NK细胞活性的机制并不很清楚,但很可能是吸入麻醉药诱导CD8+细胞抑制NK细胞的细胞毒性的结果。Liu等[8]将80例在吸入麻醉下接受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患者纳入其研究,并检测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T细胞亚群、NK细胞以及B细胞的百分比,结果表明同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T细胞亚群的变化一样,NK细胞百分比在麻醉后显著降低。Inada等[9]发现,异丙酚可抑制小鼠腹膜巨噬细胞PGE2的产生,从而使NK细胞分泌INF-γ增多,有利于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本研究中麻醉后三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NK细胞减少,Ⅰ组患者麻醉后T2~6的NK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Ⅲ组,且较早恢复至术前水平,Ⅱ组患者在麻醉后T1~5的NK细胞百分比与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6时要显著高于Ⅰ组,表明Ⅱ组患者NK细胞百分比恢复要晚于Ⅰ组,因而Ⅰ组对NK细胞的抑制较小,有利于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综上所述,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对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的NK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丙泊酚麻醉产生的抑制作用最轻。因此选择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的方法对这类患者最为有利。

[1]Levy EM,Roberti MP,Mordoh J.Natural killer cells in human cancer:from biological functions to clinical applications[J].J Biomed Biotechnol,2011,2011:676198.

[2]Melamed R,Bar-Yosef S,Shakhar G,et al.Suppression of natural killer cell activity and promotion of tumor metastasis by ketamine,thiopental,and halothane,but not by propofol:mediating mechanisms and prophylactic measures[J].AnesthAnalg,2003,97:1331-1339.

[3]Ksienzyk A,Neumann B,Nandakumar R,et al.IRF-1 expression is essential for natural killer cells to suppress metastasis[J].Cancer Res,2011,71:6410-6418.

[4]Vallejo R,Hord ED,Barna SA,et al.Perioperative immunosuppression in cancer patients[J].J Environ Pathol Toxicol Oncol,2003, 22:139-146.

[5]Markovic SN,Knight PR,Murasko DM.Inhibition of interferon stimulation of natural killer cell activity in mice anesthetized with halothane or iso fl urane[J].Anesthesiology,1993,78:700-706.

[6]Melamed R,Bar-Yosef S,Shakhar G,et al.Suppression of natural killer cell activity and promotion of tumor metastasis by ketamine, thiopental,and halothane,but not by propofol:mediating mechanisms and prophylactic measures[J].AnesthAnalg,2003,97:1331-1339.

[7]Dugan CM,Fullerton AM,Roth RA,et al.Natural killer cells mediate severe liver injury in a murine model of halothane hepatitis[J]. Toxicol Sci,2011,120(2):507-518.

[8]Liu S,Wang B,Li S,et al.Immune cell populations decrease during craniotom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J].Anesth Analg,2011,113 (3):572-577.

[9]Inada T,Kubo K,Shingu K.Promotion of interferon-gamma production by natural killer cells via suppression of murine peritoneal macrophage prostaglandin E2 production using intravenous anesthetic propofol[J].Int Immunopharmacol,2010,10(10):1200-1208.

R730.56

B

1003—6350(2014)18—2757—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4.18.1085

2013-09-15)

张铁军。E-mail:ztjzl@163.com

猜你喜欢
百分比外周血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hsa-miR-29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